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消/失/的/聚/落---大/粗/坑
2016/11/22 21:34:17瀏覽3250|回應0|推薦35

消失聚落---大粗坑

硐火車站前原本只有兩三家小吃,由於貓村的名聲遠播,現已增加好幾家小吃,山友們選擇車站前,已經做四十年的「阿蝦古早味麵店」老(圖),一碗爽口的米粉,足以撐到距離硐七公里的九份飽餐之後,走過正在新建橫跨基隆河的介壽橋,九芎橋路段硐最大的聚落區域,大約在十年前,還可以目睹就地取材的石頭屋,而今石頭屋大多已經傾倒,失去昔日礦工時期建築風貌。

就在大粗坑溪注入基隆河位置,產業道路轉向金字碑古道(有指示牌),11月中旬後,大粗坑溪旁芒花正飛舞,顯現荒涼的「古道」氣氛,大粗坑古道金字碑古道在淡蘭橋分道揚鑣分道處距離大粗坑古道登山口,還有一段迴旋向上的產業道路,自硐火車站到達大粗坑古道登山口,全長1.3公里(圖)。

大粗坑古道南口出發.........................

站立大粗坑古道登山口處,可以看到對面峭壁細如白絲的菜刀崙瀑布,瀑布的水流入大粗坑溪,再匯流入基隆河。我們沿著大粗坑古道石階步道上走不久就看到藏在林木之間的昇福坑(圖),礦坑上面漆有「安全第一」字樣,礦坑鐵閘門深鎖,坑前有座辦事處。

古道旁種植許多山櫻花古道的下方大粗坑溪,淙淙的水聲,喚起是否還能淘到金砂的聯想,據知溪裡現在還有金砂,只是淘得的金砂,尚不足以付工資。

大粗坑石階步道沿著山腰上走,不到一小時,抵達聚落入口處旁的石頭厝,眼前出現狹小廣場,依序為大德宮大山國小辦公室大山國小教室、廁所(圖),其中大德宮仍為回來的村民休息地方,因此保存的較為完整,一層的辦公室,以及兩層的教室鋼筋已經外露,原本有的學校圍牆已不復存在。

關於大山分校的故事........................

大山分校位於大粗坑聚落下方位置,為瑞芳區九芎橋路猴硐國小的大粗坑分校,創立於1940年日治時期成立猴硐公學校,包括大粗坑小粗坑、三貂角、瑞三國語講習所。據知,原為兩間鐵皮覆蓋的平房,上午教授日語,下午教授漢文,由於位置緣故,也是村民集會所。臺灣光復後,民國38年正式成立大山分校小粗坑分班(參閱猴硐國小校史),大山分校初時只有一至三年級,四至六年級需徒步40多分鐘到猴硐國小上課。

民國52年後大山分校重建二層式校舍,方擁有完整的六個年級,大山分校學生最多的時候,曾經有220多位學生(圖);隨著黃金採礦枯竭大粗坑居民為相繼離去謀生路居民甚至於搬走原先建屋的石塊,到新的地方重建家園民國67年廢大山分校及小粗坑分班,共培育出十二屆畢業生。民國76年九份山的一場天火,燒燬了滿山的芒草,也燒盡了山坡上遺留的房舍,同年琳恩颱風,引發山洪暴發,將聚落遺址消蝕殆盡(參閱在地文史紀錄)

「大山國小」活在我心...................

民國54年第一屆畢業生,如今大多年過半百,過著退休生活,江先生常和同學們回到大山分校來打掃清潔,整理四週環境,如同當年唸書的時候要打掃學校清潔,我請教江先生提供黑白的結婚照片 : 照片中新娘搭乘出租汽車落腳的地方在哪裡 ?江先生指著一條淹沒在草叢的道路,他指著對面坡地說 :「那邊山坡的郭家古厝,保存的還不錯。」我順著他手指方向拍攝過去,但見淹沒在樹林裡的石頭厝,石磚砌得較為整齊。

仍然記得學生時代到猴硐趕火車的鄭先生說 :「我的家大山分校的路邊吳念真的家在郭家古厝的下方。敘述當年吳念真的家境比較窮困,所以很晚才搬離大粗坑聚落(圖)。

 大粗坑聚落繁華落盡........................

根據江先生提供的黑白照片來看,這一片綠色山谷,曾經蓋著密密麻麻的房屋,依山而建有如早年的九份,整個大粗坑聚落就座落以大山分校為中心的兩片坡地,昔日繁榮鼎盛的時期約有360戶, 共計有1000多人,其聚落規模雖未如九份、金瓜石,卻有「小美國」之稱(九份有「小上海」的稱呼)。

繞過大山分校區的石階步道,是一座沒有屋頂,尚稱完形的二層式磚造房屋,如今殘破的軀殼已長滿了青苔,難以想像曾經是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雜貨鋪(圖右為柑仔店)。石階步道旁邊還可看見許多用石塊堆的圍牆,接續登上與場所精神不相符合的「天梯」,自天梯回望大粗坑位置,僅見大山分校與柑仔店,聚落已經自山谷之中消失殆盡(圖)

迴旋向上的產業道路兩旁長滿芒草,芒花隨著逐漸增強的風而飛舞。自大粗坑溪古道登山口到瑞雙公路,全長1.7公里(圖)。

迴旋向下的瑞雙公路(102公路),自大粗坑溪古道北口到金瓜石保民宮為止,長約3公里,從保民宮搭乘客運車到達九份老街(圖),老街的熱鬧情形可以用「萬頭鑽動」來形容,相對於大粗坑「無言的山丘」,有如天壤之別。

想起剛才巧遇在大粗坑出生、就讀大山分校的江先生,話語猶言在耳 :「我們不希望商業介入,只要保持環境整潔就好。」畫面出現大山分校的校友正在將堆積的垃圾燒燬,一陣陣的輕煙如往事般地繚繞在整個山谷。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pc88888&aid=8264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