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木空:廖信忠渲染的臺灣三十年沒多神秘
2009/12/11 16:20:13瀏覽1362|回應0|推薦2

    收到廖信忠先生簽名的書,《我們臺灣這些年》大幅升值,我躲開蹭書的同事,把書藏到背人處,沒事偷著讀幾頁,文字濕漉漉,挺耐讀可眼的,只是不知封面的三色星條代表什麼。

三天的下角料時間拼湊一齊,我輕鬆自如地讀完,總想找個主打詞評論一番,卻怎麼都找不到感覺,意念變得渾沌,擔心書評會泡湯,反而有些不輕鬆不自在。

128的《環球時報》,以“臺灣70後感慨兩岸誤解深”為題,發表專訪廖信忠的文章,訪談主題詞與書封面的文字縮解差不多,都聚焦在真實加神秘層次,總以為大陸人很誤解臺灣,把臺灣忽悠成神秘王國。

我沒去過臺灣,早就心馳神往臺灣的山水景色。如果有可能成行的話,阿里山的姑娘和日月潭,應是我的首選目標。或許僅是我的一廂情願,十年八年也去不成臺灣,但我對臺灣的虛擬印象並不陌生。我每天最感興趣央視“午間新聞”的臺灣報導,以及《環球時報》的“臺灣傳真”欄目,臺灣已經融進我的大腦記憶體,自我感覺能與臺灣走向同步。

基於這些叔伯因素,廖信忠再以釋讀來介紹臺灣,顯然對我失去太大的吸引力。除了他個人的幾段軼事趣聞外,其實也沒多少很動人處,一些曾起過轟動效應的時政要聞,我覺得太毛毛雨啦。廖信忠筆下的三十年,放到資訊發達的今天,並沒啟動多少興奮細胞,所以我主觀地斷言,廖信忠的臺灣並無神秘感。

要說《我們臺灣這些年》的最成功處,是廖信忠的獨特寫法值得推介。他沒鬍子眉毛一把抓,而且撿自己最熟悉的大事或生活細節,力求體現真實的臺灣,至少是作者心中最靠譜的臺灣。雖然缺乏連貫的情節刺激讀者,但廖信忠該細則細,宜粗則粗,絕對是本民間版的臺灣大事記。

我佩服廖信忠的策劃和選題能力,他在無數看點中找賣點,以寫家書的形式,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無形中滲透出親切和溫暖。他恰到好處地運用網路語言,使大事記家書又變成時髦的帖子,抓住讀者的眼球,以看點找賣點,以賣點找看點,這麼平常簡單甚至有視無睹的題材,硬是讓他寫出暢銷和流行。

什麼叫寫作水準大展示,如今碼字的人多如牛毛羊毛,雞毛滿天飛的時代,誰都握有話語權。然而真正寫出名堂的,並沒有幾個廖信忠式的寫手。他的超人之處,在於無中生有小中見大俗中見雅,激發意中念,把星星之火,點成燎原大勢,燃燒成敏感熱點的問題。

邊讀《我們臺灣這些年》,邊想些非分的心事。不是廖信忠寫得多麼好,當然他寫得也很好,而是廖信忠選了好題材,抓住台海關係的癥結點,從解決兩岸民間誤讀對方的問題角度出書,自然會引發一輪熱議熱賣,推出暢銷讀者的高潮。

我很佩服廖信忠的隨鄉入俗的務實精神,他根據大陸圖書市場的實際,以最快的速度製成一道速食,充實讀者看臺灣的胃口。這速食來的真是時候。不過細細品味會發現,速食畢竟略嫌粗糙,還有點大陸貨的滋味,也缺少臺灣的小吃風格,顯得並不怎麼具備臺灣風情。

如果廖信忠先生接著寫後些年,建議在深挖臺灣特色上再下功夫,把更真實最真實的臺灣介紹出來。這就要改變制餐工藝,少些大陸貨,多點風味小吃。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57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