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真義
2015/05/27 13:10:13瀏覽4796|回應0|推薦2

在網路上看到近百則有關「十法界依正莊嚴」的論述,但是都在文字真實義理周邊打轉,而且轉不出所以然來,令佛學修習者茫然喟嘆!其實佛教經、律、論以及其他著作雖然浩瀚如海,但其基本「名相」的定義自是十分嚴謹,才能稱得上是「佛學」。講經說法者,有些固然飽讀經論,但如果在講經前沒有做足工夫,突然遇到罕用的「名相」(佛學專有名詞或專用名詞),為了面子問題,就採取「直覺式」地回答。這種「直覺式回答」,有時不很精確;老參固然知曉其中虛實,但是初習佛法者往往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反而混亂了他們的邏輯以致失去了信心。

建議聽經聞法者,隨身備一能夠上網連線的平板電腦,備持以下三個法寶,則講經者的言說、立論是否嚴謹?甚至是否附佛外道的說法者?皆能昭然若鑒!

()佛光大辭典(https://www.fgs.org.tw/fgs_book/fgs_drser.aspx)

()在線佛學辭典(http://www.baus-ebs.org/fodict_online/)

()佛學辭典集成http://www.budaedu.org.tw/fo-dict/)。佛陀教育基金會供免費下載;可在無網路連線之情形下使用,十分方便。

以下是對「十法界依正莊嚴」的研析,希望能拋磚引玉,所有修習佛法者下足工夫,鑑別出說法者的虛實,創造出高品質的佛法國度,。唯有高素質的聞法者,才能砥礪出優質的說法者。

一、十法界:

(一)佛法界,自覺覺他覺行共滿之境界也。

(二)菩薩法界,為無上菩提修六度萬行之境界也。

(三)緣覺法界,為入涅槃修十二因緣觀之境界也。

(四)聲聞法界,為入涅槃,依佛之聲教修四諦觀法之境界也。

(五)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禪定,生於天界,受靜妙之樂之境界也。

(六)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樂之境界也。

(七)阿修羅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

(八)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惡,受飢渴苦之惡鬼神境界也。

(九)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惡,受吞噉殺戮苦之畜類境界也。

(十)地獄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惡,受寒熱叫喚苦之最下境界也。

要之感報之界分有十種不同,故謂之十法界。─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二、依正:

(一)依,凡聖所依之國土;正,凡聖能依之身。例如:行願品疏鈔二曰:「依者,凡聖所依之國土,若淨若穢。正者,凡聖能依之身,謂人天男女,在家出家,外道諸神,菩薩及佛。」─《佛學大辭典》

()依、正也就是「依報」與「正報」的簡稱。世間國土、房屋、器具等,為身所依,叫做依報;眾生五蘊假合之身,乃過去造業所感,叫做正報。─《佛學常見辭匯》

三、莊嚴:

()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依身云莊嚴。又以惡事積身亦云莊嚴。

阿彌陀經曰:「功德莊嚴。」

探玄記三曰:「莊嚴有二義:一是具德義。二交飾義。」

觀無量壽經曰:「以諸惡業而自莊嚴。」─《佛學大辭典》

()莊:1.草盛貌《集韻》。2.()芽之壯也《六書正譌》。3.嚴也。4.臨之以莊則敬《論語》。5.盛飾也《韻會》。─節錄自《康熙字典》

()嚴:1.嚴,敬也《爾雅·釋詁》。2.威也《玉篇》。3.嚴威儼恪《禮·祭義》。《疏》嚴謂嚴肅。4尊也。收族故宗廟嚴《禮·大傳》;《註》嚴猶尊也。5.諸公以故嚴重之《史記·游俠傳》。6.聲中嚴鼓之節《前漢·史丹傳》;《註》李奇曰:莊嚴之鼓節也。─節錄自《康熙字典》

綜合上述查詢結果,「十法界依正莊嚴」可以詮釋為:

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獄法界等十法界,其依報(凡聖所依之國土、房屋以及器具等)與正報(凡聖能依之身;以人而言,乃過去造業所感之五蘊假合之身)森羅萬象、茂盛「莊」飾;且「嚴」肅儼恪,理體井然不變自是「莊嚴」。

莊嚴兩字較難理解,「莊嚴」有正面意義、與負面意義兩種(一般人對正面意義較易理解);正面意義:以善美飾國土或以功德飾依身云「莊嚴」。負面意義:以惡事積身亦云「莊嚴」;《觀經》及相關文獻著有敘述:

有一個人認為自己毀戒破齋,惡業深重,憑什麼可能往生西方淨土?

得到的回答是:沒聽過有「下品中生」的說法嗎?有人毀犯眾戒,諸般惡業「莊嚴」,經過善知識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這個人聞了之後,立即弭除了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而後得以往生西方淨土。(《疏》:「一云:吾毀戒破齋,惡業深重,西方淨土,何由可生?《記》:「不聞下品中生,毀犯眾戒,諸惡莊嚴,知識勸讚,即往生故。」)

被惡事積身「莊嚴」,幸運地能「下品中生」一事在《觀經.下品中生章》經有所記載: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經於六劫,蓮華乃敷。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譯後感想:

丁福保居士曾言:「若經典則不可以凡情推測者也。其難注斷,非世間書籍可比;古德云:『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非無故也。」

    又曰:「吾願注經者猛回頭,打併(拼)精神,歸向一路。遇一疑義,如臨背水陣,不克不休;逢一難關,如遇獨木橋,不敢旁瞬。在佛前痛加懺悔。求佛力加被。又自矢自訟,痛戒好名、欲速之過,誠敬之極,感通自易;現瑞相、會佛意,其在此乎。不然,汩沒於文字障中,如貧人之數寶,海客之量沙,徒見其形神交敝而已矣。注經著,其勉乎哉!」

丁居士所言註解佛經之難,以及勸勉註經者之打拼精神實在令人動容,願與修習佛法者、講經說法者共相勉之!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bart10110&aid=2363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