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鄉愁時代之二] 界內界外
2011/03/01 11:02:23瀏覽336|回應0|推薦2

  法文裡有個字milieu,指的是離四周各點距離相等的「中間」(mi-lieu),中國因此曾被譯為l’empire du Milieu(居中的帝國),但它更有趣的另一層意思是人身處的環境,由此衍生出了社會上的某某「界」。界線因領域不同而浮動,時而相互交織,不過圈內人總知道哪些是圈外人,想進圈內的外人則想方設法要摸索出通往圈內的門。然而這個門安在哪裡,門檻有多高,不是google到的資訊說了算的;很多時候,官方和論壇說法反而只會讓圈外人不得其門而入。

  

  錢鍾書小說《圍城》的名句「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相信大家耳熟能詳。這本1947年出版的小說,先是描繪了三零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界的種種(怪)現象。留洋界、學術界,甚至商界、報界在小說家高超的諷刺筆法下,像披著人皮的怪物一團團現了滑稽原形。婚姻、家庭代表的另一種圍城,自不待言。六十多年後讀來,不但仍精采萬分,隱約還可看出台灣社會各界繼承了怎樣的精神遺產。想在各界行走的人不妨讀讀小說,特別是當代有關當局、各式專家、萬千讀者審定或推薦名單「」的小說,還有已不再挑起權力核心敏感神經的經典小說;想好好待在界裡的人,經典可以放心讀,因為時過境遷,成了經典意即有了人間不可動搖的地位,誰都可以找到閱讀的理由,但我建議另要專攻前述名單「」的百大,如此在飄搖的人世裡才找得到安身立命的所在。至於多如繁星的教戰指南或手冊就不必再參考了,想必大家都了解「照書做必翻船」的道理。

  

  有一些經典小說,對於人心和權力關係的描寫歷久而彌新。我武俠小說看得少,對江湖界不甚了解,在此只略記一筆,對幫派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汲取靈感。讀張愛玲的《金鎖記》,除了看一個心理變態的曹七巧,「戴著黃金的枷劈殺了幾個人」以外,我倒覺得整個姜公館上至家長族長、旁至姑叔妯娌、下至各房僕佣的語言藝術亦頗堪玩味:人前人後,話裡無處不分界內界外。門第外的小家碧玉,即便做出犧牲來高攀,總還要遭人看輕──無怪乎名媛不是人人能當的,「嫁入豪門需要何種體質」的相關討論在網上洋洋灑灑,但真名媛難道會傾囊相授嗎?話雖如此,門第當然也不能當成定理。十九世紀後葉的法國社會中,至少就出了左拉的「娜娜」(Nana,書名同女主角名)和莫泊桑的「英俊朋友」(Bel ami,英俊男主角名為Georges Duroy)。兩位傑出人物分別成功擺脫流落街頭賣身和身無分文的窘迫人生,打入了巴黎高級社交界。前者靠美色和魅力成了風靡上流社會的劇場界名角,傾家蕩產願包養者如過江之鯽;後者取代了軍中舊識,娶了他文筆如行雲流水、消息靈通的太太,先成了記者,後又用計成了大老闆的女婿,放眼國會。這一雙成功「跨界」的小說人物,自是天生麗質、機伶過人,但故事中不可或缺的機運,還是來自關鍵人物的開路和提拔──「靠關係」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識,然而其中千迴百轉的人情世故,整個社會界線如流沙,攀升與沉淪並現的場面,遠超過以上三言兩語的概述,值得細讀。十九世紀法國小說裡描寫的人心和社會的變動,其實離我們不遠,眼前還看得出當時的影子。資本主義在全球社會發展至今,沒有人不知道外貌、金錢或權力對大部分人來說是何等重要,口才、人脈也必不可少;名氣則靠媒體、網路來宣傳,實際如何不是重點──就像王爾德劇本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一語雙關,重點不在誠實無欺,而在最後名叫Ernest──皆大歡喜的喜劇結尾,想來竟似一則令人悵惘的寓言。

  

  外於以上所述價值觀的人自然不在少數,也不乏自得其樂者。人生途中遇到不矯情、仍保有個人信念的朋友總令我震動,不管來自什麼界。然而有時,伍迪艾倫在一波三折的Match point中呈現的某種新世紀真相也會令我暗自驚疑:當人生被交還給偶然和機運的時候,還有什麼是可以把握的?我尚無定見,於是在驚喜與驚疑交集、交戰之間,我寫作,我閱讀。

  

  本專欄文章原刊載於《幼獅文藝》686期,2011年2月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gmascomparsa&aid=493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