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3年全球雜誌勢力TOP100 ( 完 )
2006/06/04 16:46:21瀏覽853|回應1|推薦0

76. 哈潑HARPER'S Magazine
美國1850年創刊 www.harpers.org
這本創刊於1850年的超老牌政論雜誌是「美國期刊獎」的常客,今年則奪取「最佳專題寫作獎」。《哈潑》直至如今仍然把目錄擺在雜誌封面的傳統堅持,便已很值得尊重。雜誌發行人約翰‧麥克阿瑟如今更成為這本老雜誌的一面新旗幟。

77. 儂儂、男人儂儂 Nonno & Mens Nonno
日本1984年創刊 www.nonno.com
日本最為人熟知的女性與男性時尚指南雜誌,憑藉全方位、密集化而看得見的權威一直是同類雜誌之榜樣,銷售威力更已遠播中國。

7
8. 競技場ARENA
英國 www.emap.com
英國經典男性雜誌之一,一度是經濟學家藉以研究男性消費主義的觀察媒介。Arena號稱有著「最多的男士時尚報導,最高雜誌品質」,並堅持使用可以用「稀奇」形容的影像構築全球化的時尚生活。

79. 紐約雜誌New York
美國1968年創刊 www.newyorkmetro.com
蜚聲紐約並一直受用於紐約人和新移民,這本雜誌唯一做的事情是「如何在紐約生存」,與紐約地鐵的合作更顯其眼光獨到。《紐約》專注於城市導航所達到的登峰造極功力,已在全球範圍內被同行引為楷模。

80. 麥克萊恩Maclean's
加拿大1905年創刊 www.macleans.ca
 這本雜誌是政治弱勢國家打造新聞雜誌品牌之榜樣,在一定程度上,麥克萊恩充當著加拿大在時事雜誌領域的門面。定位於「關乎加拿大人的一切」的麥克萊恩在對SARS的報導上,便先於北美鄰居的美國時事雜誌同行。

81. 吸引allure
美國 www.allure.com
新興美容、時裝、髮型與健康女性刊物,強項是:美容櫃檯小姐都自愧不如的美容產品專業推薦報導,主打現代職業女性的量身訂做內容和動用名人明星的示範效應。

82. 瑞麗Ray
日本主婦之友社於1988年創刊ttp://www.shufunotomo.co.jp/magazine/h18.html
代表日本少女時尚潮流及亞洲哈日風潮的最傑出刊物。其親歷親為打造御用模特兒,並將其化身為讀者耳熟能詳的雜誌女角,進而成為瑞麗「活招牌」,這種內容整合廣告的營運模式,已確見其妙。

83. 外面Outside
美國1978年創刊www.outside.com
2003「美國期刊獎」最佳生活服務獎得主,與如今遍及全球倡導戶外活動的自然生活方式不謀而合。Outside之賣點在於強勢的專題式操作模式,美麗外景結合美妙的描寫手筆,關於旅行裝備與健康無微不至的指導。

84. Q
英國1986年創刊 www.emap.com
獨立、權威而提煉精華,作為流行樂壇重要基地的英倫三島最知名的音樂雜誌,《Q》自傲自己操作的音樂報導訪談和獨家報導無人能及,如此傲氣其實更建築於極度認真嚴肅的製作態度上。

85. I.D
美國1954年創刊 www.idonline.com
美國製造的設計界權威刊物,領域涉及設計的多個層面,並強調深度文章來迎合專業讀者訴求,每年舉辦設計回顧展及進行「年度最佳設計大獎」評選活動,為設計界製作年度紀錄的不懈努力令I.D在行內的影響力斐然。

86.Gas Book
 日本 www.shift.jp.org/gas/gas.html
最特別的是在封面上圍繞第幾期的數位做文章,作為「日本版的Visionaire」的地位存在,難得的是仍然保持著創作的原生態,從來就是日本以至亞太區最受追捧的創作聖經。

87. 荷蘭人Dutch
荷蘭
以「荷蘭人」為號的這本荷蘭雜誌,以其不讓義大利VOGUE專美的創作態度和大批量,並能保持一貫質素的影像生產力,已成為歐洲較有影響力的時尚雜誌之一。

88. 標題Title
日本http://www.bunshun.co.jp/mag/title/index.htm
在日本與Brutus在專輯製作上可以一較高低的生活品味雜誌,相比之,Title專注於在品味世界中做文章,專輯往往以歐洲、咖啡和頂級汽車為關鍵字。以此為線索的Title迅速在品味資訊發燒友中占據重要地位。

89. CAR
英國1962年創刊
歷史悠久的英國Car是英國Emap集團運作極為成功的旗艦級雜誌之一,這本車壇著名雜誌,無論是讚譽有加還是貶斥有加,都已習慣性地受汽車工業尊重,全因它有著最權威的測試標準,最敏銳的汽車新聞報導,以及毫不遜色於汽車商業攝影的華麗影像。

90. 新共和New Republic
美國1914年創刊 www.newrepublic.com
帶上自由派色彩的《新共和》是全美話語權力極高的「意見雜誌」。可惜近年頻頻出現領導層更叠,更爆發副主編文章報導失實醜聞,不僅導致言論作家的流失影響雜誌品質,名聲亦在下跌。

91.V Magazine
美國 www.vmagazine.com
可以說是以相對年輕方式操作的更新版《W》雜誌,同樣是如今罕有的大開本雜誌,同樣主打服裝題材,附設藝術、設計、音樂及其他流行時尚資訊,應用明快的色彩構造標題與版面,令人印象深刻。

92.No.ABCD....Z
比利時
來自比利時的新派時尚雜誌,全球獨家的A-Z線索,每期以被報導設計師姓名字母為緣由,每期均是大部頭製作,頗費心血並以精美獨特的西歐新貴風格懾人,著實染上該國近年設計界新興時尚偶像「安特衛普六君子」之氣質。

93.POP
英國 www.emap.com
源自The Face、同屬英國Emap雜誌集團,封面女郎的硬派風格讓人印象深刻,無它,因為POP便提倡top-notch的視覺語言。由著名藝術家、知名攝影師和「任性」設計師組成的重量級創作隊伍同樣拔尖,只是由於每年只出刊兩期不免讓人遺憾。

94. 村聲Village Voice
美國 www.villagevoice.com
這份根源於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村報」伴隨當年「垮掉一派」的風雲而名聲在外,儘管這只是一份反映紐約曼哈頓下城的文化觀念,以及非主流藝術狀態,外加租屋廣告服務的小報,但由於其歷史影響力的延續,仍然在此榜占據一席。

95. 家園House & Garden
美國 www.condenast.com
Conde Nast集團製作,中產家庭園藝情趣的最佳讀品,內容專注於家庭裝修與花園建設,編輯策略是既有高級設計師、建築師的大家之作又有適合讀者親歷親為的DIY指南。

96. US Weekly
美國 www.usweekly.com
People一樣,這本雜誌證明世界上總會有人熱愛關心明星名流的舉動,這便是US癮君子。US遍及娛樂的所有類別,八卦涉及緋聞與穿著,強項便是針對名人的深入剖析報導。

97.花椿
日本
1940
年創刊 www.shiseido.co.jp
日本美妝王國資生堂創辦的雜誌,本榜唯一入選源自品牌的商業刊物。全因資生堂遵循的「東西方文化兼收並蓄」理念同樣體現在《花椿》的編輯思路中,如今連同龐大的「花椿俱樂部」已成為資生堂的最佳文化表達體,影響力甚至遠及花都巴黎。

 

98. Stockholm New
瑞典 http://www.stockholmnew.com/#
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時尚雜誌,可以借此在雜誌媒介上品嘗北歐風味,其影響力同樣可以視為:在時尚、設計領域的北歐風在生活方式上的滲透。


99.IDN
中國香港1992年創刊 www.idnworld.com
專注於數位設計界,但奈良美智甚至Cult電影等涉及創作文化的大視覺概念,也會進入IDN選題。創刊11年,集中在亞太區發行4個版本,更在香港開出第一家Gallery(畫廊)做立體傳播,決意做真正樹立設計行內權威的Internatioal Design Network

100.Re-Magazine
荷蘭1997年創刊 www.remagazine.com
荷蘭人雜誌創造力的代表,改版後的雜誌哲學是「關於一個人的雜誌」,被同行評價為在重新判定著全球Style視覺語言的Re-magazine以其獨一無二的雜誌形態改寫著我們對「雜誌」的傳統定義。

Re-Magazine》,1997年創刊,荷蘭出版,第9期是《John》:開篇連續John的頭像占8頁。接著大大的標題“Q:Who Are You又占掉1頁……整本雜誌84頁介紹一個與你毫無關係的人,如果你不感興趣的話,可能你會像那些看簡歷的人事官員般30秒鐘翻完。

他們這樣解釋自己的編輯思路:《Re-Magazine》感興趣於那些存在於人生選擇權與選擇中的人生故事,特別是做出的選擇在一生中占下重要地位的故事。「這是一本雜誌嗎?」《Re-Magazine》在自我介紹中這樣寫下一個問句。誠然,關於「雜誌」的定義已經越發空泛和天馬行空,比如,大玩形式包裝的《Visionaire》是雜誌嗎?由於《Re-Magazine》的自我定位,我們似乎可以很簡單地把它定義為「個人雜誌」類別,但事實上,這本雜誌玩弄的東西並不那麼純粹地只在探討一個人的所有。


「一本永遠不會含混的雜誌,直接指向那些世俗的摩登生活。」文化評論家Johnny Davis在英國星期天《The Independent》上這樣評價《Re-Magazine》的姿態。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針對現實的「哲學」姿態,特別是前幾期時。比如第6期以18,000個狂熱辭彙獨白組成的思維、想法和片斷充斥在「NOT一代」身上的作用力,來反思「資訊垃圾桶」;第8期的標題更充滿哲學韻味:「現在是2007年春天」,「個人」、「複數」與將來時,其間的思考深度遠非平常那些玩弄視覺概念的Style雜誌可以完成。

人生哲學時尚化,同時,時尚趣味又哲學化,這便是《Re-Magazine》的出色之處,平平淡淡之中見編輯功力,淺顯對白中更見其觀察的獨到。懂得欣賞,便可以發現其中有很多的人生箴言。在《John》這期中,有幾處能讓我唏噓:如「人們會陌生假如你是陌生人」,「我的屋子並非我家」,「我說謊,為了迷失」,「我走著,試圖迷路」等標題語句;另外有個小篇章,列舉John以前用過的數位(231-92-623798566909222323-28……),真是數位人生!


「《Re-Magazine》在重新判定著全球Style視覺語言。」美國《*Surface》雜誌的讚美之辭顯示了美國同行的敬意。與《Colors》的直面人生不同的是,《Re-Magazine》明顯增加了很多包裝元素:時裝編輯,平面設計師,適當時候還用上了DV攝影師的風格。影像不是這本雜誌唯一的視覺語言,千萬別以為,裡面的配圖除了這個人還是這個人。如《John》這期便使用了大量的空鏡頭,整組報導中出現John本人的大幅照片竟然不超過5張。視覺立體化,數位、對應關係、問題與回答、手稿簽名都是元素。

「在時尚、設計、藝術、攝影與生活方式及所有其他形態的雜誌中填補了空白。」美國《V Magazine》這樣評價《Re-Magazine》的獨特商業定位。這招的確空前絕後,正是如此不拘於現有框框,造成《Re-Magazine》成為稀缺品。

Re-Magazine》的啟示錄是:做雜誌不一定都要做成《國家地理雜誌》那種龐然大物,世上有而且只可能有一本《國家地理雜誌》,除非它要破產。於是《Re-Magazine》富有哲學意義的思路是,從小處切入,亦能展示大舞台。就如我們的電影業不一定部部都是《英雄》,《無間道》、《小裁縫》都大有懂得欣賞的人捧場。

至於《Re-magazine》的意義在於,做一本一流雜誌有時並不一定囿於資本實力或者是資源的多寡,問題首先在於:你的雜誌哲學是什麼。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298774

 回應文章

gkhair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3/22 02:30
 </a> <a href="https://www.gkhair.com/p/anti-dandruff-shampoo?itemCode=GKH-SC-GE-254" rel="">anti dandruff shampoo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