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富樓那尊者4END
2017/06/30 09:23:14瀏覽182|回應0|推薦0
整理//初惠誠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裡,為何富樓那尊者說法第一?

圓瑛老法師說得好:「滿慈(富樓那)因曠劫來,有大辯才,分得如來四辯,故能為第一。」(相當精彩,建議去找完整檔喔!!)

我們陸陸續續引用介紹了富樓那尊者分別在小乘經典,大乘經典的《法華經》、《楞嚴經》、《大般若經》裡出現的摘要,無非為了使您更為生動的一探富樓那尊者在佛法裡出現的身影,因而裨益您的效學佛法。

富樓那尊者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583》裡再次出現:

第11布施波羅蜜多分之五:

爾時,滿慈子問舍利子言:「何因緣故不退菩薩摩訶薩心不可轉變?」

舍利子言:「如諸菩薩行布施時,無不皆緣一切智智,其心堅固不可傾動。如是證得不退轉時,心不隨緣而有轉變…。

滿慈子言:「何等菩薩為諸獨覺、聲聞所勝?」

舍利子言:「若諸菩薩聞說獨覺、聲聞勝事,心生欣慕作是念言:『我當云何得如是法?』亦深樂著讚二乘教,是諸菩薩由起如斯非理作意,便為一切獨覺、聲聞之所勝伏。」

時,滿慈子便問具壽舍利子言:「何緣說此菩薩作意名非理耶?」

舍利子言:「此能障礙一切智智,令能引發一切智心漸微漸遠故,名菩薩非理作意。如瑜伽師欲證實際,欣樂趣入正性離生,若貪、瞋、癡遇緣現起,令能引發阿羅漢心,有障有礙漸微漸遠,是故說為非理作意。如是菩薩求大菩提,若起二乘相應作意,障一切智損菩提心,是故名為非理作意。若諸菩薩有此作意,便為二乘之所勝伏。」

時,滿慈子便白具壽舍利子言:「若諸菩薩發起二乘相應作意,便為二乘之所勝伏,當知不入諸菩薩數。何以故?舍利子!夫為菩薩唯求無上正等菩提,若起二乘相應作意,違本所欲,不能證得一切智故。如預流者煩惱現行,便違所求若智若斷勤求智斷故名預流,非煩惱行有勤求義。何以故?舍利子!夫預流者求二遍知:一智遍知,二斷遍知。煩惱現行,二求俱壞,故預流者常應精勤求智遍知滅諸煩惱。如是菩薩若起二乘相應作意,便違菩薩本所希求一切智智。

「若諸菩薩遠離希求一切智智心及心所,則不名為真實菩薩…。我未來世得作佛時,亦為如是諸有情類,說如是教令獲利樂。』

「如是菩薩方便善巧住菩薩心,雖聞二乘相應法教而無所損,謂雖聞彼相應法教,而於二乘無所貪染。如是菩薩住菩薩心,不為二乘惡魔勝伏,而能勝伏二乘惡魔。如瑜伽師於境及定俱得善巧不可勝伏。所以者何?心於境定已善修治得自在故。如是菩薩住菩薩心,二乘惡魔不能勝伏。所以者何?是諸菩薩於菩薩心常不離故。」

爾時,舍利子問滿慈子言:「一切菩薩若初發心、若已得不退、若坐菩提座,皆不可勝伏耶?」

滿慈子言:「一切菩薩若初發心、若已得不退、若坐菩提座,當知一切不可勝伏。何以故?舍利子!是諸菩薩一切惡緣不能令捨本誓願故,謂諸菩薩發菩提心,於諸有情欲常饒益,如是二事誓願堅牢一切惡緣不能傾動,若諸菩薩安住此心,二乘惡魔不能勝伏。又,舍利子!如諸如來若初成佛,若已成佛住百千歲,俱不捨離一切智心,於一切時成一切智。如是菩薩若初發心、若已得不退、若坐菩提座,於一切時緣一切智,求證作意未嘗暫捨。」

舍利子言:「若如是者,菩薩諸位有何差別?」

滿慈子言:「菩薩諸位心無差別,但有成佛遲速不同。謂菩薩心初、中、後位,皆求引發無上菩提,安住此心常無退轉。又,舍利子!如阿羅漢終不退失阿羅漢心,謂無漏心必無退轉;菩薩亦爾,終不退失大菩提心。

「又,舍利子!於意云何?若阿羅漢心有退失,彼是真實阿羅漢不?」

舍利子言:「不也!具壽!若阿羅漢心有退失,當知彼為增上慢者,決定未得阿羅漢果。」

滿慈子言:「菩薩亦爾,若有菩薩退菩提心,當知彼先自稱菩薩非真菩薩,是增上慢污菩薩眾,如穢蝸螺污澄清水不堪飲用。」

舍利子言:「如是!如是!當知彼類無知蔽心自稱菩薩,實未得入真菩薩數但有虛名。譬如丈夫男根成就,有根缺者自稱丈夫,彼有虛言而無實義,菩薩亦爾,退菩提心,但有虛名非真菩薩。如缺根者名半擇迦,退菩提心名偽菩薩。是故菩薩初、中、後位,決定不退大菩提心,若退此心便非菩薩。」

爾時,滿慈子問舍利子言:「若諸菩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當起何等相應作意?」

舍利子言:「若諸菩薩欲證無上正等菩提,應正發起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一切菩薩法應安住如是作意。若諸菩薩住此作意修行布施,是諸菩薩即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諸菩薩如是迴向一切智智,是諸菩薩攝受布施波羅蜜多;若諸菩薩不能迴向一切智智,是諸菩薩所行布施,不名布施波羅蜜多…。

爾時,滿慈子謂舍利子言:「如是!如是!誠如所說。仁者所說無不如義,是故如來、應、正等覺常說仁者聲聞眾中智慧、辯才最為第一。

「又,舍利子!譬如真金常與有情作大饒益,謂未出礦,若出礦時,若轉變成諸莊嚴具,若復出賣轉買餘物,皆與無量無邊有情隨其所應作大饒益。如是菩薩修菩薩行,未證無上正等覺時,與諸有情作大饒益,謂以財、法隨其所應,方便善巧攝受饒益。若證無上正等覺時,轉妙法輪作大饒益,謂宣說色蘊常無常等不可得,宣說受、想、行、識蘊常無常等亦不可得…。是故菩薩摩訶薩眾修菩薩行,常與有情作大饒益,由斯故說:諸菩薩眾於彼二乘,為最為勝、為尊為高、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

爾時,佛告阿難陀言:「汝應受持舍利子等所說:『菩薩摩訶薩眾被大願鎧趣大菩提,具勝善巧增上意樂,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捨法、捨財無染無著。』」
時,薄伽梵說是經已,具壽舍利子、具壽滿慈子、具壽阿難陀,及餘聲聞、諸菩薩眾,并餘世間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583

慈誠羅珠堪布說:「四聖諦不只是小乘教的觀點,同時也是大乘教的觀點。四聖諦在大乘、小乘,甚至密宗裡面都會出現。它是學佛的總方案、總框架,所有從小乘佛教到密宗的修行,都不會超出這個框架。」

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413》:

〈第二分無縛解品第15〉
「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住如是無縛無解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四念住乃至一切相智。滿慈子!諸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而為方便,應成熟無縛無解有情,應嚴淨無縛無解佛土,應親近供養無縛無解諸佛,應聽受無縛無解法門。

「滿慈子!是菩薩摩訶薩常不遠離無縛無解諸佛,常不遠離無縛無解神通,常不遠離無縛無解五眼,常不遠離無縛無解諸陀羅尼,常不遠離無縛無解諸三摩地。滿慈子!是菩薩摩訶薩當起無縛無解道相智,當證無縛無解一切智、一切相智,當轉無縛無解法輪,當以無縛無解三乘法要安立無縛無解諸有情類。

「滿慈子!若菩薩摩訶薩修行無縛無解六波羅蜜多,能證無縛無解一切法性,無所有故、遠離故、寂靜故、無生故、無滅故、無染故、無淨故無縛無解。滿慈子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名被無縛無解大乘鎧者。」

小乘、大乘本無分野,是人們的分別念因而有了分野!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ichu&aid=105488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