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烏/塗/窟/轉/走/淡/蘭/古/道
2016/10/06 15:13:22瀏覽2797|回應0|推薦49

從烏塗窟轉走淡蘭古道

教師節的前一天,梅姬颱風自花蓮登陸,穿越中央山脈,造成台灣重大災害;教師節後的第三天,山友們在新店捷運線景美站集合,搭往石碇、烏塗窟方向666公車,公車途經深坑市街,沿著景美溪、石碇溪、烏塗溪而行,深碇公路旁清澈的溪流,仍然保持環境清新的自然景象,很難想像先民利用舢舨,自石碇運送物資至艋舺。

害羞烏塗溪美麗依舊........................

烏塗溪源自烏塗山附近,流經石碇,與崩山溪在石碇國小的附近交會,注入石碇溪,在雙溪橋與永定溪交會,景美溪與永定溪交流處,地名為「雙溪」,烏塗溪、崩山溪、石碇溪與永定溪均屬於禁魚區,溪水保持相當程度純淨。在接近公車終點站出發,沿著烏塗溪畔步道而行,雖然,步道被風吹倒的樹木阻擋,步道旁的野薑花被風吹得東倒西歪,以及部分石磚修建的步道被暴漲的溪水沖刷流失外,烏塗溪步道路況尚稱良好,然而,藍色的天空搭配碧綠的溪流,讓人心情頓時感到格外地輕鬆和開朗。

親你一下舊時石碇摸乳巷...........................

1940年臺灣堡圖就出現「石碇摸乳巷」名字,農夫挑著農產品,沿著溪水而下,一隻手扶著扁擔,一隻手抓著石壁上石乳,「摸乳巷」名稱由來,經過橋下的摸乳巷,已經修建寬闊的登山步道,以及溪對岸的產業道路,不需要再抓著石壁上的石乳,如今農產品經由鄉道,以貨車將蔬菜運送到批發市場,烏塗溪古道失去原有的運輸價值

愛你喲!這一站幸福!.................................

經過跨溪吊橋,就是摸乳巷7號,自稱「福田居」,是種滿蔬果的農家,改開簡餐與咖啡店,原本掛起「下一站幸福」牌子,現在,立起「這一站幸福」站牌,意指幸福不能等,山友們相約下一次在福田居喝杯咖啡,看看是否有幸福的感覺。長約50公尺的「摸乳巷」路段最貼近溪床,除了可以觀賞溪中的苦花魚外,還目睹極為特殊的節理地型。

尖叫烏塗溪生態多豐富..........................

烏塗溪步道與溪流隔著蔓藤、竹林與樹木,可見清澈溪流中的魚蝦,吸引大、小鷺鷥在溪石間徘迴流連,「潮濕」最利於蕨類與桬欏植物的生長,步道周圍計有秋天開花的山鹽青、白匏仔,以及雀榕、構樹、鵝掌柴、野桐、山芙蓉、水冬瓜、水金京等樹種植物,生態相當豐富。烏塗溪步道旁有一棵性喜潮濕地區的水同木,為適應坡地生出「大板根」,水同木果幹生,成熟時呈橙紅色,又稱豬母乳,成為烏塗窟溪步道標誌之一。

微笑豆腐豆漿傳統風味...........................

經過通往筆架連峰的登山步道口,是石碇西路17號的石頭屋,修建使用的石材與對岸教堂一樓相同,烏塗溪旁古道與通往宜蘭的雪隧高架公路,形成時空交叉的畫面,接續便是寬闊烏塗溪床,跨越河道的水泥橋,旁邊留存的紅磚橋墩(是真正的古蹟)。每至石碇東街,都要到一家知名豆腐老店,喝杯傳統味的豆漿與豆腐捲,提振一下精神,繼續往既定路段行走。

得意石碇由西往東發展..........................

福建泉州地區移民由深坑溯溪,遷徙至此,此地最早的時候,附近主要經濟作物是種植大菁,利用聚落旁寬敞的河床染布,石碇西街曾經出現許多染坊。石碇西街集順廟廟埕,曾經是茶葉的集散中心,鼎盛時期,南港、汐止、石碇與竹東被列為臺灣茶市,也才有清末大稻埕繁榮鼎盛景象。

害羞未見昔日繁華產業........................

日治大正年間,礦商顏國年來到此開採煤礦,由於煤礦有軍事利用價值,1944年遭美機炸毀煤礦發電設備。光復後因日常生活、軍事用煤的需要增加,民國43年石碇鄉9處煤礦坑,月產已達8100公噸,58年石油開放進口,73年後發生礦災頻傳,石碇煤礦已成夕陽礦業。石碇早期因藍染、茶葉、煤礦產業,形成聚落型態,現已不復再見昔日生產事業,空留下石碇東街擁擠的吊腳樓,以及與生活相關的打鐵店、茶葉店、豆腐店,大多是為了繁榮地方,重新再開業的店家。

懷疑石碇名稱來源說法........................

「石碇」名稱由來,有其想像空間,根據石碇區公所的解釋,有三種說法,個人比較認同,其中一箇說法:外按淡蘭古道,不同於北淡蘭,或稱為南淡蘭,自石碇,經坪林到宜蘭,需跨越溪中的巨石,就像跨越舊時房屋大門的「戶碇」一樣,如此的說法,正說明溯溪而上,進入南淡蘭古道的大門。舊時臺灣地名往往在描述當地的地景。

大笑石碇國小建校百年.........................

通過萬壽橋進入石碇西街,在地處狹窄街區,修建兩層式廟宇,一樓為集順廟,創建於清道光18年(1838年),廟內供奉來自泉州守護神保儀大夫張巡,二樓明德宮。集順廟對面的石碇國小,建於110年前,日治開採煤礦時期稱之為石碇公學校(學校圍牆介紹百年校史),是專供在地臺籍子弟唸書的學校。

據知學校內有棵「昭和太子樹」,經由石碇國小老師告知,種植在石碇國小教室溪邊有三棵榕樹,有三棵樟樹,其中只有一棵榕樹被稱為「昭和太子樹」,經歷一次颱風將樹吹倒,半棵樹斷落烏塗窟溪,1923年日本昭和太子訪臺,在全臺種植許多樹,如今樹齡已經八十多歲,樹身附生腎蕨、伏石蕨、圍扇蕨、毬蘭植物。

尖叫淡蘭古道金秋行..............................

我們離開石碇國小,經過彎彎曲曲的清代巷道,路旁的古厝逐漸翻新,比起舊時來的時候要少得多,土埆厝終究抵不住歲月侵蝕,承受不屋瓦的重量。往宜蘭五號國道水泥路橋下方,有通往「淡蘭古道」指示牌。彎曲向下古道,更貼近河面,就在石碇溪彎曲處,可以看見紅頭鴨在水上自由滑行,也可以看見魚群在水裡悠游自在

詫異高架國道下行走.............................

石碇溪與其支流交會處,見到鐵橋欄杆留有上游沖下來的芒草,可以想見前日溪水暴漲,溪水已經淹過跨溪小橋欄杆,位於河道交會處的巨石,不就是可以解說「石碇」名稱由來。在一段不到一公里的「幽徑」,古道與溪流間種植九芎、阿勃勒,以及原有的香楠、幹花榕相容,成為淡蘭古道佳的蔭涼步道。再往前去不遠處,有一座四方亭,在那裡休息片刻,遠處傳來陣陣蟬聲,好似在催促我們繼續行走。

從跨越石碇溪與對面深碇公路連結的外按橋開始,直到「石碇堡」山洞為止,相關單位於高架國道下的淡蘭古道,沿途種植桂花、櫻花與油桐樹,做為遮陽的樹種,跨越石碇溪的淡蘭吊橋,山友們於吊橋旁的涼亭稍事休息,最後在景美溪旁小店午餐,結束長約6公里的烏塗溪步道與淡蘭古道之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pc88888&aid=7685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