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血流成河。com 4
2006/01/20 07:18:39瀏覽1099|回應0|推薦3
事實上我是如此的不適,也許真得了絕症,身上許許多多的不舒服,很可能就是那麼回事。當然更多可能只是自己多慮,過度擔憂使我隱隱約約的感到就是那麼回事,其實是憂心引來的錯覺。不會那麼糟。他們不把我當回事,雖放言恫嚇也沒人會當真。正好,我還是要過沒人用異樣眼光望著我的日子,這也正是我所求的生活。而且不管他們怎麼不把我當回事都沒關係,我會把想法與念頭整理好發表在網頁上。自會有人認真考慮我的話,反覆討論其間的見地。(在我的網站上發表,沒有人知道我是誰?也沒有人或機構來追究是打那裡來的。)對於跟人們面對面地闡述的理念,會過份地訴諸個人的情緒。老是把對整体人性的發抒拿來作為對本身個体的侵襲。雖然原本是有意地把平常身受的個別傷害,發揮成對整個人類社會一般化的理論。(而且真正的意向就是週遭熟識的人,自己的憤與恨的積累也是從接近的人來的)

我可能得了癌症的念頭盤繞腦際不去,疑懼使人憂心忡忡,雖然僅是未經証實的猜疑,而且不曾讓之明白地呈現在意識表面,可是不間斷地長時間的不適,又讓自已不可避免地認為自己身体一定不對了,複雜的情緒逼使自己覺得不干,同時也認為世上待我不公平,心內匡正的要求,在為不時湧現狂亂血腥的念頭,想出合乎人倫之常的解釋。是人世間背棄了我,不平的社會主導任何不干臣服的思想與行為,奪取我作為合宜自在的現代人可得到的稱心。對這樣扔棄我出來的社會,無論怎麼做都不會錯。催促自己縱採取任何可怖的行動,都沒有不妥。公平!公平!上帝啊!您要一体待人,否則人要按他自己提出的律則來處置行事。如果所憂懼的事情終於証明屬真,潛在身內的決心是無可挽回,一定得付諸實行的。

對讀者而言;這種念頭太悖亂,不合一般人性的推衍,感到過份扭曲,會覺得奇怪為甚麼會產生如此不合情理的行為。為甚麼你自己一個人的不幸,要演化到攻擊屠殺不相干的無辜。而且還要屠殺成群,讓血流成河。覺得病態,狂亂。完全沒有理性。是這樣麼?我不會順著你的思路附會辯解,我自認整個的推衍過程以及因之而生的論斷是全然合乎普遍的人性而且絕對是理性的推論,至少就我自己的想法言,我甚至覺得這是不待從A推衍到B的自明之理,是不需演証的因果律,但我懶得再去重新推演給你看,到了這一地步還有什麼好爭辯,事實是一切的說明;但是我不反對從個人感情方面再向你申述,其實也是同樣的不要緊,但我還是願意多解釋兩句。已經什麼都不關心的我,還有什麼話好說,然而這是最要命的一點,我不需要辯解,不要藉口,不再需要任何理由。對於自覺將死的人,既然放棄論証的真理,你還能有什麼可說。並不是全然由於疾病厭世,對世間人與事疲於應付可能更是緣由。另外,相當矛盾的是好強不干於就此執輸也是理由之一。

也許這都是飾詞,並沒有臚列出真正屹立在內裡的淵源,糢糢糊楜的感應中,覺得統御自己如此不安的焦慮念頭並不只是自己簡單直接地對遭週不如意以及壓抑下的情緒反應。這些被壓制的抑鬱的想法長久以來一直來來去去像噩夢般底不時浮現在不愉快的時候,或者情緒低沉急於報復人與事之時。然而也不只是浮淺急燥想攻擊外面對手時浮出的想頭,不僅只如此,反反覆覆地考量下,已是自己對生命体會裡最確切深為服膺的一部份。

凜然感應觸動我心弦的是那些一生行事光輝照耀在歷史上,而且站有一席之地的成功者,比照那些生動刻繪在人類演繹的活動記載的他們,絕大部份是掠奪者,廣大的普遍的群眾是為他們驅使奴役的對象,「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些人類中少數中的少數,踩著眾人的血跡邁步往個人成就的頂峰攀登。

我所陳述的血流成河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裡,人類的歷史是雖由人民血淚堆積而成的。然而廣大的人民的血肉汗水只是為少數英雄及留名之士作踏腳墊,流血流汗而後死亡殆盡的人群本身在人類的歷史裡是不具意義的,他們只是堆砌在成事功者腳下的一堆乾枯的髑髏,他們必得被殺盡,讓流不盡的鮮血染遍江山,活著時候的勤勉努力僅只是在為死亡作準備。

到處矗立的無名英雄紀念碑、革命軍士萬人塚以及散離遺骸集葬坑都只是反諷,塵土還是歸塵土,為之聳立的頌德碑碣,乃是更明白地再一度提醒人們浸透土地的血液還是要生生不息地人民大眾繼續一次又一次地流染灌溉下去。

人類流不盡的鮮血如果只是為少數中的少數作扶梯,讓之踏著用碧血沖洗的梯階扶搖直上而出人頭地,是用不盡的。血洗的大地,還需更奢侈更誇張的浪擲,有力者、巧奪者、姦殺擄掠的、濫殺無辜的在在需要人性的血。尤其是溫馴無辜的血。我說錯了嗎?沒有,實情就是如此。你我都是被宰殺者,那麼何人又是屠殺者?當然是勝利的一方,少數中的少數。

這些都是陳腐老掉牙的論調,多少人重覆過的老調。對我卻擲地有如金石之聲。不是不可攻訐的論證,也會被存心找碴者認為漏洞百出,論證牽強。但是信服本身是最好也最有力的辯證,所謂真理也是要被接受而且信服才成其為真理。而且能為之信服的本質上的緣由,也絕不是由於論證說服得來的,反是貼切符應心靈裡悸動,認同早已為內在洞悉然尚未明白成形的事理。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5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