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13 06:22:07瀏覽733|回應0|推薦2 | |
在網路上看到一段文字:《雜阿含》這個經名是翻譯的錯誤,應該是《相應阿含》才對。 在下一見不禁啞然失笑。 笑的原因是:可能有人誤解低估了譯經大師求那跋陀羅等人的功力了! 為了求證我的想法正確無誤,查詢了康熙字典「雜」字的原義,節錄如下: 一、雜者,五彩相合也《說文》。雜者,糅也《玉篇》。例如: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易·坤卦》。畫繢之事「雜」五色《周禮·冬官考工記》。 二、雜,猶飾也,卽上之韠也《禮·玉藻·雜帶註》。 三、《玉篇》同也。《廣韻》集也。例如:「雜」物撰德《易·繫辭》。《疏》言「雜」聚天下之物。 綜合上述解釋,「雜」之一字有:相合、糅合、同集等義。古字的原義(尤其是說文解字):五彩相合,或者糅合之義;而且帶有「同集雜飾」的正面字義。因此,「雜」之一字在古代的概念,與現代的用法「雜亂」相去甚遠。 見諸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五對《雜阿含經》的說明:「一切事相應教,間廁鳩集,故稱雜阿笈摩(雜阿含)」。上述所稱「相應」,與康熙字典的「同集相合」等義對「雜」的釋義並沒有違背。 因此,「雜阿含經」或者「相應阿含」翻譯得都沒有錯。不要低估了古代譯經大師的功力,也不要用現代人的文字觀念去論釋古代人的文字觀念;雖然用的都是中文正體字(或者繁體字)! 唐朝禪師百丈懷海(大智禪師)語錄有段對話:「問: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如同魔說時如何?師云:固守動靜,三世佛冤;此外別求。如同魔說。」這一段話值得三思玩味!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