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國】書城萊比錫:變革中的傳奇
2008/04/07 00:00:36瀏覽912|回應1|推薦5
文景/Nils Kahlefeng





萊比錫印刷和藝術博物館(Museum der bildenden Künste,上圖)生動地展現了製作圖書這項古老的多樣化的術;德國圖書文字博物館是界上創建最早的圖書博物館。圖書保存中心則經受住了近年最為嚴重的圖書館事故的考驗:魏瑪安娜-阿瑪麗亞公爵夫人圖書館(Anna Amalia Bibliothek,下圖2004年發生罕見火災之後,千餘冊受損書籍被送到了萊比錫(Leipzig——圖書保存中心經過乾燥修復技術挽救了這筆寶貴財富。

即使在柏林牆倒下近二十年以後的今天,萊比圖書行業展的一大問題依然是缺少經濟實力雄厚的企業。那些著名的出版社並沒有像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在1989年以後重返們的始創地。1995年,雷克拉姆(Reclam)出版社關閉了它的萊比錫主樓,並將最後留守的四名員工調到了斯圖加特。古斯塔夫基本霍伊爾出版社(Gustav Kiepenheuer1994年由貝爾特F倫克維茲(Bernd F.Lunkewitz)歸入Aufbau集團旗下,並遷到了柏林。曾經發表愛因斯坦相對論的Johann Ambrosius Barth科學出版社黯然關門。E. A. Seemann出版社成立於1985年,是歷史悠久的藝術書籍出版社,它與萊比錫Edition出版社和Koehler & Amelang出版社一度瀕臨倒閉:這三家出版社現在同屬於Seemann Henschel出版集團,重新達到了盈利。萊比錫這座古老的出版之城能否在與日俱增的希望與風險下復興?一組統計資料使人對萊比錫的未來希望大於擔憂:從1991年到2000年,萊比錫每年出版的各類書籍總量由291冊迅速上升到582冊,而到2002年又下跌至455冊。但是從2002年開始這一數字一直持上升趨勢。2004年萊比錫書商協會統計的新出版物冊數是911冊,2005年則是990冊。萊比錫也由此從德國各城市出版數量排名30位上升到了第13位。位居此排名榜首的慕尼黑每年的新出版物冊數則是8,741冊。

目前萊比錫重新擁有84家出版社——這一數字比1989年的兩倍還要多。其中既包括小型的新型出版社,也包括歷史悠久、在世界範圍內享有一定聲望的老牌出版社。2005年,布洛克豪斯(F.A. Brockhaus)出版社舉行了它的兩百年慶典,它是東西德統一後歷史上少數的幾個幸運兒之一。同當時的絕大多數出版社一樣,布洛克豪斯出版社也經歷過一個在分裂的東西德分別發展的時期,直到1991年圖書目錄學研究所和布洛克豪斯聯合股份公司(BIFAB)成立,接管其位於萊比錫的總部。1995年夏,它將其永久居住地遷到當初辦的——位於刻印區的布洛克豪斯中心的頂層。從此以後BIFAB的萊比錫分社又一次成為了萊比錫市規模最大的企業。而其位於萊比錫的百科全書編輯部負責所有布洛克豪斯、杜登(Duden)及邁耶(Meyer)旗下的百科全書印刷版和電子版的編輯出版。在兩百年慶典年推出的布洛克豪斯百科全書(Brockhaus Enzyklopädie)第21版(全書共30冊)是其旗艦式出版

在布洛克豪斯將出版社的古老傳統與全球化資訊社會的新發展趨勢相結合的同時,萊比錫作為德國音樂出版社之都的地位則完全喪失了——一個令人悲哀的事實。在東西德分裂時期,留在萊比錫或者在萊比錫有分部的音樂類出版社也曾經出版過一些受到業內極高評價的書籍,但是1989後的局勢則很快證明了音樂出版社二戰前的黃金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與此比,兩家基督教出版社的處境更好一些:St.Benno出版社,東德時期少數幾個宗教出版社之一,成功地將其原本狹小的市場拓展到了整個德國市場。而始建1946年的基督新教出版社也同樣發展勢頭良好。

愛國主義,歷史的影響以及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精打細算都在Michael Klett出版社(斯圖加特)在萊比錫建立分社的決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Klett出版社在1945年能夠成功進軍教材市場,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員工中一批原萊比錫Teubner出版社員工將相關基礎文本帶到了斯圖加特。1990Klett出版社在萊比錫成立Ernst Klett中學教材出版社時,原本的計畫是想要透過這個規模的出版社向原東德地區各州提供新式教材。現在即使是其被綠色草坪環抱的新樓也已經嚴重超負荷運轉了。Ernst Klett萊比錫學教材出版社(EKL)和1995年成立的Ernst Klett小學教材出版社為全德國的學校設計並製造各類課本。

兩德統一之後新組建的多是中小規模或者小規模的出版社。雖然面臨原東德地區經濟發展的緩慢的嚴峻形勢這些中小型的出版社卻是豐富多樣的出版業經濟不可或缺的元素。任何想得到的題目都有出版社在經營。

東西德統一以後曾任職於Aufbau出版社的出版人埃爾馬法貝爾(Elmar Faber)回到他的故鄉萊比錫,並再次白手起家。17年來他和他的兒子一起經營費伯出版Faber& Faber),這家出版社長久以來在萊比錫和其他地方以精工細作聞名。無論是設計圖書——20世紀德國作家的處女作——還是傳奇式的東德文庫系列或者東德兒童典:和諧統一風格與精心製作是這家出版社所有書籍的特有標誌。

要想在出版界立足需要具有新穎理念、勇氣和頑強品質。出版就是展現自己。——這句出版業內廣為流傳的諺語在萊比錫也得到了證。最為引人注目的成功例子之一無疑是2003年成立Lehmstedt出版社。當他的創始人Mark Lehmstedt四年前展示他的第一個出版計畫時,他驕傲,充滿信心,可同時心裡還是有些忐忑不安。可短短兩年後他就獲得了Kurt-Wolff基金會的獎項。這個基金會以著名德國出版人Kurt Wolff,自2002年起常駐萊比錫,宗旨是鼓勵德國的出版界,文學界多樣化蓬勃發展。

新一屆美因茲迷你媒體博覽會V. O. Stomps獎得主,設計師、圖書藝術家托瑪斯‧西蒙(Thomas Siemon),也同樣自萊比錫。他的工作間在一個古老的紡紗廠裡,這個古老的工廠區曾在新萊比錫派的名號下成為全球矚目的藝術品集散地,被倫敦藝術評論家認為是世界上最炙手可熱的地方西蒙現在在這個工作房裡製造他的雜誌Plumbum和為圖書收藏愛好者製作的Carpe Plumbum珍藏版。使用鉛字是這家小出版社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口號。

最後,從網路世界的擴展中萊比錫成長起一批新生出版人:網路平台Poetenladen在短時間內把他們從網路帶到博覽會。然而萊比錫人還是更鍾情於書籍這一傳統古老的媒介。不管怎麼說,在萊比錫這個城市裡,1481年就開始印製圖書了。如果上述一切不是虛假現象,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萊比錫將再度成為圖書之


德國著名出版社雷克拉姆175歲社慶
2003.10.1 中華讀書報/欽文

德國久負盛名的平裝書出版社雷克拉姆Reclam出版社將於今年101日慶祝其175歲生日。

在德國幾乎人人家裡都有幾小黃皮書雷克拉姆《萬有文庫》Universal Bibliothek的招牌封面),因為老師們在推薦學生們閱讀課內外讀物時幾乎無一例外地推薦這一版本所以每一本小冊子都與一段童年的回憶聯繫在一起。切莫小看了這袖珍小冊子,如果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被選入《萬有文庫》,那就意味著他不朽了,因為只有經典作家才有資格位列其中。諾貝爾獎得主,德國現代文學大師托瑪斯曼(Thomas Mann)曾說,他兒時有一個近乎奢望的夢想,那就是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能夠忝列其中,這番話說明瞭該出版社在德國的地位。

19 世紀初,羊皮精裝的書籍還是一種奢侈品,對於渴求知識的普通民眾來說,買書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而此時英國廉價平裝書正大行其道,於是精明的雷克拉姆抓住了這一機會,選擇沒有版權的古典作家(荷馬、西塞羅等)的作品,一方面採用廉價的紙張和小開本平裝形式,另一方面精編精校,品質上毫不含糊。由於這些作家的作品正是傳統中小學以及大學裡的學生必讀圖書,而且價格低廉,版本精良,於是在短短的時間裡,雷克拉姆出版社不但財源滾滾,而且聲譽雀起,一舉奠定了它在學生讀物市場不可動搖的地位,直至今天。

有了第一步的成功,雷克拉姆又將眼光瞄準了當代作家,創立了《萬有文庫》,天字第一號便是歌德的不朽之作《浮士德》,而今天,這套享譽德國的叢書早已突破萬冊,包含文、史、哲、藝術等多個門類。而其中的銷售冠軍無疑當數席勒的名劇《威廉泰爾》(Wilhelm Tell),迄今銷量已過千萬,恐怕無人堪與匹敵了。

為了紀念雷克拉姆175年的光輝歷程,出版社特地編印了一本圖文並茂的《雷克拉姆出版社編年簡史》(Der Reclam Verlag Eine Kurze Chronik),售價只有象徵性的1歐圓,想來喜愛《萬有文庫》的讀者們是不會吝惜這一文錢的。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760096

 回應文章

左思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一個習慣實體書本的人................
2008/04/07 11:45
較長時間兩隻眼睛盯著螢幕看文字,還是覺得辛苦。
我愛羅119(jason080) 於 2008-04-12 22:19 回覆:
是需要時間,急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