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實戰篇(上) 糾錯與描述
2013/10/25 00:14:12瀏覽270|回應0|推薦0

.


本文是基於實戰而整理出的相關文字,如有論述錯誤的地方,更期望獲得指正,冀能給與同樣罹病的,乃至於憂心的朋友,更有價值的參考資訊。



“睡眠呼吸中止症” ---糾錯與描述

電視中不專業的“睡眠呼吸中止症”談話

時間:2013年9月23日中午
頻道:電視頻道
穿幫:幫西王母娘娘賣蟠桃的"老師"


這是個以“談話性”為表象的節目,在節目中,請來了一些人,除了賣蟠桃的老師外,也包括了曾經以手術來對付病症的一位醫師。

看電視是“轉臺技巧”的不斷磨練,技巧高超的時候,大約在120秒之內就已經確認至123頻道,意思就是沒有發現可以停留的數字。不巧的是,這種情況出現的超多,解決辦法就是再回頭定位在“動物頻道”,要不“地理頻道”也是有機會可以殺時間的地方。

今天,不巧,畫面閃爍更新前進的時候,眼角突然遺留了上個畫面右側的一行字:“睡眠呼吸中止症”,立即反向的轉回頭。

這個時刻,畫面中賣蟠桃的老師正在解釋“過程“。
對於過程,他是這麼強調的:“Call中樞”,這個沒錯,但是他接下來的那句卻讓正在清潔著手中呼吸機的人跳起來,因為他說的竟然是:“醒過來”!
所以;“因為睡眠中不斷的“醒”過來,所以沒睡好。” 這竟然是論斷?

接下來,看板上的下一道題目是:“一夜中,會“醒”來數十次。”
賣蟠桃的老師很果斷的指正說:“錯!”
錯的理由是;“不是“醒”來數十次,而是數百次!

在這中間,參與的醫師則是舉例說明一位“回國就醫”的小朋友,說的是如何在他切除扁桃腺之後改善了狀況的經過。

沒什麼好再繼續專注看下去的啦。談話節目的要角和醫師,也包括了主持人,如果都是這樣的態度和專業水平,不知道誰是這樣的節目的“監督者”?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患在睡眠中會不斷的“醒過來”嗎?

 當然不會!

如果不會,那就表示出口大聲的“老師”和在場的醫師都算浮濫!
“老師”沒“專業”的了解病症,“醫師”沒“專業”的糾正,主持人更是事不關己的,這樣的節目就只能列入“醫托”之流!好在節目的名稱標注了是談“食品的”。


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正確的描述:

之所以會call中樞,是因為人體組織的反射本能。當呼吸通道發生堵塞時,鼾聲開始呈現並越來越響亮,當堵塞嚴重到完全密閉時,呼吸停滯,鼾聲也消失。隨後血液中開始缺氧,所以產生強制命令給腹肌,以輔助的大壓迫力促使肺部擴張運動,沖擊閉塞的咽喉組織來敞開,因為是大力下的氣體壓迫,所以伴同高分貝的不協調鼾聲。(鼾聲與呼吸通道組織的發聲關係,請上網查看)
之後,呼吸開始有一定程度的暢通,再回到前面所說的鼾聲循環。


對於罹病程度的定量描述,則是以上述的呼吸停止的時間來做評估。以呼吸停止的時間連續超過十秒做為一個單位次數,以一個睡眠循環中平均每小時所發生的單位次數,做為罹病程度的指標。
在目前,這個指標是以平均數25次做為紅線。
對於次數的鑒定,這個必需在醫院的監護下,以專用設備來記錄和評定。


發生呼吸道堵塞的肇因幾乎是唯一的,那就是咽喉部位的組織發生塌陷。塌陷的原因可能是組織的肌肉贅餘,也可能是對組織肌肉的控制力怠慢。
發生贅餘,包括了扁桃腺的非正常狀態,都會使得咽喉部位的通道空隙減小。而控制力怠慢,則會讓咽喉部位的組織肌肉發生鬆弛。睡眠時的身體肌肉控制力放鬆,更促使贅餘或是在鬆弛狀態下的組織肌肉塌陷堆疊,造成呼吸道被逐漸封閉的情況。


睡眠呼吸機的使用,就是在睡眠中,以機器所產生的空氣壓來保持呼吸道的暢通。機器是在持續運轉中送出低壓的狀況下,當呼吸通道的間隙逐漸減小時,機器產生的空氣壓力就相應的上升,當通道迫開後,壓力再回復到低壓。
低壓是設定在4個壓力單位,一般來說8~12個單位是會使用到的高壓,提升到14個壓力單位就是封閉嚴重的狀態。
呼吸機有自己的記錄裝置,會完整的記錄所有運轉時間中的壓力變化,高階機種並可以自行計數統計和分析,具備特別功能的機種並提供空氣濕度的配合操作。


現在回到應該嚴肅質疑的問題上:“醒過來”。
先說一句通俗的笑語:“他打起鼾來嚇死人,別說是叫他了,打雷也喊不醒他的。”
這個笑語說明的是,打鼾不是自己所能意識的狀態,所以打鼾的人,除非別人告訴他,他自己是絕對不會知道自己打鼾的,所以打鼾只發生在沒有醒過來的睡眠持續中。
那麼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是否知道自己打鼾?
同樣的,不會!

說“會醒”的人,是以為“call中樞”在恢復呼吸的同時,會打斷睡眠喚醒睡眠的意識,這是局外人的想當然爾,而不是真正的伴同過病人,因為賣蟠桃的老師和醫師都不會去伴同和觀察病人一整夜的。
誰會?
只有病人的配偶或是住在一起的人。
這也就是為什麼絕大部分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之所以會去醫院門診,都是在“別人”的提醒之下,而不是在自己發現的狀況下。會自己主動去的人,都是因為“體能”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出現嚴重問題而去門診。
所以這段節目真正成為笑話的就正是:“錯將病患睡眠中停止呼吸超過10秒的次數,解讀成”醒“來的次數。”
這還不夠荒唐的嗎!



.

下篇: 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實戰篇 (中)

打鼾與“睡眠呼吸中止症” 實戰篇 (下)



.
.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917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