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22 10:57:16瀏覽2018|回應10|推薦68 | |
有個朋友是她教會的執事﹐有一次和教會牧師以及幾個同工去外地參加一個如何建造團隊的培訓。回來後跟我分享講習的重點。 TEAMS(團隊)的五個英文字母﹐代表團隊建構裡五個重要的質素。 T (teaching 教導) ﹐E(equipping 裝備) ﹐A (accountability 問責﹑督責)﹐ M(ministering 服事)﹐ S(supplication 代禱) 她有感而發的說﹕這五項﹐華人教會裡最缺乏的應該是處理「問責」這一項。 Accountability﹐難以找到合適的中文翻譯﹐意思是人接受某種託付後﹐不只是要負責完成﹐也要對別人負責 (accountable to others)。 「問責」﹐是抉擇﹑行動﹑評估﹑檢討時﹐不只想到自己﹐也關顧到所有相關的人﹐就是當他們追究﹐詢問時﹐能給予合宜確切的報告或是解釋。 一個有健全管理機制的營利公司必然注重「問責」﹐因為要對董事會﹐股東群﹐客戶﹐消費者等負責。 對於收取捐款等資源的非營利公益﹑社服團體﹐這也是同等重要。最近在台灣﹐弄得沸沸騰騰的慈濟事件﹐可能就是在問責上有所缺失(lack accountability)。 在耶穌基督的教會裡﹐「問責」﹐是信徒實踐愛心的方式之一﹔是對神國度的資源﹐以忠心管家(stewardship)的態度來處理。 例如﹐一個事工可能年年重複﹐時間﹑精神﹑金錢不斷的支出﹐但是否有定期作評估﹑檢討﹖對於參與者的生命轉變﹑成長﹐是否有幫助﹖對於團隊建構是否有果效﹖ 還有﹐收納金錢奉獻﹐收受著有否對授予者以承負責任的態度﹐合宜的使用﹔而授予者也以關懷的心態﹐期許收受者能妥善使用。 我想起﹐以前寄奉獻支票給紀老師之後﹐不久她會回信﹐除了致謝﹐也會清楚說她會怎麼支配款項。 例如有一次她告訴我﹐有個宣道士的家庭﹐在經濟上有困難﹐她準備和他們對半均分我寄去的那筆錢。另一次她告訴我要去買甚麼書籍﹐分送給哪些人。 其實她要怎麼使用﹐我當然不會過問。但是後來我明白﹐這對於她是重要的﹐一來是出於負責的管家心態﹔再者也是讓我知道那筆錢祝福了多少人﹐與我分享她的喜樂。 紀老師所屬的宣道機構OMF(Oversea Mission Fellowship 海外基督使團)會定期支付她生活所需﹐為什麼我不寄給OMF﹐而是直接給予﹖ 因為就我所知﹐OMF對於參與該機構的宣道士是以「均平的方式」供應他們的需要。也就是每個月機構募得多少錢﹐就按著各地生活標準而發放薪資﹐資歷﹐層位﹐不是主要考量。 也因此﹐指明給某個宣道士的金錢奉獻﹐OMF會轉送﹔但按著他們的規定﹐奉獻者無法得到那筆錢的免稅收據。 既然如此﹐我們決定直接將支票寄給紀老師。對於OMF的奉獻則是針對事工。 然而不是所有宣道機構都是如此運作。 例如學園傳道會(Campus Crusade for Christ) ﹐是讓他們的宣道士按著各人所需而自己募款﹐募得總額的12%屬於總部人事費用﹔每個宣道士有個帳戶號碼﹐奉獻者支票上註明某個號碼﹐款項就會進入那個人的帳戶裡。 不管甚麼方式的運作﹐除了寄發奉獻收據﹐我們定期也會收到這些宣道機構或是宣道士的信函﹐分享他們事工的進展﹐更動﹐變化﹐需要的代禱等等。 今年歡慶150週年的OMF前身是戴德生(Hudson Taylor)在1865年創辦的中國內地會 (China Inland Mission)。 戴德生在1887年﹐中國內地會於英國舉辦的21屆年會中﹐分享了著名的一句話﹕神的工作,按神的心意而行,必不缺神的供應。(God's work, done in God's way, will never lack God's supply. ) 數十年來﹐我們收過無數OMF的信件﹐他們依然秉承當初的宗旨﹐信裡平實的敘述他們正在各地進行的工作﹐可是從未像一些機構那樣「哭窮」﹐也不像有的電視佈道者那樣﹐勸籲信徒﹐如果要得祝福﹐就要趕快捐「種籽錢」(seed money)﹐好指望來日有收成﹗ 神的供應﹐未必只限於金錢。任何讓祂的工作圓滿達成所需的資源﹐祂都會樂意提供。 然而﹐甚麼是神最看重的工作﹖ 那就是人領受恩典的福音後心思的改變﹐這應該也包含授予和收受資源的人﹗ 曾經讀過一句話﹕When God gives a gift, the recipient must be transformed in order to be able to receive it. (要領受神賞賜的禮物﹐接受的人必須心意更新﹗) 使徒保羅在接受腓立比教會給予他的餽贈時﹐曾經說過﹕「我已經學會了,無論在甚麼情況之下都可以知足。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無論任何情況,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能力的,凡事都能做。然而,你們一同分擔了我的患難,實在是好的。」(腓立比書4﹕11-14 新譯本) 我覺得紀老師和一些宣道士也是像保羅那樣﹐得到這個寶貴的秘訣。他們不會隨意向人索求﹐可是當人們與之分享時﹐他們也不會拒絕﹐那是真正的謙卑。 我記得我四阿姨講過﹐1960年代初﹐紀老師要回美國度安息年﹐在機場送行時﹐我姨丈有感動﹐給她一個一千元台幣的紅包。 後來有個牧師告訴我阿姨﹐紀老師臨行前﹐身上只剩三百元﹐所以請他變賣她心愛的相機﹐想換取一千元﹐可是他來不及那麼作﹗ 多次經歷神信實且及時的供應﹐當有一對要參與華僑佈道會的夫婦為著籌款和金錢方面有顧慮時﹐紀老師能安慰鼓勵他們﹕「我在宣教工場上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錢卻從來不是一個問題。如果神呼召你們出去﹐祂一定會完全負責供應﹗」 我體會﹐在神國度裡﹐團隊成員之間的「問責」﹐除了是懷著愛心的督責﹐忠信的管理﹐也是一起喜樂的數算﹐神的資源是如何信實的供應﹐怎麼被使用﹐造就多少的生命。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