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8/05 11:03:42瀏覽2439|回應0|推薦27 | |
兒歌的創作技巧 黃瑞田 2020年6月13、14日刊登於更生日報副刊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detail/1383885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detail/1384128
兒歌是幼兒最早接觸、最喜愛、最容易接受的兒童文學樣式,它的資源非常豐富,從時間上來講,追本溯源,它在中國的帝堯時代就存在了;從空間來談,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有兒歌;從載體來說,有口耳相傳,也有書面流通;從作品來源屬性來說,有流傳久遠的民間兒歌,也有現代人創作的兒歌。由於兒歌簡短易記,可以口頭創作,所以,我們可以這樣推估:古代人類開始發展語言,口頭創作的兒歌就已經存在了──存在世界每一個族群的文化當中。 然而,口頭創作的兒歌,在口耳相傳的過程容易產生變異,也容易隔代消失;文字創作的兒歌,以文字為載體,不受時空限制與人為干擾,比較容易保存。 隨著傳播媒體的發達,無論是紙本書籍,或是作家個人網站,創作兒歌的數量急速累積,能夠流傳為人熟知的優秀作品,猶如沙裡淘金,寥寥可數。主要原因是流傳範圍不大,會背誦的人不夠多;另一個原因是流傳時間不夠久,未能「傳宗接代」。台灣的創作兒歌施福珍的〈點仔膠〉和周伯陽的〈花園裡的洋娃娃〉,都傳唱超過半個世紀而不衰,成為家喻戶曉的作品。施福珍寫了四百多首兒歌,廣為流傳的不到十首,可見好的作品還必須受到幼兒喜愛,才會流傳久遠。 時代變遷迅速,人類日常生活的型態與內容,與上個世紀截然不同。幼兒出生之後,接觸科技聲光童年更為豐富多彩,兒歌的內容也必須與時俱進,所以傳統兒歌與現代生活無法接軋,將會逐漸失傳,而合乎時代步伐的創作兒歌,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因此,為幼兒創作兒歌,不再只是文學工作的任務,幼兒教育工作者也責無旁貸。 兒歌雖然簡短,要創作好的兒歌並不容易,它的難度在於幼兒是否能接受。什麼樣的兒歌幼兒才會接受?兒歌像幼兒的食物,必須可口、美味,才能回味無窮。可口是指唸誦順口、好記;美味是聽別人唸誦時覺得順耳、順心,心情舒暢。換言之,可口美味就是節奏韻律清楚明快,情趣十足。 要如何寫出可口美味的兒歌?可以分為下列幾個方向來探討: 一、 了解幼兒語言發展的特性。幼兒出生之後,不分日夜,每一分、每一秒 都在成長與學習。了解幼兒身心發展是兒童文學作家的基本功之一,其中與兒歌最有關連的「語言」,就在嬰幼階段迅速發展。嬰幼兒開始發出有意義的話語,是從單字詞開始、然後語詞、短語、短句。兒歌的句式都是短語、短句構成,有句式整齊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或是三三七言。這些工整的句式,自然形成了規律的節拍。在兒歌中,單字、二言是一個節拍;三言、四言有兩個節拍;五言有三個節拍,六言、七言有四個節拍。例如傳統兒歌〈蚊子吹簫打鑼鼓〉: 蝴蝶姐姐過生日, △△ △△ △△ ▲ (△半拍 ▲一拍) 蚊子吹簫打鑼鼓, △△ △△ △△ ▲ 蚱蜢哥哥來慶祝, △△ △△ △△ ▲ 送來禮物三尺布。 △△ △△ △△ ▲ 節拍是唸誦時的快慢節奏,創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必須默唸是否順口、順耳、順心,尤其是三三七言,或其他不同句式的組合,作者更需要自行檢驗節拍的律動。兒歌創作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押韻,沒有押韻的兒歌作品,就不是好的兒歌。朱光潛說:「韻的最大功用在於把渙散的聲音聯絡貫串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曲調。它好比貫珠的串子,在中國詩裏這串子尤不可少。」中國語學家王力說:「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的和諧。同類的樂音在同一位置上重複,這就構成了聲音回環的美。」同類的樂音指的就是同韻的字,亦即所押的韻腳,在句末重複出現,宛如餘音裊繞,形成了「回環的美」。這種「回環的美」,就是所謂的「音樂性」。 二、 貼近幼兒率真的生活,隨時積累素材:幼兒園老師或幼兒照顧者,天天 與幼兒生活在一起,熟悉幼兒一言一行的特點,了解他們的需求,最有利於創作兒歌,不妨準備記事本,隨時記下可供創作的素材備用,這本記事本要記些什麼呢?李沐明在〈怎樣給幼兒編寫兒歌〉一文中說:「可以記自己和孩子親身經歷的事,也可記聽到的或間接了解到的事。總之,要做有心人。」隨時留心、隨時留意與幼兒有關的事物。 三、 掌握創新的視角捕捉新穎的題材:時代在進步,社會也在快速的變遷, 幼兒的生活的方式與產品也與時俱進。幼兒的玩具不斷的創新,幼兒食品也推陳出新,幼兒老師及照顧者,必須具備更多元的知識來關注幼兒的學習。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會有更多新穎的兒歌創作題材可資運用,例如生活題材、科學題材、遊樂題材、自然生態題材等等,只要選取其中一個小鏡頭、小場面、小故事、小感動,不需要面面俱到,就可以創作兒歌。 四、 靈活善用各種表現手法:表現手法是指作家在文學創作過程中,所使用 的表達方式與修辭格式。寫作的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等,創作兒歌時,議論比較少用。兒歌創作常用的修辭格式則有「賦、比、興」、誇張、比擬、對偶、反復、設問﹑摹聲、疊字詞等。創作時應該善用表達方式與修辭方法,才不會落入窠臼。舉例說明如下: (一)賦、比、興:在《詩經》的分類中,有所謂「六義」,是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依據朱熹《詩集傳》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是指「鋪陳直敘」,是描述一件事情的經過的直述法,例如「下弦月高掛天空」;「比」是指打比方的「託物擬況」,也就是用一件事物比喻另一件事物的比喻法,例如「下弦月像一個銀鉤高掛天空」;「興」是指「託物起興」,是從一件事物聯想到另外一件事物,先言他物,再興起聯想的聯想法,例如「像銀鉤的月亮,讓我想起掛在牆上的鐮刀」。 (二)誇張:故意言過其實,用事實上不可能有的事來對事物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這種辭格叫做誇張。兒童文學創作,誇張的手法經常被用到,尤其是童話創作,如果不誇張,就失去了童話的特色。兒歌創作也需要用到誇張的表現手法,例如傳統兒歌〈小姑娘〉的前三句:「小姑娘,會梳頭,一梳梳到麥子熟」,是時間的誇張,又如傳統兒歌〈月亮毛毛〉的後兩句:「菱角兩頭尖,屁股翹上天」,是空間的誇張。 (三)比擬:利用想像,把物當做人來寫,或把人當做物來寫,或把甲物當做乙物來寫。把物當做人來寫,稱為「擬人」,例如傳統兒歌〈狗〉的前兩句:「狗是大哥哥,貓是小妹妹」;把人當做物來寫,稱為「擬物」,例如「我是隻小小鳥,飛就飛,叫就叫」;把甲物當做乙物來寫,也稱為「擬物」,例如傳統兒歌〈星〉:「滿天星,亮晶晶,好像石板上釘銅釘。」 (四)對偶:用字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兩個語句來表達對照、平列或相連的內容,這種辭格叫做對偶。例如廣西傳統兒歌〈燕子來〉:「燕子來,好種田;鴻雁來,好過年。」兒歌的對偶,通常要押韻,才能顯出節奏感。 (五)反復: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情感,特意用某個語句反復唸誦,這樣的辭格叫做反復。例如原載1957年《小朋友》第7期,唐邑丰寫的《小雨點》兒歌,就是一個好例子:
小雨點, 沙沙沙, 落在花園裡, 花兒樂得張嘴巴
小雨點, 沙沙沙, 落在魚池裡, 魚兒樂得搖尾巴。
小雨點 , 沙沙沙, 落在田野裡, 苗兒樂得向上爬。
唐邑丰這首《小雨點》強調的是下雨的聲音「沙沙沙」,反覆了三次,可以加深聆聽者的印象。 (六)設問:故意設置問題,自問自答,這種辭格叫做設問。兒歌運用設問,可以啟發幼兒去思考,吸引幼兒去求知,同時可以使幼兒有參與感,充滿活潑生動的氣氛。兒歌以問答的方式表達,北京傳統兒歌〈荷花幾時開〉,從一月唱到六月,每一月的段落都由設問開始:
荷花荷花幾月開? 一月不開二月開。 二月不開三月開。 三月不開四月開。 四月不開五月開。 五月不開六月開。 六月荷花朵朵開。
這首兒歌共六段十二行,只有偶數行月份按序遞進改變,最後一行變動三個字之外,其餘二、四、六、八、十行都只變動兩字反復,這樣的表達手法可以分清語言的層次,加強文章的節奏感。 (七)摹聲:用文字的讀音,模擬動物的叫聲或周圍環境的聲音。使人覺得具體、真實、親臨其境的修辭法,例如小貓的叫聲「喵喵喵」、老鼠的叫聲「嘰嘰嘰」、小狗的叫聲「汪汪汪」、鴨子的叫聲「嘎嘎嘎」,風吹的聲音「呼呼呼」,都是常見的摹聲用辭。 (八)疊字詞:所謂疊字詞,是疊字和疊詞的俗稱。「疊字」是同樣的字重復在一個語詞中,有的放在後面,有的放在前面。放在前面當詞頭的,例如白白的雲、藍藍的天、柔柔的風、紅紅的臉;放在後面當後綴的,例如亮晶晶、靜悄悄、慢吞吞、淚汪汪。「疊詞」是一個詞中有二個以上的疊字,例如清清楚楚、哭哭啼啼、點點滴滴、快快樂樂。疊字詞運用在兒歌當中,能夠增加韻律感及情感的表達。 五、 從傳統兒歌學習寫作技巧:傳統兒歌能夠流傳久遠,必然有其可以借 鑑、學習之處,例如訓練幼兒正確發音的「繞口令」、增進幼兒知識的「問答歌」、教導幼兒認識抽象數字的「數數歌」、讓幼兒辨識認知對錯的「顛倒歌」,這些擔負教育意義的兒歌形式,永遠不會被淘汰,初學兒歌創作,不妨以這些形式的兒歌仿作,必能收到舊瓶裝新酒的效果。 六、 作品必須去蕪存菁反覆修改:修改是寫作的重要課題,許多世界文學名 著,都經過作者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才正式發表,如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他的《戰爭與和平》改了7次、《安娜.卡列尼娜》修改12次、《復活》未定稿有4種,小說開頭改了20 次、有一篇序言改了105次,〈為克萊塞爾樂章而作〉全文只有5頁,手稿卻多達800頁。福樓拜在創作《包法利夫人》時曾說:「寫了四個鐘頭,沒寫出一句;今天沒有寫成一個句子,卻刪去百行。」據說福樓拜在撰寫《包法利夫人》時,曾因找不到適當的措詞用字而絞盡腦汁、翻滾在地,就是為了找「適當的字」。由此可見,一篇好的作品,必須不斷的修改才會臻於完美。兒歌雖然短小,字數不多,更需要字字斟酌,認真修正。 七、擴大想像空間,廣泛取材。人的想像空間比宇宙還要大,幼兒對現實世界懞懂不知,生活在純真、稚拙、荒誕、好奇的世界裡,他們的想像空間又比成人大,所以兒歌作品成功與否,可以從幼兒喜歡與好奇的程度來衡量。喜歡是對現實世界的認同,好奇是對陌生世界探索的動力。兒歌創作者的取材,除了要深入兒童生活之外,還要擴及科學知識與自然常識,以及某些行為習慣、品德表現、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等,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使幼兒在唸誦的過程中,接受善與美的陶冶。 兒歌字少詞淺,容易背誦,老少咸宜。兒歌也是兒童文學當中,幼兒可以整首完全接受的文體,對兒童語言及人格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創作者必須字字斟酌,沙裡淘金,才能為幼兒提供優質有趣的精神食糧。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