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慘敗,歸咎於「單一選區兩票制」,且揚言要發動修憲。然而,選制若要改變,恐怕應先從廢除民進黨初選的「排藍民調」及「人頭黨員」改起!
台北市第二選區即是顯例。士林、大同區原是民進黨的傳統票倉;民進黨初選,王世堅打倒了「中國琴」。倘非如此,一般認為,蕭美琴頗有與國民黨周守訓一戰的實力。民進黨初選推出了王世堅,撂倒了蕭美琴;因而,在北市第二選區,民進黨未必是輸在「單一選區」,而其實是先一步已輸在惡質的「黨內初選」。
單一選區兩票制是世界趨勢,先進民主國家皆採此制,台灣可能是最後才改採此制的「落後國家」。何況,此制更原本是民進黨所力倡,陳水扁亦屢次引為修憲功績。若就世界水準言,沒有走回頭路的道理;若就政治責任言,則既是民進黨自己力倡的選制,似亦無選輸了就賴皮又要喊修憲的道理。
此次選舉之所以藍綠席次如此懸殊,雖亦有選制上的因素,但主要是緣於民進黨初選制度的偏差,及陳水扁惡質的選舉操作所致。因為,單一選區的主要精神就是「回歸中道」。但民進黨初選的「排藍民調」與「人頭黨員」,已使候選人的卡司遭到嚴重扭曲;再加上陳水扁的胡作非為及倒行逆施,更使整個民進黨蒙上了「惡黨」的形象;民進黨既是如此瘋狂地偏離了「中道」,如此瘋狂地踐踏了「中道」,最後在「單一選區」中遭到慘敗,自是必然的下場。開票結果若非如此,即不是「單一選區」的設計本旨了。
在競選期間,我們就指出,由於「單一選區」的「中道效應」,民進黨的許多原本偏激的立委候選人已大幅收斂;其實,在選季走極端路線者,幾乎只剩陳水扁一人而已。然而,畢竟民進黨及陳水扁的所作所為,將民心傷得太重,所以非但王世堅、林重謨及蔡啟芳等受到「單一選區」的淘汰,連趙永清、段宜康等開明形象者,也成了陳水扁的陪葬者。
這正是「單一選區/中道效應」的威力。若非「單一選區」,有可能把王世堅、蔡啟芳及林重謨之流淘汰嗎?若非「單一選區」,有可能如此狠狠教訓陳水扁這個狂人瘋漢嗎?若非「單一選區」,有可能教訓民進黨這樣的「惡黨」嗎?
所以,民進黨其實不是敗在「單一選區」,而是敗在陳水扁,敗在失政敗德,敗在「排藍民調」,敗在「人頭黨員」。否則,國民黨豈有可能在台北市「八仙過海」?又豈可能在高雄縣市反賓為主(連得票率亦呈藍大綠小)?
民進黨總不能說:一定要能保證王世堅、林重謨之類者當選的,才叫做公平的選制吧?亦不能說:一定要肯定莊國榮是「榮耀台灣」的選舉,才叫做公平的選舉吧?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倘若民進黨路線正確,甚至連在金門、馬祖也有勝選的可能。「單一選區」的限制,猶可克服;民進黨的自甘沉淪,才是大敗的主因。
首次採行「單一選區」,此制的主要精神「中道效應」,已經強烈體現;至於選舉結果竟致強烈到令國人驚駭的程度,其實並非因選制本身的缺陷,而是因陳水扁及民進黨的選舉操作瘋狂地背棄了「中道」,遂致反映出選民的強烈政治審判。未來,不應扭曲「單一選區」去遷就民進黨;而是民進黨應回歸「中道」,以回應「單一選區」的精神所寄。
首次採行「單一選區兩票制」,竟然出現藍綠席次如此懸殊的情勢,確實尚有檢討的空間;但是,問題的主要癥結其實不在選制,而在民進黨的操作。先不必吵修憲,民進黨應先自行修掉「排藍民調」及「人頭黨員」,並在政治風格上回歸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