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識樹 黃瑞田
2022/11/11 12:21:42瀏覽514|回應1|推薦28

         識樹     黃瑞田

     本文刊登於《文創達人誌月刊》110期P122~125

 

     每天下午四點之後,我就出門運動,繞著科工館外圍環館步道健走,每隔十三分鐘會過科工館大門口一次。

這條環館步道,西瀕平等路,南臨九如一路,東、北側是館內柏油路,我們的功課是走完四圈,里程由手機GPS計步器測量,環繞一圈大約是一點三公里。步道兩側,除了科工館正門那一段約一百八十公尺之外,其餘都是樹齡超過二十年的喬木,傘蓋的樹葉十分茂密,串成綠色隧道,許多附近居民喜歡來這裡運動;只要不下雨,每天從清晨三、四點到半夜十一點,都有人在步道以逆時鐘方向健走。

   每個人從小在操場賽跑,都是逆時鐘方向,理由是心臟在左邊,逆時鐘快速轉彎產生的離心力,對心臟的血液輸運影響較小。所以,運動時大家都逆時鐘同方向,不容易照面,尤其這兩年疫情來襲,大家都戴口罩成為蒙面人,很難認識新朋友。

   我家對面的平等路公共腳踏車租借站,是我們健走的起點,人行道左側是高聳的印度紫檀,也是科工館園區的邊境。夏秋期間印度紫檀茂密的枝葉和右側的黃金榕濃綠的老葉形成綠色隧道,到了冬天,印度紫檀的葉子掉光,隱藏在枝椏間的鳥巢就暴露出來,直到春天枯枝才會冒出黃綠的新芽,換上新裝,到了花期,樹冠開滿黃花,香氣四溢,可惜花期很短,第三天清晨,金黃落花鋪滿步道,我就改變作息,早餐之前在落花上面散步,享受一下走在金黃地毯的尊榮,可惜清潔人員會在八點上班之後,就把落花掃得一乾二淨。

右側的黃金榕,十多年前因病蟲害枯死了六棵,適逢對面的豪宅大樓竣工推出販售,建商為了美化景觀,補種了六株又高又直的小葉欖仁,每年長出一層枝葉,像一圈裙襬,看起來果真嬌氣十足。其餘的黃金榕,每逢春天長出嫩黃新葉,在陽光照射下,猶如披上耀眼的金縷衣。

   科工館地下停車場車道入口,兩邊的二、三十年樹齡的阿勃勒,開花時一串串的黃色花鈴隨風搖曳,開車的訪客來不及細看,車子就開進地下停車場。緊臨車道右邊阿勃勒,有一座輪船白色螺旋槳為主體的公共藝術作品,它的後方是斜坡草地,種了火焰木、鳳凰木、雞蛋花、美人樹、穗花棋盤腳,以及某團體捐贈的粉紅風鈴木,這幾種都是春夏開花的喬木。

   由平等路左彎九如一路,人行道右側是黃槐,中間安全島種的是黃連木;再過去是科工館面寬約一百五十公尺的大門,有五條道路通往渾天儀圓環匯合,每條道路兩側分別種植大葉桃花心木、印度塔樹、大王椰子,以及柏樹;經過大門再往前走,右側仍然是黃槐和黃連木,左側園區內有福木、菲律賓欖仁樹、鐵刀木以及鳳凰木。

   走到公車候車亭,再左轉進入園區柏油步道,兩側也是高大喬木,右邊是鐵刀木,左邊種的是雨豆樹、阿勃勒和樟樹,另外,有五十公尺長的小山丘本來種了七、八棵高大的木棉,每年三月木棉花開得非常燦爛,我常蹲下來欣賞掉在地上碩大的木棉花,幾年前,由於木棉果實爆裂之後棉絮亂飄,木棉樹因而被砍光,改種大葉欖仁和酒瓶椰子;另外有兩棵吸引目光的臘腸樹,整年吊掛著長長的「臘腸」搖搖晃晃。

   再稍微左彎往前走,是科工館的平面的員工停車場車道,兩側是綠油油的大榕樹,走大約一百公尺,左側是科工館的儲冰式冷氣廠,外圍種了幾棵台灣欒樹和圓柏,再過去是員工停車場,車道兩旁種有成排的掌葉蘋婆、黑板樹,以及毛柿,它們都在步道旁邊迎賓。靠牆邊種的是桂花樹、毛柿、象牙木、澳洲鴨腳木,本來還有一棵二十多公尺高的辣木,卻因為樹幹有白蟻窩而被砍除;地下停車場出口車道上方,種的是菩提樹,小葉欖仁以及罕見的墨水樹。墨水樹不常見,我除了在科工館見到兩棵之外,另一棵在墾丁南仁湖步道,記得那是參加生態之旅,導覽員很有把握的指著一棵樹說:「這種樹很常見,但很少人認識它,如果你們有人說得出樹名,我會非常佩服你。」

   我立即接腔:「墨水樹!」

   導覽員張大嘴巴瞪大眼睛看著我:「喔,答對了,你是我當導覽員十多年來第一個答對的,你怎麼會認識墨水樹?」

   我笑著答:「我家附近就有兩棵。」

   環館步道兩旁,除了喬木之外,還有許多灌木及草本植物陪襯,例如紫薇、茉莉、毛茉莉、月橘、紅仙丹、蟛蜞菊、九重葛、變葉木等等,它們都在步道旁邊旁觀運動的人經過。

   在環形的步道行走,追隨別人的背影,雖然熟悉,卻不知他們的尊姓大名;兩旁的樹木沒有背影,它們總是默默的站在路旁,等待我一一點名。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jtlud&aid=177433533

 回應文章

vivi 之東張西望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11/18 14:05

最喜愛這樣的記述。

不必紐約,不想東京,只要我的城市、門口、我的轉角、巷弄,

以溫柔感恩的欣賞、諦聽,

也照了相、寫了記錄、作了作文、介紹予人,

這就是我們與環境,最大的恩愛,最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