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多」惹厭,干「青」底事?
2018/12/14 00:44:23瀏覽629|回應0|推薦13

外甥女日前偕母遊覽南投紅香溫泉風景區,在臉書上貼了一張母女在地名石刻前的合影,乍看「紅香」二字實在太像「紅杏」,本想直說回應,在send出留言之前猛踩煞車,因突然想到「紅杏」二字意涵敏感,怎敢造次?於是稍作隱晦道:「這『香』字,差點誤看成另一個字了!」

外甥女追問:「什麼字」?我繼續打馬虎眼:「老眼昏花,任何字都可能……」

沒想到有人接續留言,直指「紅杏」二字,終於揭穿國王的新衣!

北宋詞人宋祁在《玉樓春》詞中將紅杏的鮮活模樣描寫成「枝頭春意鬧」,單純形容春意盎然,景色意境皆美,宋也因此博得「紅杏尚書」美名。同樣是紅杏爭春,到了南宋葉紹翁筆下,換成「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遊小園不值〉,紅杏花鬧不夠,關不住,肆意越過牆頭,張揚到了紅塵俗世,詩人原本也只是據實描摩所見,不含褻凟輕蔑的意思,沒想到「紅杏出牆」成語後來被演繹成婦人不安於室,越矩偷情的形容詞,這一轉義,無辜紅杏自此蒙羞含冤,至今仍難翻身。

「紅杏」的悲慘遭遇,讓我聯想近年常被濫用到大幅貶值的名詞──「文青」。

「文青」本指喜愛文學(文化、文創)藝術的青年,不涉褒貶,1990年代起,受到網路爆紅的影響,詞義逐漸模糊,成為各自主觀的論述,最近急遽變成譏諷嘲弄字眼,顯然是受蔡英文、姚人多「一唱一寫」的無端牽累。其實「文青」式撰文言說沒什麼不對,唯一旦成為言不由衷、口惠實不至的政治語言,那就怪不得千夫所指了。

「文」過飾非,「人多」惹厭,我希望蔡姚分道之後,該還給「文青」本來清純面貌,那些遮掩心虛的文腔爛調,直接稱作「人多體」就好,干「青」底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h947129&aid=1214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