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當攝影發現疑點時,請給自己一點時空來面對“乳癌”的疑惑
2012/09/06 01:42:17瀏覽185|回應0|推薦1

.



現代醫學說的“預防醫學”,在實際的乳癌防治執行中,雖然國外有提出過許多相關的質疑,只是我們並不夠資格來討論它,但是對於“乳癌防治”的這個主題,至少我們還可以提出問題來追尋方向:

乳癌“零期”,這個“零期的事實”在攝影時代之前並不存在,正是因為它太小,不是用典型的“觸感”所能發掘的病灶,因此才會進步到使用攝影手段。
從這個發展的事實,我們可以肯定的說,對於零期病灶的發展,我們今天還缺少可以做為統計資料的長期背景
但在另一方面,今天的婦女,只要面對著攝影的“零期”結果,即使醫生說了“應該沒什麼問題”,那也必定會是她嚴肅的心裡負擔。而當醫生指著片子進而提出“必須做切片檢查”來驗證的時候,請問還能有幾位婦女會大聲的說“NO”?


這個事實表示,從攝影發現零期的既存事實,如果不存在“沒有繼續做切片檢查”的案例,那麼之後在時程的差別下進展為乳癌的這個病例統計數字就不存在。如果這個統計數字不存在,我們的預防醫學就存在了一個大疑問的漏洞,那就是:“為什麼必須隨之做切片檢查,而不是建議先追蹤,再依據變化而後做是否切片檢查的決定?”“進而依據所獲得的切片統計數據事實來檢討新建議。”


之所以會提出這個質疑,是因為同樣的事實:“從零期到切片到化療”,這幾乎已經變成了標準程序,不是“治療”的標準程序,而是只要發現零期的存在,之後幾乎就會順著這個軌道走,所以我們只想借著這個質疑,提出我們的反問:
依據攝影而發現是零期,而後在追蹤檢查下,確定為乳癌的時程差異是什麼?預防醫學能否提出反證的數據來說明:“立即的切片檢查是最佳處置和必須的建議”?

進一步,我們甚至可以因而質疑“什麼是癌細胞病變Wakeup”的機制?



有著一對女兒的四十多歲母親,心情開朗而且身體健康,和丈夫兩人辛勤的經營早餐店事業。有天看到了“免費”的廣告,想想自己也四十多了,雖說自己覺得很健康,但既然是免費的篩檢也就去做了攝影檢查。
看完片子的時候,其實她就已經崩潰,因為第二天她就在二個女兒的陪同下去找了套房外宿。
醫生告訴她,那只是攝影所發現的疑點,還要再做進一步的切片檢查才能確定,而從病人的情況來看,醫生說了“應該是沒問題”!但是病人可不是這麼想的,理由簡單而明白:“即使今天說了是良性,但什麼時候它會變惡性?”
外宿,就是因為她不想讓客人上門時,看見她前夜哭腫的雙眼。

然後檢驗報告出來了,就正如同我們所耳熟能詳的故事情節那樣的。
然後醫生建議“化療”,一個療程半年,休養半年再看後續!
醫生說了:“不做化療,有百分之七十的機會成為乳癌。”
而如果接受建議採取了化療的行為呢?
“那就可以降低到二十以下。”
請問有哪位婦女有這個決心說:“我不要化療,我賭那個百分之三十”?
沒有!
所以那位母親這二天開始找比較便宜點的套房,因為她得做長期的打算。她的餐廳,她知道不會有客人樂意他的早餐所面對的是“化療中的一雙手”!



從醫生的這些話裡,其實可以做為邏輯來推論的數字就已經很多了。

醫生所說的有“百分之七十”,請問,這是依據攝影的零期病灶發展條件而說,或者是依據前期手觸的近乎二期的病灶來說?
請記得,從“零期”發展到手觸就可以“摸到”的這個過程,並不是我們今天的醫學已經完全明白的“醫學”!那麼正如同前面所提出的質疑,如果零期的延後處理,它究竟會怎麼發展?
今天的預防醫學是否可以提出明確的數字來佐證:5年、10年乃至20年,“零期”的演變事實!

同樣的質疑則是面對化療的成績:“二十”。
這個“二十”是指的5年、10年還是20年,更或者是言下之意的近乎“百分之八十的治愈”!
而這百分之二十的“期初”和“期末”的交換代價又是什麼?

在面對預防醫學的廣告時,我們看見的數字只是籠統的“降低乳癌的發生比例若干”,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知道的和面對的則是越來越多的疑問,只是這些質疑並不是預防醫學所在乎的!


這讓我們想起來另外的二個名詞:“預算”和“獨家代理”。
預算是來自需求,需求有二種情況,一是現有的“不敷所需”,二是目前根本就沒有。
至於獨家代理,那個就可以從“洗腎設備”的開始說古,因為太古了,不必說!


啊~
對不起,這個主題要說的重點是“先給自己一段時空”,也就是萬一去做了攝影,而不巧,攝影的結果說了要去做切片“驗證”,在這個第一時間裡,請先想好了那個百分之三十的存在是什麼理由,或者…….先去喝杯咖啡吧。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682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