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07 12:25:09瀏覽1117|回應5|推薦101 | |
台灣是個競爭感很濃烈的社會,沒有擠身競爭隊伍便彷彿失卻了存在感。 居家近處有一家小學課後輔導班,我常在哪裡的LED招牌中看到某某國小某某同學期中考第一名,國文100分、數學100分、英文98分…看得我瞠目結舌,心想自己明年將唸小學的孩子,依據遺傳基礎絕對沒有這個能耐。而除了課輔班、兒童才藝班林列,講求腦力激發的潛能教學、美育培養,也多提醒著家長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 我不知道哪一個時間界線是孩子或人生重要的起跑點! 去法之前,曾經與朋友半開玩笑說是要去「勘查市場」,在兒童美育教育方面取經,或許可尋得適合台灣孩子的教育模式或內容。短短的時日,我僅捕捉到一點與孩子們有關的生活片段,包括:夜間十一點,五歲法國小女孩在準備VIDEO演出的小藝廊跑跑跳跳,好奇地想看清畫面素材。(旁邊當然有吸菸、喝酒的人士)。一個週三的下午,蒙馬特後街小劇場裡友人準備一場兒童劇場的演出,卻空等無觀眾,徒留劇場老闆自言自語的興嘆。晚上八點開幕的某畫廊,有家長牽著孩子的小手閒晃。平日的龐畢度藝術中心門前躺著懶散的年輕人,裡面擠滿小學生和維持秩序的老師們。 也許我「勘查不到市場」,是因為這裡沒有明顯的「市場」,才藝不是一種消費學習的東西。 躺在龐畢度藝術中心門前廣場,可以更清楚看清門外高掛龐畢度的格言:「藝術應該討論、挑戰、保護!」將軍的口吻果然簡潔且具有戰鬥競爭力! 但恐怕有些法國人從不察覺「競爭起跑點」這回事?孩子沒有被規劃過頭的學習生活。但也可能因而起跑得太晚?年輕人慵懶的速度無法和競爭力三個字作任何連結。 藝術之都可能沒有管教嚴謹的兒童才藝班,(有陪小孩學習才藝的類似工作室的單位)。但數說不清的藝術遺產、環境空間、長期的情感教育累積…,讓教育程度可能不太高的人,也會對我堅持「法國電影是藝術,不是工業!」「我的火腿是用愛與美燻烤出來的!這是美味的核心!」 巴黎藝術之都的光環雖然已不復過往,但巴黎現代藝術家活動仍熱絡。每晚都有小畫廊、藝廊的開幕酒會,只要你有體力,可以跑趴跑不停!隨時可能找到小藝人或藝術家來場清談!但是,法國小說「一直下雨的星期天」作家描述:羅浮宮最美麗的地方是出口的天井與門窗!因為那裡看得到真正自然的陽光與景物。也許…朝拜偉大藝術的人們(包括我)、有時保守滯悶亦不少於浪漫的法國人,多少也需要…這樣的自嘲。 在觀光客眼中,整個巴黎讓各種人與物的畫面、聲響組織成無數的美感片段。多才多藝或不甚入流的街頭藝人,他們在這空間中展現自我同時也為求得觀光客的手中的銅板。藝術美感的流動展現與心靈的觸及感應其實與功利無關,甚至「文窮而後工」也是藝術家們耽溺的一種頹廢浪漫。即使依恃著歷史累積過去既有的強大國力與社會福利,法國人對生活憂心批評的仍大有人在。只是,在憂心批判中他們仍然不忘打開一瓶紅酒,一邊批評一邊品賞,中間來段插話討論:「2008和2009是很好的紅酒年份。」「我想,2006年應該才是最好的吧!」 沒有環繞生活的各種競賽、才藝補習班,當人們深入生活的美感片段,美的生活內容與競爭…確實無關。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