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2/13 16:04:09瀏覽165|回應0|推薦0 | |
285 八、釋普通疑惑 之﹣二九 “佛學圖書館緣起” 世人未讀佛經,不知佛濟世度生之深謀遠慮。見韓愈、歐陽修、程頤、朱熹等之闢佛論,其自以崇正闢邪為己任,而人云亦云之餘,世人便肆意開口誣衊佛法,豈知韓、歐絕未看過佛經。 韓愈〈原道〉一文中,只有「寂滅」二字是佛法中的字詞,其餘皆是《老子》、《莊子》書中的話。之後,受大顛禪師啟迪,於是不再謗佛。歐陽修則以韓愈為模範,他闢佛的根據,在於認為—「因王政衰弱,仁義之道無人提倡,所以佛教得以乘隙而入。」假使他知道大顛禪師啟迪韓愈所述,佛隨順機宜、濟世度生之道,當不至於認為佛教傳入中國是個憂患,而極欲驅逐出去。 歐陽修如此倡議,其主掌禮部典試,學者視他為宗師,皆以為闢佛之論是對的。明教契嵩大師欲救此弊,作《輔教編》上呈宋仁宗。仁宗將此書出示於韓魏公(琦),韓琦又拿給歐陽修看,歐陽修驚異地說:「沒想到出家眾裡竟有此等人物!明早當要見他一面。」次日,韓琦陪同明教禪師前往見面,暢談終日,此後不再闢佛了。而歐陽修的門下弟子,接受明教禪師的教化,大多力學佛法。 程頤與朱熹奉讀佛教大乘經典,又親近禪宗善知識,體會了得經中「全事即理」及「宗門法法頭頭會歸自心」之義,便自以為大有悟得。然則,實際上並未遍閱大小乘經論,及親近各宗門善知識,於是執理廢事、撥無因果,稱道:「佛所說的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乃是欺騙愚夫愚婦信奉佛教的根據,天底下哪有因果輪迴之事呢?」又說:「人死後形體既然朽滅,神識亦四處飄散,縱使有剉斫舂磨等刑法,又將如何施作呢?神識既已飄散了,令誰能託生呀!」由此,為惡之人便放心造作惡業,至於善心人也將難以自我期勉。 (錄自《文鈔三編.佛學圖書館緣起》) 註一:大顛折韓愈 唐代大顛寶通禪師(732-824年),與藥山惟儼禪師一同在西山師事惠照禪師,受戒後往南嶽參謁石頭希遷禪師,大悟宗旨得曹溪之法,於潮州西幽嶺下創建靈山禪寺。古文大家韓愈不信佛,元和十四年(819)見唐憲宗迎法門寺佛骨供奉宮中,上書〈諫迎佛骨表〉,因而遭貶至潮州為刺史。某日登遊靈山,偶遇大顛禪師,便一吐闢佛遭貶的鬱悶心情。禪師問他:「所言從哪部佛經而出?」答:「我哪有時間讀此閒書。」禪師舉「跖狗吠堯」的典故開導他,韓愈一時無語,良久才問:「禪師還有指示嗎?」禪師說:「去爾欲,誠爾心,寧爾神,盡爾性,窮物之理,極天之命,然後再來聽聞佛法的至理吧!」由於這次的機鋒之辯,一向高傲的韓愈對禪師徹底佩服。 註二:契嵩輔教編 北宋契嵩禪師(1007-1072),藤州鐔津人。七歲出家,從洞山曉聰禪師得法。後在錢塘靈隱寺閉關著書,始終專心於儒、釋、道思想的調和。宋仁宗賜號「明教大師」,世稱明教契嵩。他學作古文,著《輔教編》三卷,廣泛引經據典,以證明三家相輔其教,乃闡述三教合一思想的主要著作。 感悟:社會的穩定進步在於教化,然而教化之功必要去邪存誠。能讀書一定長知識,但多知識不必然成智慧。缺智慧的知識必會耽人誤事,所以,為師者要特別思慮因果不爽。 淨域—2015.02.13
接下文 286 八、釋普通疑惑
之﹣三十 “復陳飛青書”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20961380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