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09 11:38:58瀏覽1811|回應2|推薦26 | |
「你願不願意把這筆錢奉獻出來﹖」這意念臨到我時﹐ 我正舒服的半躺在沙發上看書。 那陣子我正在學習聆聽神的指引﹐ 並且順服。我知道那絕不是自己想像﹐ 因為我正打算用這筆小錢﹐ 全家出外打牙祭﹔ 神卻連要奉獻的機構都說了。 那時候我們剛搬到中西部﹐ 只有先生工作的一份收入﹐ 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到了月底付了水電、房貸、信用卡的賬單﹐ 支票本上已是赤字﹐ 等到薪水進賬﹐ 平衡了赤字﹐ 餘額也不是太多﹐ 所以外出上館子的奢侈機會少之又少﹐ 即使帶孩子們去速食店也是一季偶而為之。因此偶而領了稿費﹐ 總覺得該犒勞自己﹐ 順帶優惠全家。然而神這次並沒要我如此行。 生活雖不寬裕﹐ 卻也沒有匱乏過﹔ 身為基督徒﹐ 每個月一定比例的金錢奉獻也從沒有斷過。我們從留學生時代﹐ 拿的是助教獎學金﹐ 每個月錢一匯進銀行戶頭﹐ 馬上就寄出奉獻的支票。即使後來工作一直不穩定﹐ 但是有收入就一定有奉獻。 直到有一年﹐ 整整六個月我們沒有任何收入。家裡的奉獻支出一向由我處理﹐ 於是紛紛給各個宣道機構去信﹐ 說明我們的情況﹐ 很快收到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當時的院長林道亮弟兄的親筆回信 ( 也是我們收到的唯一覆函 ) ﹐信裡殷殷勸勉關懷的字句﹐ 讓我們覺得對這個機構而言﹐ 我們不只是一個有金錢奉獻的電腦代號。 雖然在金錢奉獻上我們似乎很「忠心」﹐但真正的態度與動機﹐ 只有我們與神明白。我覺得自己是在盡「管家」的職責﹐ 主人交下多少﹐ 就惶恐嚴謹的去把當作的作好。 而先生則多少是「守律法」的態度。他雖看重月定奉獻這事﹐ 但若我有特別的感動﹐ 想多奉獻些﹐ 他就很惱怒﹐「既然那麼虔誠﹐乾脆把錢通通給神算了﹗」他曾這麼對我嚷過﹐ 好像多給了﹐自己就吃虧了。 我自己也好不到那裡﹐ 乃存著「功利」和「交換」的心意。聖經瑪拉基書第三章第十節﹕「 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 我就是期待著天上的窗戶會對我們敞開而奉獻﹐總覺得神「應當」祝福。可是等來等去﹐ 並沒見「無處可容的祝福」傾倒下來。因此月定的金錢奉獻是一件「必須」行的事﹐ 作的時候卻無多少喜樂可言。 對這樣的心情愈來愈不安﹐ 也渴望與神的關係有突破。我向神認罪﹐ 懇求祂來改變。 神藉著兩筆小額奉獻﹐ 徹底扭轉我的觀點與心境。一筆是上述的稿費﹐ 一筆是去法院幫人作口頭翻譯﹐ 原是出於幫助的義工心態﹐ 沒想到法院還是付了鐘點費。兩筆都是意外之財﹐ 兩筆神都要我全數奉獻﹐ 指示之清楚﹐ 不必我等候、求證了再付諸行動。 「 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 」 ( 哥林多後書 8 ﹕ 12) 神讓我注意到那幾個字﹕「 照他所有的」。 我才發現過往自己常定睛在 「缺乏」上。也許是不穩定的經濟狀況所引發的「憂患意識」﹐或是受中國古訓影響﹕「有時當思無時」。無論如何﹐ 都不是健康的生活態度。 即使在那年最拮据的時候﹐ 暗暗下決心﹐ 若有收入﹐一定要按能力資助一些宣道士﹐ 免得他們常要為經濟問題分心。我那種心態還是只著重於「不足」﹐ 也以為這些神呼召的人也像我這樣的小信。 「照他所有的﹗」我開始去看所擁有的 -- 讀聖經時﹐ 劃下神所應許﹐ 要給信祂名的人的各樣福氣﹐ 我的心態也慢慢由「管家」轉而體會到自己是神「兒女」的身份。 這了解一旦從頭腦的知識轉變為心靈的體認﹐ 我的全人馬上充滿喜樂。豐足的感覺像擴散無際的蔚藍洋海﹐ 像綿延不絕的青山翠嶺﹐ 像春來綻放的花葉﹐ 像冬臨覆地的皚雪。天上的窗戶敞開了﹐ 傾下的不是原先功利心態以為的物質報酬﹐ 卻比所求所想的更美更好。 體會到樣樣資源皆來自天父﹐ 我要學的是智慧的去使用它們。金錢奉獻與每週去超市購物都是一樣的神聖﹐ 都得用感恩謹慎的心去行。儲蓄與花費亦無分別﹐ 端在於我如何妥善分配神交給我管理的。 在神的愛裡﹐ 我的生命進入自由而輕鬆的境遇裡﹐ 知道付出的不是失去﹐ 積聚的也不是安全感的來源。 一旦邁出「缺乏」的陰影﹐ 昂首進入神難以數算的豐盛裡﹐ 奉獻的就不只是金錢﹐ 還有感恩的心懷。爾後先生的工作還是常有變動﹐ 可是我發現﹐ 神容許我們在資助上有份的事工越來越多﹐ 能看到神國度的擴展更讓我們歡喜。 我的父親有年生日﹐ 寄回去的生日卡裡我附了一張支票聊表心意﹐ 知道物質上他其實也不缺什麼﹐ 只是滿腔感謝不知如何表達才好﹐ 最後仍只能出此舉動。 後來他打電話給我﹐說﹕「卡片就夠了﹐ 我就很高興啦﹗ 這樣吧﹗照你給的﹐ 我加倍還你。」 地上的父親尚且如此﹐ 天上的父親又是如何呢 ﹖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