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作家隨想錄:16(舊文新刊)
2006/01/17 16:09:36瀏覽904|回應0|推薦2
* 范仲淹說「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我以為可說是作家的座右銘。

*我對張愛玲觀看她被胡蘭成背離的緊張及關心尤勝於對自己的遭受,我天性怕痛,尤懼像她這樣的心儀女性受苦,對一個死去的人有這種感情母寧奇怪。其實受苦又算得了什麼?她豈不寧願有此過節。生命的河流裡,我們是什麼也碰觸不到的,痛苦鐘情都只是彈指即過的插曲。我應已看淡這些兒女私情,可還是會瞎操心。

* 看張的傳記及作品,有時會錯覺戀愛著她,當然是不可能戀愛她,時空又相差那縻遠。覺得水晶當年更有此種傾向,光從小說中就戀上她。

* 張影響台灣當代的文學作家是太深遠了,幾乎是一脤相承下來。魯迅太格式化,還是道學些,沒有那麼圓融通慧與接近。因之沒法像她那般印證與心。文學上魯是更嚴謹,寫得不多,但每篇小說都完整的交待清楚,張卻不然,外界給她的影響遠大於魯。

* 其時寫了前面的話自覺好笑,我完全不迷她的作品,也不會走她的路子。不明白到了這個時候,還會一時這麼地為她感動。她的東西幾乎都是早些時候讀過的,對我當然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文字方面,她對人性的体會與捉摸,在不識魯迅之前,我認定中國沒有第二人。

*這些念頭應是「最後的貴族」那本書造成的效果嗎?雖是爛書,然而也並不太爛,有他用心之處,作者對張著迷之處不亞任何張迷,甚至尤有過之。它塑造成極度感傷的言情小角色,她坎坷的婚姻是她一生大的著墨,為此受苦。折磨。使人(我)也為之感同身受,而作為一個作家,她該這麼承受?可能還是多了些,雖說哪個作家不受失戀之苦,但像她這樣以生命整個的力量來承受,畢竟是作家創作下的人物或書中的女主角之行徑。

* 我是很奇怪的,一方面既認為張不值我重視,但又不能避免底為她影響,總以要往更高層次下手。事實上辦不到。會這樣看重張,應是大概本土的作者從未有超過她者。

* 其實回頭再看殷寶灩送花樓會,品味之下,竟然嚇得自己要死。文字簡潔而又面面俱到,心思極細密,男女間細緻的動作與感情都像不費力地輕易描繪出來,我寫的那點東西做作、拮屈敖牙,怎能妄想呢。

* 喬伊斯,張愛玲在敘事的過程裡,敘景是想等底關注,可能卡夫卡,托斯妥亦夫斯基沒那麼關注,內容的發憢使得他們不在意景緻地改變與差異。再想自己的創作品可能要加強敘景,必竟是言情的東西。

*看書當然絕不能妨礙到寫作,狂妄的李敖曾言再也不能看書,因所剩生命時間已有限,其時其也不過五十餘,要全力一搏來寫書。台彎真以為他們的作家如張大春、朱天文、黃春明之流也有諾貝爾獎的功力嗎?難道頒於這些次文化地區的作家,純粹政治考量,或者均沾的心態。那末此文學獎又有價值?

* 看了丈夫育嬰作者為了應付寫作力將戒了十年的煙又抽將來,因為否則不足以對抗壓力,我以為自己也有這個需要,其實不會。

*狂戀大提琴 裡面情節多麼鮮活,所寫的姐妹爭男人夠刺戮人了。由於名字太俗,差點喪失部好書,怎麼可能不讀故事性的作品,台灣當然一樣有極大的市場,人們不從這些作品吸收,要從那兒得到營養。我起初還擔心自己這部作品不夠傳奇奇情,一看也不盡然。但改編成電影的作品,多半有一定的水準,這是無庸置疑。

看「大提琴」會覺得再美好的人類世界都是充滿苦難,人是沒辦法對付健康問題,即使怎麼樣的改善或努力,只不過誰推遲或延緩而己。根本上是沒用的。

* 最近結觸到網路小作家銀戀喵的作品,覺得真是特別,能這麼大膽而忠於感覺的年青女寫手 在中國人裡面真是第一號。東西雖才起步,份量也小了,但很有查建英的深入與細緻体會。

女作家描寫性的淋漓盡緻常會較男性更沉浸更深入鄉還說更能体會到性帶來的感觸,我引一段查建英的文字:

「我們在狂熱的親吻中推推搡搡地走向臥室,走向又一次情慾的放縱。

在激情的極至狀態,人往往會生出時空倒流、空間錯位的幻覺。一切都失了控,失了方位,失了明晰的意義,直到你猝然降落到一片金黃無際的蘋果園中,孩童般四仰八叉地躺在輕飄鬆軟如氣球如海水的草墊上,渾身上下都浸透了極度緊張大快樂之後的極度放鬆。.

只有在這種時刻,陳桃和我完全徹底地屬於對方。那種溶為一体的感覺的確美妙,它膨漲得仿佛把整個世界都百分之百地排斥在外了,但卻並無一絲一毫的孤獨寒冷,而是一種催人淚下的幸福感和豐厚感。有時我傻想,所謂的超越自我,進入永恆,也許不過是指這種瞬間而己。」

是寫得淋漓盡緻吧。

* 目前寫的作品,問題一直困擾我,寫得不好嗎?(不是不夠好,是根本寫得焦黑一塌糊塗)愈檢視就愈有這層擔心。張愛玲寫得那般容易麼?不會的,托斯妥亦夫斯基都是嘔盡心血才湊得出來。

* 名氣在那一行都是必要,要其現在這個一切都講究促銷的經濟社會,所有東西都轉化為商品,名氣就是廣為銷售的代名詞。所以任何文字掛上劉鏞、吳淡如立暢銷。市場專家清楚的事實,作家還不一定能接受呢。

作家如不信名氣,再怎麼出色,也是出不了頭。羅德西亞最知名的作家桃樂絲萊莘就認為:文學不應因作者之名字提升其價值,應該就作品本身價值來評估。

她為考驗自己的作品是否被讀者接受,以及評論家的見解。用 Jane Somersk 之名出版了兩本小說。她的作品那麼有特色,結果竟然無人看得出是她的作品,文評家甚至還認為該兩小說是胡扯。

* 我所心儀的一位女作家最近懷孕了,這種母性的衝動,大自然賦於的生命之呼喚。此刻竟讓我感動不已,她一直處在此種渴求之中,克服困難達成心願的過程,令人覺得動人無比。

雖然我和寫刺鳥的作者柯靈麥克勞是同一心態,不願意因生育而佔据有限的創作生命。

麥克勞獨居孤島,不與人接觸,她覺得滿意極了,她說那兒:沒有人侵犯我的時間,沒有人犯我的獨居。

她到四十六歲才嫁給一個小她十三歲的藝術家。她的家庭觀;可能不是一般家庭婦女得以認同的,她不喜歡小孩,因為有了小孩會妨礙寫作計劃,浪費寶時間。她說過兒童連貓狗都不如,也不如一堆青菜。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15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