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格蘭格紋的卡布奇諾端上桌,我趁機打聽羅琳寫作的位置。「她在每個桌面都寫過,但最常坐這個靠窗的座位。」望向窗外高聳的城堡,我掏出紙筆作樣爬格子,想像二十年前仰賴社會救濟的羅琳,以何種心情譜出風靡全球的作品。
初次聽到《哈利波特》,是台灣電台播報英國學童苦守書店外,僅為搶購剛出爐的續集。我好奇向人借閱,驚豔不已。年初我莫名煲起《哈利波特》原文,讀完未幾,老公突然買下愛丁堡的來回機票,彷彿書中的魔力領我飛往。
剛開始的行程不太順利。首先是出發當日,通完關要登機了,班機卻取消,隔天重新來過,才踏上愛丁堡機場;足見第二集飛天車的魔法,不能施展於生活裡。其次是那晚愛丁堡的平價旅館已無空房,只好轉移陣地前往格拉斯哥過夜,當晚竟在電視上巧遇電影第四集結尾──佛地魔重生。
我們由格拉斯哥開車北上,穿越中部山區,朝西海岸沿行一圈,古堡、湖泊、營地充斥其間,宛如走進哈利、榮恩和妙麗三人在第七集藏身處的野外。公路兩旁「野鹿出沒」的告示標,教我想起哈利與石內卜的雄、雌鹿護法;而搭渡輪至西海岸外的離島時,更讓我覺得置身第六集裡,鄧不利多帶著哈利尋找分靈體的海景。
前往馬萊格途中,乍見噴雲吐霧的火車,才知道它本是英國有名的詹姆斯黨蒸氣列車,卻因霍格華茲更享盛名,尤以電影第三集催狂魔搜查包廂拍攝的格連芬南高架橋,進而成為哈利波特粉絲的追逐點。回程抵達愛丁堡,適逢年度軍樂儀隊的表演季即將開幕。我們宛如喝了第六集的幸運水「福來福喜」,意外取得門票,於愛丁堡城門外看台,欣賞一百分鐘的預演。
直到坐在羅琳成名前寫作的咖啡館,我才後知後覺地想到蘇格蘭和《哈利波特》之間的關聯;難道這是我不意被《哈利波特》所綁架,追著劇情趴趴走的用意?窺探羅琳將蘇格蘭的人文風情巧妙融於故事中,翻身為世界富人之際,更欽佩她仍不忘當年的窮困。希望全球粉絲慕名前來咖啡館消費的同時,亦能略施小惠,共同贊助她創立的弱勢兒童基金會。
本文刊登於2017/11/23 聯合報家庭副刊https://udn.com/news/story/7272/2834154
延伸閱讀:捐血記
相關照片:大象屋 - 羅琳創作哈利波特的咖啡館
Glenfinnan Viaduct(格連芬南高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