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30 07:02:36瀏覽1259|回應9|推薦46 | |
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的時候,聖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因為:「祂給我們開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使得聖所與至聖所的間隔打開了。 舊約時代,只有一年一度贖罪日那天,大祭司才能進入的所在,因著幔子裂開,而成為新約信徒可以進去的。 教會經常傳講神愛世人的恩典救贖信息,神對人如水般忍耐與寬容的性質,有時讓人忘記了神還有「烈焰銷熔一切」的性質。在至聖所,人卻是馬上面對神的這個特質。 因此,當神的靈驅使一個人進入至聖所,人首先覺察的就是自己的污穢。 如同先知撒迦利亞寫的:「(大祭司)約書亞穿著污穢的衣服站在使者面前」,因為「我們都像不潔淨的人;所有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我們都像葉子漸漸枯乾;我們的罪孽好像風把我們吹去。」(以賽亞書64:6 ) 天然人裡面想為神做什麼的熱忱,一些自以為傲的成就與追求,以及無法存到永恆的性情,都要被焚燬吹散。 污穢被銷燬的赤身露體是難忍的羞窘,於是,因著主耶穌救恩,而及時披上來的公義袍,就格外讓人謙卑感謝。 從至聖所出來的人,都不再是自由人了。經過銷熔與切割的生命,已經打上神聖之約的印記。 然而,吊詭的是,這樣的人其實比之前更自由,不帶著批判論斷,不依恃或依戀什麼的,看著世事與人間百相。 而在不依恃與依戀中,卻又與人更能緊密相聯。 沒有被暗夜的極光打開視覺之前,我對於以前需要閱讀的,現今文哲領域裡的虛無(Nihilism)、荒謬( Absurdism)或是存在主義者的吶喊,一向排斥,覺得是無病呻吟。 然而在靈魂極其孤寂之時,我終於能明白與感應那些心靈流離、驚恐無助、尋神不著的呼喊。 [異鄉人],[鄉愁],[西西弗斯的神話],[流浪者之歌]。。。。這些書,其實就是人們在「曠野荒地漂流,尋不見可住的城邑,又飢又渴心裡發昏。。。他們的智慧無法可施」(詩篇107:4-5,27)的真實寫照。 當人在黑暗死蔭裡,面對生活諸多問題與壓力,破碎的婚姻、家庭,身體病痛殘障,人際衝突,戰爭破壞,目標無定,不見大光,也無解脫之路,只有讓生命進入虛無、荒謬、人文理念的痲醉裡,否則難以承受那樣的煎熬。 生命被切割之後,我方能誠實來看待,來體會,來擁抱人間這些刻骨銘心的痛苦,那個我一向裹足不前、畏懼逃避的區域。 與此同時,我也必須正視,對主耶穌基督的信仰,未必是能改變現狀、解決所有問題。破碎的家庭或許無法重整,身心的殘障可能沒得醫治,人際的衝突或者引發更大的戰爭。因為耶穌基督從沒有應許過,祂的來到,是為了解決世間的諸般問題。 因此對主耶穌的誠實信靠,不是讓人遁脫今世的痛苦,不是僅為了得著平安喜樂,日子好過而已。 信仰裡,對全能全權之主再來的椎心盼望,甚至還會讓現今的缺憾,顯得更加銳利、尖刺、難熬。 然而,就是在這樣看似沒有妥協的對立裡,信仰的奧秘向我們開啟:主耶穌基督沒有自離我們的痛苦,而是選擇天天與我們同行。 這位揹負我們的重擔的主,也是拯救我們的神(詩篇68:19)。 因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為基督的緣故,我們承認軟弱,好讓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們。 也因此我明白,所有服事的共同根基:對人衷心的關懷與憐憫,不是出於:我比你剛強,因此能扶持;比你富有,因此能佈施;比你健全,因此能關顧。 我願意伸手幫助,因為我也需要被幫助,因為我也是帶著生命的缺憾,被壓傷,破碎,貧窮,無助,惶恐,與悲哀。 我們是平等的授受,希望在這個互助關係裡,因著立於基督同在的聖地,彼此的身心靈都能被成全。 於是,我同時有兩個視野。 透過自己的缺憾與難處,去看其他人生,我與之悲哭嘆息,因為知道自己也在肉身之內。 但是透過基督的全知全在,去看今世一切,我能夠盼望與持守,知道祂所應許的必然會實現。 在這樣相疊的視野裡,我們才能夠: 在死亡的殘酷裡,確信得勝的復活; 在分離的惆悵裡,等候歡欣的重逢; 在生命的缺憾裡,得著每天的力量。 靈魂的暗夜給我新視覺,也給我單一的焦點,和一個沒有明晰地圖顯示的路程,超越人物,地方,時候,事工的指標,我必須緊緊跟隨主耶穌基督。 那是一個良人屬我,我屬良人的單純境界。 是永不止息之愛的境界。我能愛,因為神先愛我。 暗夜,使我的心得以安息,能夠回應大衛的詩歌: 「耶和華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 貞吟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