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1/17 16:06:23瀏覽930|回應1|推薦1 | |
* 跟一堆娃娃頭豁在一起,看了他們的作品,有時真興起「膚淺、膚淺、真膚淺」之感,糟榚的是我還向他們靠攏,忍不住向他們學樣。環境力量就是這般大,近朱者赤。我又不是把持得住的角色,但這種向下看齊,只有更加證明沒有定見,好見風轉陀,也就是一窩風的跟著跑。
* 再看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竟然憶不起少年時因何感動,難道只是名字麼?故事並不純然是描繪少年人的心情,當然是浪漫主義作品,對感情的陳述並不像自己以為那麼激蕩,年代久遠,都不知道當年的心情了。 * 不耐煩看翻譯的John Irving 的心塵往事,將近千頁的一大冊,瑣瑣碎碎的記載陳述,沒有特別的文學技巧,一路舖敘下來,雖然處處可見用匠心,但實在算不得上好作品,那麼捧他,有謬譽之嫌。 * 一面看三島由紀夫純白的夜,一面心中昇起怨恨,想自己還得為的眼下創作我的乳房、密閉的貨櫃安排愛情情節與挫折等等布局,直想何需如此,多麼討厭的過程,我不需再寫這些無聊的事,太多愛情故事,到底意義何在,我已過了這類過程,不宜再寫這種摸摸藏藏的無聊事項,像是白費力,有沒有必要再造千萬雷同事件中的一椿。 三島的著作雖與自己目前的遭遇有些印證,但還是不願意看下去,認為不夠痛快淋漓,直說就是不夠好,体驗得雖抓住一搬,仍然未能深入貼切到底層。 * 網路作家的文体,一句一斷行。而斷行又都用< p >不用< br > ,間隔空出來,是滿養目的。可是為了觀賞的效果,不計內容的充實,未免捨本逐末。文句只講究酷與巧,所關注的永遠只有一兩項貼身而繫繞心頭之事。豈不煩人,又有什麼好寫。 照這種趨勢,當然是有市場。可說要成為文學的主流,未免背道而馳吧!不以為會有何了不得的作品會出現。 * 前一陣,看了兩本出色的新作品,一是作者追述他前妻得癌症去世之前,她一出生就被逼放棄讓人領養的女兒同樣身羈癌症,該女兒憑著無比意志尋到大西洋那頭的母親,終得陪侍她走完人生終站。感人肺腑,又充滿生命的無奈。 另一部則是社會工作者跟一流浪紐約中央車站的少女合作寫出的記實性的文學報導。細膩而生動的記錄種種掙扎過程,直至該流浪女孩拿到大學文憑。對抗惡劣環境與避免墮落殞滅,寫來令人感慨至深。 覺得這類作器才是應該翻譯過來的作品。對此地書籍市場隔閡,也許已有譯本。 * 只有三毛才會去推崇徐訏,那麼講情意,只有拋開真確的評估。 * 馬建說:「我寫作只是我生命光陰流逝的一種自我安慰。 」 他的作品蠻可以看的,雖不像他宣言所說那麼慎重,講理乎比文藝創作容易些。觀看他的作品,才記起我對繪畫也曾有股狂熱,既然說丟就丟 ─ 因為知道翻身無望嗎?不能說我的畫幼稚,不成熟,曾經那樣地琢磨過。也同樣地把心血花在上頭,忽然不在意了,也不能算是太久遠的事,竟然可以完全不當回事。當然不會再回頭了。 * 洛杉磯捷運所影響於該市的各方面,完全不能和台北相比,所以發展慢無效益也絲毫不足怪。大家都開車,利用捷運的佔的比例相對於台北幾不成比例。當然低收入與老年人是倚靠捷運的。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