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06 12:41:20瀏覽571|回應0|推薦1 | |
五行首先出現在戰國「尚書‧洪範」,有系統的運用於政治則是謅衍的「終始五德說」。這時的五行不是採用現在的相生相剋,而是依土-木-金-火-水的順序,前一行氣勢衰了,由下一行起而代之。如:「謅子」書中提到:虞是土、夏是木、商是金、周是火,以此相承。 至於為何當初是這樣的順序,秦朝「呂氏春秋」曾有一段故事記載先帝們遇到一些老天出現的祥兆,所以就定了他們的五行屬性。現在用的生剋,則是漢朝「白虎通義」記載的。依木火土金水順序,前者生後者,稱為「比相生」;而第一個贏過第三個稱為「間相勝」。 五行也是中國命學重要的觀念,但為何是「五」行,而非「四」行或「六」行?有下列幾種印證法: 首先是天文學,天文學對中國哲學發展影響鉅深,譬如:日月可解釋陰陽由來,而金木水火土五星就解釋是五行由來。 如果不以天文學解釋五行,同樣可用純哲學解釋。前面提到的「循環相生相剋論」,五個元素才能構成一個相生相剋系統。後來八字又根據這原理,將五個元素各分陰陽後,擴充為十神,用來推算福禍。 陰陽學說後來也用來解釋五行,但要調的是,陰陽、五行至秦朝時都還是獨立的系統,直到漢初才被董仲舒結合。 「繁露」一書以陰陽解釋五行與四季、方位的關係:木是少陽(春、東)、火是太陽(夏、南)、金是少陰(秋、西)、水是太陰(冬、北)、土是母(四季、中央),這不難從太陽的運轉加以理解。 為何稱為五「行」呢?漢朝「白虎通義」說因為他們是天的行氣。清朝「三命會通」說,五者來往天地無窮,故曰行,也是行氣的意思。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