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兒歌的表現形式(上) 黃瑞田
2020/12/17 11:23:21瀏覽744|回應0|推薦27

兒歌的表現形式     黃瑞田

 

從上一節兒歌的分類來觀察,無論是起源、年代、作者或兒童年齡階段,都與兒歌的藝術品質無關,因此,有關兒歌的分類,研究者多以表現的形式來分類,約略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搖籃曲

 中國河南中醫學院附設醫院耳鼻喉科嗓音言語疾病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梅祥勝說:「懷孕媽咪的歌聲是最好的音樂胎教,舒伯特《搖籃曲》音域窄、曲調平緩,因此非常適合準媽媽哼唱。」婦產科專家也認為,孕婦多唱一些曲調平緩、優美輕鬆的搖籃曲,腹中的胎兒也會默默的學著「歌唱」,不僅能刺激胎兒腦細胞的生長、提高腦部的活動力,還有利於胎兒聽覺的發展。可見孕婦唱搖籃曲,對胎兒有深遠的影響。

幾乎每一個幼兒呱呱落地之前,就在母親的肚子裡聽過搖籃曲。搖籃曲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文學形式,古代稱為撫兒歌,現代又稱為催眠歌、搖籃歌。搖籃曲的英文名稱為「lullaby」,源自於聖經。亞當的第一個妻子莉莉斯(Lilith),是引誘男人、誘拐幼童的女惡魔,母親們為了不讓莉莉絲誘惑自己的丈夫、誘拐自己的小孩,會唸咒語「Lilith Abi!」,以保護丈夫和小孩。「Lilith Abi!」是希伯來語,意思是「莉莉斯,走開!」搖籃曲英文名稱「lullaby」,由「Lilith Abi!引申而來。

由於語言、風俗的差異,搖籃歌的民族性及地域性很強,它的主要作用在於穩定幼兒的情緒、哄幼兒入眠,多無伴奏,因此大都以母親的溫柔口吻吟唱,表達母親的祝福與期望,在歌詞中常常出現「寶寶」、「睡覺」、「睡著了」這些淺顯、簡單的字眼,營造溫馨、親切的氣氛。對幼兒來說,兒歌的作用來自聲音,不是文字,所以唸唱者溫柔的聲調、舒緩的節奏、優美的旋律、濃烈的情感,構成了「搖籃曲」最美好的呈現。下面介紹幾首具有民族性及地域性的搖籃歌:

()搖籃歌是唱給幼兒聽的,有的幼兒還在呀呀學語階段,聽不懂歌詞,只聽節秦、韻律,在台灣客家農村流傳的「哦,哦,哦」,是最典型的「一字」兒歌:

哦,哦,哦呀哦;哦,哦呀哦;哦,哦喔哦;哦,哦呀哦……

 

這首「哦,哦,哦」,歌詞沒有意義,是照顧者哄幼兒入睡時,抱著幼兒邊搖邊哼唱,增加搖動的韻律感與安全感。其實,這首歌閩南人也會唱,只是把「哦」唱成「搖」,更符合「搖」的動作。

()台灣阿美族的「哄睡歌」,唱出了阿美族母系社會的生活文化,由祖母

唱給孫子聽:

乖乖睡吧,不要哭,我的寶寶,快睡吧!媽媽去捉螃蟹,快睡吧,乖乖。

媽媽在捕蚱蜢給你吃,睡吧,乖乖。快睡吧! 媽媽去田裡工作,睡吧,乖乖。太陽下山,媽媽快回來了,乖乖。睡吧!我的孩子,你看,媽媽回來了。

()台灣魯凱族父親哄小孩入睡的催眠曲,歌詞中不但希望小孩趕快長大,

還希望他長大了去與貴族結親,來沾他們的光,提升全家地位:

孩子啊!期待著你配帶英雄的長刀,我們一起去貴族家,向貴族的姑娘求親,因為他們的家族有良好的名譽、權力和名份,我們可以沾他們的光。

 

()台灣日月潭附近鄒族的鬼歌,用來嚇唬小孩,小孩聽了很害怕,就趕快

躲進被窩睡覺,現在卻被拿來當催眠曲:

阿巴阿巴迪烏,鬼怪出發囉,來到巴沙拿,來到多林卡,來到惡梟之地,來到部落,來到條會所,趕快蓋上被子躲起來!鬼怪走開!鬼怪走開!

()以最能代表台灣父母心聲的閩南語〈搖嬰仔歌〉為例,一般民眾朗朗上

口的只有前四句:「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這首呂泉生的岳父蕭安居原作的〈搖嬰仔歌〉,後來由呂泉生及盧雲生改寫呂泉生作曲,全曲分為六段,每一段都先重複前四句,然後寫出父母對嬰幼兒的期望與責任, 例如〈搖籃歌〉第一段:

搖嬰子歌

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

搖子日落山,抱子金金看,子是我心肝,驚你受風寒。

…………………………………………

   孩子會長大,到了第五段,「畢業做大事,拖磨無外久;查甫娶新婦,查某

嫁丈夫,」第六段是「疼子像黃金,成子消責任;養到恁嫁娶,我才會放心。」

     〈搖嬰子歌〉共有二百四十字,幼兒不大可能會瞭解每一字句的意義,更不可能會唸會背,通常是由父母或照顧者唱誦,說不定還沒唱誦完,幼兒就睡著了。

(六)中國土地廣大,民族眾多,在民間流傳了許多傳統搖籃歌,後來,也有

許多作家創作典雅的搖籃歌,其中陳伯吹的〈搖籃曲〉最常被學術論文引用:

風不吹,浪不高,

小小船兒輕輕搖,

小寶寶啊要睡覺。

風不吹,樹不搖,

小鳥不飛也不叫,

小寶寶啊快睡覺。

風不吹,雲不飄,

藍藍的天空靜悄悄,

小寶寶啊好好睡一覺。

 

這首〈搖籃歌〉分成三小節,每一小節都能感受到靜謐的氛圍。從「浪不高」、「樹不搖」到「雲不飄」,風越來越小,越來越安靜,搖籃中的小孩,也靜悄悄的睡著了。

不論是口耳相傳的傳統搖籃歌,或是現代作家創作的搖籃歌,它們對幼兒成長過程的影響與功用是相同的。不過,我希望有更多幼兒照顧者也能投入兒歌創作的行列,讓兒歌的不失時代感,成為這個世代的文化資產。

二、符號歌:在幼兒園,為了幫助幼兒認識各種符號,老師們就會以兒歌來教導,例如數數歌、注音符號歌、標點符號歌、英文字母歌,這些與符號有關的兒歌,統稱為「符號歌」。

   (一)數數歌:數數歌是透過吟唱、數數、遊戲的方式培養幼兒「識數」及「數序」能力的兒歌。這類兒歌將抽象的數字,結合具體有趣的事物,激發幼兒的興趣,以數序的方式鋪陳,將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對於幼兒思維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數數歌的表現形式有下列幾種:

1.以數字序列與幼兒遊戲結合的兒歌,例如傳統兒歌〈一二三,三二一〉:

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到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到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

    又如台灣流傳很廣的兒歌〈小皮球相交遊〉(以前誤為「香蕉油」),是四、五十年代台灣兒童一邊拍球一邊唸唱的兒歌:

小皮球、相交遊,滿地開花,

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四五七,

四八、四九、五十一,

五五六、五五七,

五八、五九、六十一,

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

……………………,

九五六、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小皮球相交遊〉應該是在1949年之後,國民黨軍隊及眷屬撤退到台灣之後,積極推行國語,為了符合台灣民情,將中國傳統兒歌〈一個毽子踢八踢〉改編的。〈一個毽子踢八踢〉原文如下:

一個毽子踢八踢,

馬蘭開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

九五六、九五七,

九八、九九、一百一。

〈小皮球相交遊〉和〈一個毽子踢八踢〉除了前兩行不同之外,其他數字變化的規律都相同,它們有兩個共同的特點:第一個特點是這些數字沒有「十、二十、三十、四十……」,究其原因,是因為這首兒歌押了「ㄡ」和「ㄧ」韻,所以跳過了不是「ㄡ」和「ㄧ」韻的「十」;第二個特點是這兩首兒歌並不一定要唸到完才結束,通常是拍球結束,唸唱就結束。

2.數字與動物結合的兒歌。這類的數字序列不一定是單純的數字,可以是星期、可以是月令,例如台灣幼兒園常聽到的〈猴子穿新衣〉,是以星期為序,但他的趣味在於後一句與前一句的數字諧音或同韻,如「一、衣」、「三、山」、「九、酒」;它的另一個趣味特色是一星期有十天,當幼兒唸到星期七,聲音就越來越大,嘴巴也越笑越開了,唸到星期十,大概都會笑翻了:

星期一,猴子穿新衣;

星期二,猴子肚子餓;

星期三,猴子去爬山;
星期四,猴子看電視;

星期五,猴子去跳舞;

星期六,猴子去鬥六;

星期七,猴子擦油漆;

星期八,猴子吹喇叭;

星期九,猴子喝喜酒;

星期十,猴子紅屁股。

台灣閩南語〈十二生肖歌〉,也是屬於數字與動物結合的兒歌,有些遊樂區會把這首歌呈現在景點裡,例如從溪頭前往杉林溪途中的十二個彎道,就是以台語〈十二生肖歌〉來命名,增添遊客旅遊的樂趣:

一鼠賊仔名,二牛駛犁兄,三虎爬山棚,四兔遊東京,五龍皇帝命,六蛇給人驚,

七馬走兵營,八羊食草嶺,九猴爬樹頭,十雞啼三聲,十一狗顧門埕,十二豬菜刀命,

     3.數字與植物結合的兒歌。為了讓兒童瞭解一年當中各類花卉開花的節令,將不同月份開放的花卉,依照月份順序,編成兒歌,也是「時序歌」的一種。由於中國幅員廣大,各地就有不同版本的〈十二月花〉兒歌:

正月梅花香又香, 二月櫻花開滿山, 三月桃花紅千里, 四月薔薇靠短牆,
五月石榴紅似火, 六月荷花滿池塘, 七月梔子頭上戴, 八月丹桂滿枝香,
九月菊花初開放, 十月芙蓉正上妝, 十一月水仙案上供, 十二月臘梅黃金黃。(待續)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jtlud&aid=1547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