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13 10:19:27瀏覽1126|回應2|推薦7 | |
前些日子有幸受邀在北中南三地與數十位科技大學的系主任們座談。 我的講題是「知識網環境工具與教學創新」,期待透過講演的方式與教育界的朋友們分享教學的喜悅,切磋數位學習對學子們在學習上帶來的好處。 我相信所有簡報者都擔心一件事 -- 當你報告完畢之後沒有任何共鳴,沒有任何聽眾的意見回饋。 幸運的是,三十分鐘的演講結束後,我們幾乎都得到另外三十分鐘的充分溝通。 這代表什麼呢?當然,我們可以確定,只要聽者沒打瞌睡,演講都還算成功。 不過,引起的又是哪一種共鳴呢?有些教授掌聲喝采,但是當然有些人提出質疑.. 「你剛剛說數位學習可以讓老師減輕負擔,但是我們都是做卓越計畫的人,大家聽你這麼說都只會覺得好笑,老師只會更累而已,不要騙人了」 「你應該先去說服學校,將我們對這個部份的努力列入績效的考量,否則怎麼可能有人會願意去做呢?」 「你不用說這麼多了,只要告訴大家,我投入這個計劃究竟對我會有什麼實質上的好處?」 「只要教育部一聲令下,所有的系所當然都會去很努力的做,否則哪來的動力?」 「其實,就像你所知道的,現在的學生都很懶,他們本來就不是第一流的學生,很多的措施不太適合我們學校」 : : : 各位可以相信這些話都來自於許多熱門的資訊相關科系系主任的口中嗎? 各位可以相信他們每個人都主導了數千人未來的命運,影響了數千個家庭的下半輩子嗎? 難道大家就不能先摸著自己的良心,想想自己今天究竟在做什麼嗎? 難道不能先考慮我們的下一代,將個人的利害得失拋到一旁嗎? 如果只要做一點小小的努力,就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學得更好,將來可能更有成就,這種好事還不值得推廣嗎? 就算是系所不支持,校方不認同,但是基於對同學的關懷,基於自己為人師表的天職,花一點自己的時間就會不值得嗎? ????????????????????????????????????? 教授們都在想些什麼呢? 績效? 升遷? 如果是研究型的學府,教授們都在專心做研究,寫paper,因此可能可以產出一些優質的學者,拓寬專業視野,連帶使所指導的天才型學生受惠。但是大多數的其他同學呢? 又該對他們付什麼責任? 如果是教學型的學府,教授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努力上很多的課,接一些專案,其研究室的同學們也因此拿到一些工作津貼。但是,除此之外,同學們又能實質地獲得哪些東西呢? 教授們當然是分身乏術,就如同一位經常到我辦公室找我的教授告訴我,他希望在退休後能夠去做義工,幫助弱勢的人! 現在很忙,實在是沒有時間! 我告訴他,其實助人為善是積陰德,是值得現在就立刻去做的事 --- 例如:學生就是非常弱勢的人,他們正需要我們的協助!! 他們在畢業之後有一大半會找不到工作,有一大半會學非所用。更糟糕的是,他們沒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沒有勇往直前的衝勁,沒有正直正確的價值觀,三萬和兩萬八的工作一定是選前者,缺乏對產業價值鏈的認知,不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特質填補產業價值缺口,未來的事以後再說吧!! 這些都是教授們的錯。他們忘記至聖先師的典範「傳道+授業+解惑」,這些都是教育者的職責,如果一直將教書以外的其他事情當成不干自己的事,難怪他們不會感受到數位學習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創造額外的價值。 所以,爭氣的教授們,趕快利用天賦的禮物,恪盡社會責任,開始學習低頭服務吧,開始學習愛人利人吧! 不要等到退休才開始想做。我可以跟你打賭,現在你做不到的事情,你是一輩子都做不到了。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