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8 07:20:27瀏覽620|回應1|推薦21 | |
★ ★ ★ ★「隱沒」新書發表會,將於十一月六日下午二時在有記茶行舉行,竭誠歡迎格友蒞臨指教 ★ ★ ★ ★
「生育實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我堅持完全和你的年紀無關,你清楚我的立場,我沒有考慮如何教養一個幼兒到成人的問題,根本想不到這些,更考慮不到年紀及負擔上面。從事寫作的人,光從這點來說可以說是最自私的。但其實無關目私與否? 這是個人的取捨,有其大處著眼的觀點,從另一角度看去,可能較有子嗣的人更不具私心。」 「不要有後,是我從來的抉擇。我已忍耐夠自己了,因之,無論怎樣的情況,我都不能再接受另一個如同自己的個體。」 「你說過,絕不接受生育作為婚姻的條件。」他問我:「我當時就在想,對生育,你持如此堅定的立場,應是家庭背景的影響。」 我說:「外面人可能如此下結論,我倒很難同意。中國人向來最看重子嗣,但那種養兒防老的觀念,我完全不曾領受進意識過,我這一生不曾反哺或作任何報答給我的父母,同樣向來也未曾想過或冀望到老年後會有子女來照應我。我覺得完全沒有這種需求或必要,我活下來直至死歿,就只是我自己的一生,只求及身而歿。從小至大,既不曾冀望父母的遺產,自己更沒傳承後裔的念頭,完全是反我由來的家族宗法觀,全無冀望身後有我家族的宗祠香煙,所以你可知道我雖是出自有宗族觀的家世,但從小至今,從來沒生過任何諸如此類念頭。」 說明後,自覺講得太絕決,不得不稍委婉再解釋: 「但並不是不喜歡孩子,我對自己持堅壁清野的生命計劃,雖不怎麼喜歡小孩,卻並不影響對童稚的顧惜,我並非泯滅母性,也許我不若一般婦女那麼容易表現出鍾愛子女和小輩的感情。但我和你一樣,面對幼稚無辜的嬰童同樣地有著無以抑制的惜愛心情,同樣為嬰兒的無邪與可愛生出疼愛的溫情。我會像你一樣地感動,但是就像我前述的理由,不要有子息,或像中國諺語說的絕子絕孫是我個人當然的選擇,和我的家庭與受過的教育完全不相關。也像你指出那樣,根本相斥於中國傳統的觀念及看法。」 「你是為你自己而活,所以拒絕了你傳承的社會價值觀。」 「可以這麼說。但中國也早已改觀了,不再是賽珍珠描述的那一世代。經過共產革命的洗禮,那裡的人們早已和以前的封建社會思想劃清界限。」 我這樣陳明,表示像我這樣的思想在我出來的地方並非特異。 「較顯眼之處是我可以明白標示是為自己而活,人們以子女為自己的延續,我從沒這種需要。對於後代或傳宗接代的老觀念,我一直認為子女即使有所成就也與本人何干,子女絕非本人,他的成就是另一個人的成就,我沒法正視光宗耀祖這回事,一個人的成就對我而言,僅止及身而已。」 荷澤雖指出我的價值觀和中國傳承相乖違,但他這個自由主義者並不在意我所涉及的傳承問題。他要跟我闡釋的論題還是親子間情誼與關係。 「對子女之愛不應像你以為那樣單純,那是種愛的延續,與男女之愛不全然相同,回饋憐愛及關注可能更能代表倫常之情。」 我對他說的親子之情沒有身受的體會,但從日常的接觸觀察我很能體會一般人和他一樣會如此對童稚有無以壓抑的喜愛,是人性之常,也是生物本能。算是生理上的一種戀眷甚至可說是衝動,那種人們常指的生命戀眷之衝動。我沒有這層衝動,自然無從產生共鳴。然而同樣論及男女之情,無論愛戀及情慾,我們也有著不同的認識與體認。面對愛戀與情欲的困擾,各自的作品是對這方面認知的確切闡述,雖然並不能說明確如實地表達自己內在洞悉,但是絕對是種對自己認知的和盤托出。他直認人的愛欲可以說是生理的需求的直接表達,生理的需求可以不等同於愛情。情欲可以是不貞或背叛,但愛情也有貪婪矛盾的特性,他也同意西方文化襲用的「愛」這個字並未能指涉情感的真實狀況。男女之愛是生理上的欲求需要以及撫慰接觸的渴慕,是現世的,可體認的。和人類屬靈的渴望雖非等同,對神祇的膜拜及敬畏雖是對未知的恐懼及寄託,但也有其相通的證同,二者不能說絕非一樣的事體。 ★ ★ ★ ★「隱沒」新書發表會,將於十一月六日下午二時在有記茶行舉行,竭誠歡迎格友蒞臨教教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