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世惡業一世還
2010/07/14 22:48:26瀏覽900|回應6|推薦86
   
故事是說北宋年間,包拯為相時,發生在民間的一樁逸事。

有一個村莊住著一個十來歲、腿患殘疾、父母雙亡的孩子,生活十分困苦,甚至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活命。
這個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往來村民和路人需涉水而過,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十分不便,

每當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但年復一年,誰也沒想改變它。
人們能夠看到的就是這個孩子天天撿石頭,堆在河邊。
人問其故,孩子說要修一座石橋,為鄉鄰行走方便。
眾人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在說瘋話,大多哈哈一笑置之。

可是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石頭也堆成了座小山。
鄉鄰開始改變認識,並為這個孩子的精神所感動,也投入到了撿石、採石、修橋的行動中。
鄉鄰請來了工匠,開始建造石橋,而這個殘疾孩子全身心投入其中。

 橋尚未建成,這孩子卻在一次鑿石頭中崩瞎了雙眼
人們痛惜、怨恨,怪老天不公!這麼可憐的一個孩子,一心為大家,卻招來這樣的報應。
可是這個孩子毫無怨言,每天摸索著在修橋的現場上幹活著。
在大家齊心合力下橋終於修成了,眾人歡呼喜慶之餘,無不將憐惜、讚嘆的目光聚向那個孤苦伶仃
原本就一條腿殘疾,現在又瞎了雙眼的孩子。
孩子雖然甚麼也看不到,但臉上露出了平生以來最歡樂的笑容。

 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為這座石橋洗去浮塵,壯壯行色。
可是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雷過後,眾人發現孩子已被巨雷擊中,倒地身亡了。

 

眾人驚呆了,隨後壓抑不住的情感噴瀉而出,嘆息孩子命苦,指責蒼天不公

恰巧民間稱之為青天大老爺的包拯包相爺公幹路過此地,百姓紛紛攔住官轎為孩子鳴不平討公道。


質問相爺:好人為何不得好報?今後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間煙火的包相爺被村民情緒所帶動,

當場揮毫疾書,寫下了「寧行惡,勿行善?六個字後拂袖而去。



回到京城,老包將公幹之事連同路上見聞奏明皇上,卻隱去了自己題字一事。
因為儘管心中為那孩子行善事得惡報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後還是為題那樣六個字覺得不妥。
沒想到皇上退朝後非要拉他到後宮說些私房話。

原來前些天,皇上新添龍子,十分招人喜愛,可就是孩子整天啼哭,特意讓老包去看看。
老包見那孩子肌膚如雪,嫩白的小手上有一行字。

近前一看,正是自己寫的那六字「寧行惡,勿行善?
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趕忙伸手向字擦去。
說來奇怪,字瞬間蹤跡全無。皇上見皇子手上的胎記被老包抹去(別人看那行字只是一個胎記),

唯恐抹去了福根,不依不饒的斥責包拯。

包拯連忙跪下,口稱罪臣該死,將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皇上甚覺蹊蹺,命老包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
老包拯上陰陽枕到地府一遊,真相盡顯。

原來那孩子前世做惡多端,罪業甚大,償還那一世罪惡需三世惡報才能還清。
神原來安排,
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
第二世以雙眼瞎了卻殘生;

第三世遭雷擊暴屍荒野。

那孩子第一世轉生窮困殘疾,但痛改前非,只想為別人做好事。
於是神就讓他一世還兩世的業,讓他崩瞎了雙眼。
可孩子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的為別人做好事。
神就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一世還,所以雷擊斃命。

閻王爺問包拯,三世惡業一世還,你說是好還是不好?

一世還了三世業,因為他專行善事,心裏只是想到別人,毫不考慮自己,
某些方面已達到「不修道已在道中的境界,積德甚多,故而死後立即轉生為當今太子,享受天子福份。


而對於修煉人,吃苦、磨難、還業則是大好事。
只有捨棄才能得到。

世間人看事物只能看到一個點,一條線,引申下去也只能是一個面,看到的全是假相、表相。

這個民間流傳的小故事,作為一個修煉人來看,給我們的啟示良多。

世間法與佛法是顛倒的。

世俗所思所求都是享受、舒適、如何過好日子。
為此斤斤計較,損人利己,勾心鬥角,甚至犯下傷天害理的罪惡。


也由於他們看待事情只看結果,成敗則完全以世俗的認知做定論;
而不同境界的修煉者,則能在定中看到真相


佛法之所以可貴,是從成功真實的「因」上來談的,但它並非不講求「果」,
正因為講果,所以為了正確的果,必須先找到正確的因,

然後在正確的「因」上面下工夫,如果這個步驟做對了,好的結果一定出現。
在做的過程中,眼前有時會出現一些相對的好效果,但這個好效果,對我們而言應該是一種鼓勵,不要被它迷失。
然而世間就看不清這一點,所以我們稱這個世間叫「顛倒」。


所謂「菩薩畏因,眾生怕果」。
觀世音菩薩在「心經」裡面教我們要「遠離顛倒夢想」,我想就是這個道理吧 ! 

永遠不要放棄自己,永遠不要放棄別人。
在平凡中看到神聖。

祈求人人更加智慧,洞澈一切緣起真相。

祈求人人更加慈悲,包容寬恕別人,並努力去利益眾生。

  本篇文章為網路轉載─感恩這篇文章分享者~

 




( 不分類不分類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t594&aid=4225140

 回應文章

維摩小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們還需抱怨什麼嗎
2010/07/19 19:12

見到這些

我們還需抱怨什麼嗎


不解巖

香茗不解巖

亭竹(hyt594) 於 2010-07-20 09:17 回覆:

這則故事,應該是『勸人為善,為惡必譴』的勸世典籍吧。

白日不作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其實也沒什麼好怕的呀!


烈日春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家評
2010/07/17 23:25
一起吵大家評
亭竹(hyt594) 於 2010-07-17 23:39 回覆:

吵?評?=草坪

呵呵~

天氣太熱了

原來姜老哥要大家一起躺在草坪討論ㄛ


鼻塞國度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喜歡聽這樣的故事
2010/07/16 18:15

以前喜歡看林清玄的菩提系列

這樣的故事 就讓人覺得佛法沒那麼無聊難懂

亭竹(hyt594) 於 2010-07-16 21:24 回覆:

我偶而會到圖書館借看林清玄的菩提系列

文章中都是以一連串的故事橋段

淺顯說明佛法的相關生活模式

感謝您的青睞


順路經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分享
2010/07/16 01:34

以前沒聽過這個故事,感謝分享!

頗有啟示佛法之效呢。

亭竹(hyt594) 於 2010-07-16 17:31 回覆:
感恩阿過兄的蒞臨與推薦

janic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巧合
2010/07/15 12:21

前一陣子曾聽朋友說起這個故事, 昨天想講給媽媽聽, 但有些細節忘記了, 正好今天就看到您的文章, 今天回去可以再重講一次較清楚的內容.

好文章配上好聽的音樂, 心靈上雙重的享受, 謝謝分享!

亭竹(hyt594) 於 2010-07-15 15:42 回覆:

呵呵~無巧不成局囉!

由衷感謝您的賞閱與鼓勵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故事
2010/07/15 08:56
有修行的人,做錯事,得到的懲罰快。沒有修行的人,一錯再錯,永遠沉淪。
亭竹(hyt594) 於 2010-07-15 15:38 回覆:

凡人投胎降世,面對生老病死,處理一切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這『人』的差事還真不是人幹的。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