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念佛警策》白語錄 — 63 〈書淨土約說後〉
2011/03/12 14:01:25瀏覽467|回應0|推薦0

《念佛警策》白語錄 63 〈書淨土約說後〉

清代 翁叔元

    蓮池大師,博采晉唐以來念佛生淨土者,各為傳贊,如史家體。凡百六十有六人,都為一帙,曰《往生集》,行世久矣。以叔元所親見者有四人,皆常熟產也!

一為北門金童廟僧。日持一板擊於街巷,高聲唱無常迅速,一心念佛,眾不甚異之。明崇禎十三年庚辰春三月,遍辭諸鄰舍,叔元時八歲,嬉於門首。僧摩頂言曰:「小相公好念佛,老僧去矣!」叔元初不解何故?次日,僧拈香佛前,合掌念佛,端坐而逝。

一為城南老嫗(ㄩˋ)。嫗陳姓,年七十餘,以紡棉紗為業,隨紡車聲念佛,終日不絕口。如是者,三十年矣!一日,忽向其子言曰:「兒不見空中旛幢寶蓋乎!」因拍手大笑,自取水沐浴竟,合掌化去。觀者如堵,叔元往視之。惟見嫗凝然危坐,室中香氣,清芬襲人,非世間所有。時順治十年癸巳夏四月也!

一為崇文禪師。雲棲老人之法孫也!住南洙村靜室,年五十,雙目失明,乃專心念佛,每夜登座施瑜伽(放燄口),食三年不輟。順治十五年戊戌三月十四日,其徒行先過余言曰:「師明日西歸。特遣告別。」叔元急趨往,時已昏夜,城門閉不得出。明日凌晨詣師所,緇素圍集者三十餘人,師坐於床,命其徒眾誦《彌陀經》一卷,誦畢入寂,室中聞菊花香,三日不散。

一為指南禪師。師參學有年,寓居東塔寺吳王庵,終日默坐念佛。人予之錢,即轉施與人,性坦率,於一切無少繫戀。有芝塘裡善士數人,素皈心於師。康熙三十年辛未夏六月,入城謁師,師謂曰:「來月五日與諸檀施別。」眾人如期往,師無他語,惟勸令念佛,趺坐而化。

    余猶子是龍,讀書庵中,目擊其事云:「淨土法門,自雲棲滅度後,江浙間嗣響寥寥。常熟有普仁寺,陸吏部胥仲尊人所修葺也!金壇有淨土寺,李戶部肖巖昆季舍宅為院者也!卓錫(指僧遊住)於兩地者,有截流、身葉、霞標、鶴臞(ㄑㄩˊ)四大師,皆具大弘願,以念佛法門倡導後進,精勤勇猛,學者翕然宗之。

    截公回首後,有孫狀元扶桑先生之長君翰臣,為冥司勾攝,死去一晝夜醒而言曰:「吾拘繫閻羅殿下,黑暗中忽睹光明燭天,香花布空,閻羅伏地迎西歸大師,即截公也。吾以師光明所照及,遂得放還。」同日有南關外吳氏子病死,踰夕復活,具言所見,亦如孫子言。

    身公重趼(ㄐ一ㄢˇ,手腳之厚皮)精苦,募鑄丈六彌陀鐵像,三年而後成。常熟魔()民意其有餘資,垂涎構獄,師曳杖而行。時霞公住淨土寺,聞身公行,喜曰:「吾方丈得人矣!」乙亥(康熙卅四年,1695)十月六日迎身公入寺,越二日,霞公說偈別眾,坐積薪上,舉火自焚,大眾觀歎悲泣,得未曾有。

    身公既住淨土,乃迎鶴公住普仁,兩地法幢相望,遠近皈仰。海內人士,將有聞風興起,繼雲棲之法席,駕大海之慈航;而問津者,踵接於金壇、常熟間矣!身公、鶴公尚勉旃(翁叔元之初名)哉!  (2011.03.12)

註:

    翁叔元(1633-1701),初名旃,字寶林,號鐵庵,江南常熟人。翁憲祥之孫。康熙十五年一甲第三名進士,初授編修,歷任國子監祭酒、工部尚書、刑部尚書。掌工部半年,清理大積案四十三件,後於刑部因病告返,優游林壑而卒。著有《鐵庵文稿》、《梵園詩集》。其性愛才而偏隘,依附明珠指斥湯斌為「偽道學」,上疏奏劾湯斌,門生何焯請削門生籍,叔元擯棄使之不得成名,為世人所詬病。

    

 

    下接第 64 〈與茅靜遠居士書〉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4975242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gong0501&aid=497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