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特別的建築群,是胡同。北京的街道多以經緯排列,正東正西.正南正北,呈棋盤狀排列。
每條胡同都有名字,以寺廟.官府.人名.風景.習慣和元語怪怪的直譯而命名:貢院胡同.武定侯胡同.楊茅胡同.鮮魚口胡同.騾馬市胡同.帽兒胡同.盆兒胡同.米市胡同.井兒胡同.朱家胡同.史家胡同.磚塔胡同.九灣胡同.一尺胡同.鼓哨胡同.馬良胡同.巴兒胡同.屎殼郎胡同.......。
學者考據元大都建北京城是從一片荒野中建造而來的。建造的格局應是先規劃挖井,再由井的四面環繞群聚而成院落,所以每條胡同都有井。"胡同"就是蒙語"井"(呼洞格 quduq)的發音。
當然也有另外一派的說法:胡同,只是北方人對於小巷道的稱呼而已。北方人稱之為"胡同";南方人換作說"弄堂"。
無論如何,曲折蜿蜒.深幽寂靜的小小巷道,是長久以來天子腳下.市井小民尋常生活的所在。或許已經舊了.老了.陳了.拆了...
但那種大樹小巷的深刻記憶永遠都隨著胡同的名字而深烙在北京人的心中。
2006年當北京奧運進入緊密鼓的同時,也聽見了不少反對拆遷的聲音。
那時候曾經看一段感人的短片(好像是張藝謀拍的),內容是敘述一個旅外的老北京人魂縈夢迴胡同的故事,在當時引起很大的共鳴。
這次想要找回來這段影片分享,竟花了不少時間也不可得;
既是四年前的舊片子.又懾於"一條鞭"政策,恐怕再也不易尋得了。
下圖,高大的新建築與低舊的老房子並存:
我們這趟北京行,胡同是最少造訪的景點。
因為胡同太多.巷道太窄.千篇一律的老房子舊巷道對沒有特殊記憶的過客都只是瞧點兒門道即是。
其實我們身處台灣,鹿港小巷.各地眷村..也都如出一轍:
因著城市的發展興建,胡同與眷村的命運,總令人既懷念又唏噓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後註:
對於胡同,jane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熟悉與陌生。
從開始計劃到北京旅行已經有好多年的準備與期待,一年多以前我還做了個闖進(從未造訪過的)胡同的夢,記錄在<與醫生的對話>一文中。
更早年以前初讀廣告人吳心怡的作品,對於她所有的創作與書籍都有一種莫名的喜愛:行銷的(左腦攻打右腦1+2、吳心怡觀點).職場的(菊兒胡同六號).愛戀的(女巫們).發囈語的短篇(夢的屠宰場).科幻的長篇(賀賀蘇達娜)........。
←2006年才終於讀到的<菊兒胡同六號>
這本書寫的並不是專指胡同旅遊的事,而是她對生活大小事的一些心情。其中一篇散文寫到的,是她走訪(生前)年幼時的父親住過的"菊兒胡同六號"。
這一個屬於我們這個年代人無法理解的鄉愁記憶,說著說著.似乎就懂得了。
這個故事用簡單但深刻的語句說著,連不認識讀者jane的都感動異常
她說:菊兒站在胡同口 等老了。
她說:菊兒胡同六號的一日比50年長 再回來啊常回來這次別讓菊兒老了
她說:我看見你站在人群中 我看見你衝著我笑 我看見你慢慢地舉起手
對我招啊招啊招啊 然後 轉身向菊兒胡同裏跑......。
她說:我為我記著地址 我為我回去看看 你從那兒來 所以我從那兒來
她說:你離開那宅院 所以我回來。
前世與今生、老北京人與達達的過客,在胡同,擦肩而過。
2010進京,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