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布拉提斯拉瓦城堡
2016/06/13 07:20:00瀏覽5961|回應0|推薦41

午後走了一段回頭路,由布達佩斯移動到布拉提斯拉瓦,斯洛伐克首都。斯洛伐克在21世紀之前千年之久,與匈牙利、奧地利和捷克等鄰國密不可分,地理位置也極為接近。布拉提斯拉瓦與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相隔60公里,是歐洲距離最近的兩國首都,僅次於有如連體嬰的梵諦岡羅馬。市界便是邊界,同時與匈牙利、奧地利接壤,在世界各國當中,也算少見。

當今斯洛伐克人,以斯拉夫民族為主,與捷克人血緣文化相近,語言大體互通。奧匈帝國瓦解後一度合併,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名義獨立。二戰後受共黨統治,至廿世紀90年代天鵝絨革命,依公投與捷克分家,成立斯洛伐克共和國,史稱「天鵝絨分離」(Velvet Divorce)。奧匈帝國時期,人口以匈牙利、日耳曼人居多,政治上則屬於匈牙利王國。在鄂圖曼土耳其國勢高張,佔領多數匈牙利領土的十六、七世紀,斯洛伐克是其僅存疆域,布拉提斯拉瓦也成為王國首都,王室行加冕等大禮的地點。當時匈牙利語稱為「波佐尼(Pozsony)」,德語稱為「普萊斯堡(Preßburg)」。後者較為外國人所熟悉,主因拿破崙法國在此與奧地利帝國簽署「普萊斯堡和約」,確立拿破崙的皇帝地位。而徹底戰敗的奧地利皇帝法蘭茲二世,則被迫解散神聖羅馬帝國,把女兒嫁給拿破崙。從此哈布斯堡勢力大衰,間接造成普魯士崛起,改寫歐洲版圖。

布拉提斯拉瓦城堡位於多瑙河畔城堡山之上,自羅馬帝國時期即為軍事要衝。十世紀匈牙利人開始築城,至十八世紀瑪麗亞泰瑞莎達於巔峰。首都時期更是王冠珠寶(指加冕時穿戴的飾物,包括王冠、佩劍等)所在地(即篇首正中的「王冠塔」)。不幸1809年遭拿破崙軍隊砲火破壞,兩年後守軍倉庫失火,進一步把它燒成廢墟。可能由於還都布達佩斯,重要性大減而遭放棄,直到1953年才著手重建。原本是接近石材本色的灰褐建築,2005年美俄峰會後,當局決定斥資翻新,除了增列一些雕塑品之外,牆面也漆成今天的亮白色,陽光下極為奪目耀眼。

左:城堡入口,稱「維也納門」。右:Vítanie

在城堡西側、斯洛伐克國民議會(Národná rada Slovenskej republiky)前的這尊雕像,並沒有太多資料可查。只知道作者名為Jána Kulicha,標題「Vítanie」則是「歡迎」的意思。

城堡西側大院

簡單大氣

有餐廳、禮品店,以及很重要的 ─ 洗手間

城堡內牆

Trophy

Trophy是歐洲許多代表權力或軍事的建築喜歡用的裝飾,源於希臘羅馬時代,將收繳的敵軍武器戰利品堆放以炫耀戰果,後來引申為競賽的獎杯或錦標。

門柱上的Trophy

城堡前方廣場

左:摩拉維亞的斯瓦托普魯克一世 Svatopluk I of Moravia

右:新橋橋塔以及頂端的飛碟餐廳觀景台

這位老兄在布拉提斯拉瓦城堡前耀武揚威,乃是九世紀大摩拉維亞公國極盛時期的領導人。摩拉維亞是由西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度,也就是當今斯洛伐克的主要民族。然而自從被馬札爾人(匈牙利)滅國之後千餘年,一直在強權間擺盪成為附庸。一戰後脫離奧匈帝國,但仍與捷克合併,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直到廿世紀末脫離共產陣營,才和捷克分家。

橫跨多瑙河的新橋,於1972年完工,全名為「斯洛伐克民族起義大橋(Most Slovenského národného povstania)」,紀念1944年反抗納粹的武裝起義。共黨統治者將當時功勞攬在自己身上,但參與者其實遠不止共產黨人。1993年獨立時為免爭議,市議會將名稱改為民間俗稱的「新橋」。另一個俗稱則依塔頂觀景台的形狀,稱為「飛碟橋」。

舊橋(Starý most)與阿波羅橋(Most Apollo)

相對於新橋的,當然是舊橋,即圖中綠色橋樑,早年是布拉提斯拉瓦跨越多瑙河的唯一孔道。原本是1891年隨鐵路興建的鐵公路兩用橋,更早以前則是木橋或浮橋。興建之初的正式名稱是弗朗茨約瑟夫大橋,即當時的奧匈帝國皇帝。隨政權更迭而一再改名,例如共黨時期叫做紅軍大橋,獨立後乾脆定名為舊橋。不過由於結構出問題,圖中所見者,係2015年重建的全新橋樑。結果舊橋反而新,倒是當初命名所沒想到的。

稍遠處的阿波羅橋,則是2005年完工。

遠處的風力發電機

多瑙河畔的城牆和庭院

屋頂的斯洛伐克國旗

城堡正門及中庭

限於時間,沒能參觀城堡內部。據說內部有王國時期的大廳、音樂廳、騎士廳等,以及包括斯洛伐克國家博物館在內的若干文物展示區。

左:斯瓦托普魯克一世的背面,右:聖伊莉莎白(Alžbeta Uhorská)

Alžbeta Uhorská是1207年生於本地的匈牙利公主,14歲出嫁,20歲守寡。丈夫死後,她用自己的嫁妝建立一所醫院,救助貧苦大眾,而在24歲過世後三年,由教廷封聖。

左:西吉斯蒙德門(Sigismund Gate),右:尼可拉斯門(Nicholas Gate)

西吉斯蒙德門建於15世紀,是保存最好的原始城門,顯然和先前提到的匈牙利國王西吉斯蒙德有關。另一座門則缺乏說明。

上面兩幀都在行進間偶然瞥見,沒找到相關資料。左圖位置在西吉斯蒙德門上方林間,但望之不似人君,不曉得是不是那位國王。右圖則在城堡牆外,走道下方一處平台。暮色中用長砲打到側面,其實根本看不清楚(本來以為是變形的手指誰理你)。下方正面圖由Google街景剪下。遺憾的是,估狗大神找到一堆別人拍的照片,卻沒人說得出她的來歷,姑且存查。倒有個關於城主之女的傳說,可是蠻淒慘,不似銅像這般快活。

由Google街景剪下的正面圖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城主有個漂亮女兒,所有追求者都不放在眼裡。有一年土耳其王子兵臨城下,進城談判時,躲在簾後偷看的公主竟一見鍾情,向父王撒嬌自願和親。這種蝕本生意城主當然不肯,煩不過便將女兒鎖在塔頂,要她反省。公主日夜哭泣,仰慕她的守衛心軟,私自縱放,帶著她夜奔敵營。守衛將公主安置林中,自己求見土耳其王子,獻上公主的情書。不料王子讀完哈哈大笑,說這女娃簡直花癡。守衛大怒,搶過王子佩劍,砍下尊貴的腦袋瓜,殺出敵營。公主見到心上人遺容當即昏倒,守衛只好背了她回城。土軍群龍無首,在混亂中撤退。城主聽說女兒失踪,先是大驚,繼而見到敵人頭顱,又是大喜。守衛編了一套說法,兩人都逃過懲罰。然而公主心靈受創,從此鬱鬱寡歡。據說她禁足的高塔,至今仍受詛咒。

嘖,什麼狗屁故事。

圖左:聖馬丁主教座堂(Katedrála sv. Martina)

左:舊市政廳(Stará radnica)鐘樓

右圖的聖馬丁主教座堂,曾是匈牙利王國加冕教堂,位於城堡東側山腳,乃當地最大也最古老的教堂。舊市政廳會在下篇補記。

左:不知名鐘樓,右:邁克爾門(Michalská brána)

左圖鐘樓看似屬於一座教堂,但查不出名號。不過鐘樓前方是民族起義廣場(Námestie Slovenského národného povstania),和適才提過的新橋同名,紀念的當然是同一事件。邁克爾門則是市內最古老的城門,始於1300年,但目前建築是1758年所建。

由下榻飯店外拍攝的夜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efnjil&aid=6124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