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30 20:31:53瀏覽289|回應0|推薦1 | |
2007/11/30 18:54 — 小駱 蘋果日報刊出曾韋禎文章「馬英九的自由,不幸的時代」其再度以「斷章染黑」、「塞話栽贓」的詭辯術,刻意扭曲馬英九的文章,只能感嘆綠營的文字打手「言必扯馬英九,幾已達歇斯底裡」的程度。在澄清曾文扭曲之處前,首先,容筆者簡單還原馬英九懷念建中的文章寫的是什麼。 應高中母校建中慶祝校慶活動的邀稿,馬英九於十一月七日撰成「狷狂少年建中時─我的擊壤歌」,全文三千餘字,於十一月十九日刊登在馬英九的官方網站上(http://www.ma19.net/blogs/ma19)。 該文只是感性地回憶馬英九在建中求學時的點點滴滴,從建中的校舍、新生訓練時初聽賀翊新校長訓話時的心情、感念高中老師的諄諄教誨、懷念與高中同學相處時的點點滴滴,到對建中學弟們的期待勸勉。 比方說,談到永遠手持羽扇的歷史老師孫靜山,活脫像從歷史書中走出來的古代將相公侯,講歷史堪稱建中一絕,當年很多建中學生選填歷史系,都是受了孫老師的影響。其他還有對地理倒背如流的徐春華老師、可愛型的英文老師羅吉桂、是馬英九作文啟蒙恩師的丁榮老師,接著,馬英九又談及了許多同窗好友,例如在建中青年發表二萬字「我論瓊瑤」的陳曉林同學,讓同學佩服得五體投地。 換言之,文章談得既不是國家大事,也不是時代批判,純粹只是一篇私人追憶式的感性小品。曾文卻可以扯個「國家民族」的大帽子大肆批評,其想像力只能用「佩服」二字形容。 文最主要的批判重心,是因為馬對建中下了「學風自由、學生自主」的評語,接著扯一堆「大時代的例子」說整個台灣當時的學風多不自由。事實上,這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干的事,馬英九在文章中的原句是:「建中的校園裡,學風仍是自由的,學生在刊物上發表文章,也非常有自主性,記得『建中青年』還曾是當時各校高中生傳誦的刊物」。換言之,馬英九談的是建中以及建中青年這份刊物,而不是對當時的時代環境的學風如何作出評價。曾君卻用詭辯術,虛設不存在的稻草人來攻擊馬英九,這算什麼「學術研究」的態度? 有一則嘲諷中共文革時期的笑話,在批鬥大會上,一群紅衛兵押著一位學校老師「公審」。從早審問到晚,把老師打成國家社會的敗類。在作總結批判時,這位老師咕嚕叫了一聲,紅衛兵們認為這是對他們的挑釁與反抗,是對國家民族的嚴重污辱,立刻拳棒相加,然後問老師咕嚕叫是什麼意思。老師這才奄奄一息地答道,他從早上被問到晚上,一粒米都沒下腹,肚子餓得受不了,才咕嚕咕嚕地發出聲音。 一篇感性的高中生活追憶文,竟可無限上綱成「國家民族大義」的大帽子。自稱「戰後台灣政治史研究」的曾君,用的不正是過去共產黨文字獄與思想審查的紅衛兵手法嗎? http://www.ma19.net/news/20071130/5804 不過大溼應該很HIGH,這樣他就紅了,不會再是民進黨義務性備取一青年委員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