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7 22:10:17瀏覽1180|回應0|推薦39 | |
先生不知何許仁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嘗著文章自娛,頗示已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上週二,瓊娥姐請悅讀小組的同仁輪讀這篇《五柳先生傳》,當下喚起就讀國中時上國文課的記憶,算算已三十多年,就像遇見「老朋友」般,一種微妙的感覺就此展開。 五柳先生傳是一篇「傳記體」的記敘文,等於是作者的自況,寫他自己的個性、愛好和生活。 篇章是以兩大段呈現,經瓊娥姐逐行解釋,本文共分三段:第一段是點題,述說得名的由來。第二段是正文,描寫五柳先生的個性、讀書、嗜好及日常生活情形。第三段是評論,藉以讚揚五柳先生的志節。 五柳先生傳一文,遣詞造句,平易淺近,使人讀來雋永有味,親切自然。今天讀這篇古文,比起在學生時代有趣得多,而且可以和來自各層面的夥伴共讀,更能親身感受到文字之美。 透過本文,我們可以體認到作者真摯淳樸、高潔脫俗的人格,而且他的人生理想是積極而嚴肅的。他否定了現實社會中要求富貴榮華的價值觀念,堅持去過他認為具有真正價值的精神生活;他甘於忍受物質環境的壓力,也不願放棄自己的理想。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一直以來,我對這小段文字只停留在表面的解釋,喜歡讀書,瞭解大概就好,不必拘泥深刻的解釋。 經瓊娥帶領小組夥伴深讀後,才領會陶淵明這段話的真諦。 其實,這是說他對讀書的領悟與把握,不在形跡的語言文字方面,而在抽象的理意與高趣。可見他讀書的態度是心領神會。而這種心領神會的境界才是讀書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再讀《五柳先生傳》,更能體會陶淵明那種清靜恬淡、逍遙自適、 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幸福。 瓊娥姐用心的找了一首《農村曲》與《五柳先生傳》做呼應。 這首歌流傳甚久,從小到大,聽過許多回,可謂「耳熟能詳」,但,對我這台語「不輪轉」的人而言,要完整看著歌詞「唱」,可非易事哩! 當我們開唱時,寶連似乎唱得最順口,於是我們跟著她唱,大家唱得好開心,在歌詞的牽引中,我們好似快樂的農家子民,只求秧苗能順利長成稻穗收成,不怕天寒與日曬熾熱,簡單的求溫飽已很滿足。能簡單過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