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6關渡藝術節《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外行可看熱鬧,內行可看門道、一個可以拿來拓展現代舞觀眾群的作品
2016/10/14 12:01:00瀏覽971|回應0|推薦2

礦泉水瓶時而靜置布陣、時而空中飛舞、時而攀爬在舞者身上及手上,看著看著,好像看到了小時候跟朋友嬉鬧玩樂的景象,雖然那時耍的可能不是礦泉水瓶,但快樂是一樣的。

這是上個星期在「2016關渡藝術節」看到的由董怡芬編舞、安娜琪舞蹈劇場舞者擔綱演出的《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看著他們,我彷如看到了台灣「哈林籃球隊」版的現代舞。

這個作品上周六及周日演出兩場,我在看了周六場後覺得很喜歡,忍不住周日場再去看了一次,更喜歡。

為什麼說它是「哈林籃球隊」版的現代舞?因為它雅俗共賞,8歲到80歲的人都會喜歡,內行有門道可看,外行也有熱鬧可瞧。

它是很有趣的,帶點雜技技巧的觀賞性、玩鬧嬉遊的童趣性,對現代舞不是那麼了解或喜愛的人,可以很輕鬆地融入舞作中,享受這些有趣的氛圍。

打破第四面牆是這支舞作很重要的一個設計,中間有一段很巧妙地把一些觀眾拉進到表演中,而且,這些素人不只是表演的道具,他們變成表演的一環,甚至在某些時候成為表演的主角,這讓現場氣氛更嗨。

這面牆一打破,很明顯地現場觀眾的情緒就起了微妙的變化,他們不再只是觀眾,他們開始躍躍欲試,開始追隨,開始全身心地融入到表演中,更有趣的是,他們變成了現場製造的寶可夢,吸引了其他觀眾的相機、手機的追逐。

對於舞蹈的內行人,這支舞作也很有可觀之處,且不說其觀念的新潮,單論技術層面,它也是難度很高的舞作,除了身體的舞動外,在群舞時搭配或多或少的礦泉水瓶進行類雜技的肢體動作,這與一般舞蹈的群舞大異其趣,其間的默契及配合都需要長期練習。

尤其,很明顯看得出來,這支舞作有相當程度的即興成分在,即興更講究彼此的合作默契,難度更高,但這些舞者掌握得很好,而因為有這些即興帶來的驚險感覺,也讓觀眾看得更過癮。

而在舞蹈中加入物件,並讓物件用各種方式與身體的各個點接觸,點對點、人對人、物件對物件,這也擴充了舞蹈的可能性。

空間的運用更是高明。在北藝大的場地是一個口字型的迴廊,中間是正方形的草地,整個表演充分運用了迴廊及草地的空間,舞者像一群精靈到處嬉遊跳舞,有時出現在這一頭,有時那一頭也突然有舞者開始跳起舞來,好像舞者在跟觀眾的眼睛捉迷藏似地,有時整群舞者又匯集到中央的草地廣場,舞者是流動的,觀眾也是流動的,當舞者踏遍了這個空間的每個角落時,觀眾也追逐著舞者的腳步,走遍了這個場域。

這個作品其實讓我想起周書毅「舞蹈旅行計畫」的《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並不是兩個作品有何類似之處,而在於兩個作品都很適合作為台灣現代舞的「破冰使者」,都很適合擔任開拓台灣現代舞觀眾族群的角色,而我覺得,《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更適合,原因在它的空間需求的彈性及攻擊第四面牆的高成功率。

《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是一個音樂及舞蹈都很美的作品,連鄉下老阿嬤都看得津津有味,但它唯一的遺憾是沒能打破第四面牆,所以即便老阿嬤看得高興,卻也僅此而已。

我想,《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除了讓老阿嬤看得高興之外,搞不好還能讓她玩得也很高興,讓她對現代舞不再那麼懼怕。

所以,《那些記得的-城市訊息》如果只在北藝大演這麼兩天,實在浪費,它應該在台灣每個角落巡迴,讓那些平常不看現代舞的人從感受現代舞的有趣及美好,進而成為肯花錢進劇場看舞鐵粉。

(圖片由安娜琪舞蹈劇場提供)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bbar66&aid=7773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