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16 21:20:35瀏覽766|回應1|推薦5 | |
在樂齡中心帶領讀書會,在課堂上,我雖是帶領老師,但是,實際上,在樂齡中心,我遇到許多指導我生命意義的好老師。
我喜歡作家楊茂秀在《好老師是自己找的》書裡一段話:「好老師,有的在學校,有的在市場,有的在故事裡;真正的好老師,是學生自己找的,真正的老師,不會告訴你他是你的老師~。」 這段話的意思是,被稱為老師,並非一定侷限在教室裡,只要認為有學習到的,都可被認為老師。 確實,「好老師,是學生自己找的。」讀書會學員寶連就是我在生命中找到的「好老師」。 寶連已離開我們已兩年多,那是2015年的事了,恍如昨日。她是讀書會的好夥伴,在讀書會總是不吝分享她的獨到與正向觀點,智慧晶質的內容,讓人看到她看待生命的高度與廣度。有時我在帶領讀書會時,遇到瓶頸,我總是喜歡先邀約寶連做心得分享,她的分享,有如引言,開啟學員的思緒,激盪出熱烈討論的氣氛。 寶連罹患食道癌,食道長了腫瘤,經過放化療,瘤似乎消失,正歡喜,卻又發現它已暗中擴散。 腫瘤無情的塞滿寶連的食道,改以用腹部灌用流質食物。寶連承受癌細胞肆虐產生的痛楚,但是,每次我們去探望寶連,她總是用一貫的開朗笑容面對。我們看得好心疼揪心,但寶連卻是用輕鬆話語談論她的病況。在當下,感覺腫瘤像是和寶連分離的,不露出半點痕跡的劇烈疼痛。 就在寶連離世後的某一次寫作課程,主講老師是作家張曉風。課程主題是「因為 所以」,意旨這宇宙萬物,一件事的形成,皆有因果關聯性。作家要寫出好作品,亦會有「因為與所以」老師舉許多從古至今的文學作品列舉「因為 所以」間的脈絡。 有時是「所以」在「前」;「因為」在「後」。 老師舉例說明,曾在十幾年前,看到一位癌末的病人出書,書名《我笑,因為我痛》,有人問作者,「劇痛的折磨,怎麼會笑?」 原來,罹癌後,雖積極醫治仍罔效,內心承受萬般無奈,羸弱身驅無法改變事實,只能接受,選擇用「笑」來面對。當看到我在笑時,就表示我的身體在痛。 張曉風老師說:「那是一種對生死看透,豁達深遠的生命態度。」其「因為與所以」隱含對生死看透,一種人生壑達的智慧。 在那一刻,我領悟到,寶連在病榻中,總是以樂觀的「笑容」面對大家,原來,寶連呈現的就是對生命的一種壑達。 我的腦海浮現寶連的笑容,眼眶止不住的熱淚已汩汩從眼角滑落。 感恩寶連,感謝作家張曉風,我懂得寶連在病榻中的開朗笑容,那笑容並非只是表面我看得到的「笑」而已。 寶連選擇肉身還諸大地的樹葬。記得一位夥伴提到:「教育電台每早上七點到八點三十分,由德芳主持的星期講座,九月六日剛好是ㄧ位在殯儀館當志工的女士,介紹樹葬,花葬等不留碑,不留名的新觀念。」 「就這麼巧合,寶連就是那天走的,的確,冥冥中ㄧ切都有定數。」 夥伴的分享,讓許多想探植葬究竟的人,有一個瞭解的機會。 當我淚眼模糊看著「寶連的紀念追思專輯」影片,寶連已精彩過完一生,影片最後有一段文字:「清水見林宇是清靜 只求入得寶山不空轉 願生生世世與善連綿不斷。」這段文字是寶連為自己寫的姓名詩,這是兩年前在讀書會探索自己的生命課程後的延伸活動,寫下自己的姓名詩。當時寶連在分享她的姓名詩時,贏得大家的讚賞,誰會想得到,寶連寫的姓名詩成了她告別人世留下的「註解」。 記得寶連曾在讀書會分享:「是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來?」猶言在耳,寶連已用生命告訴我們答案,人世一切都無常都會隨風煙滅。寶連的善良與正向,正如一份永垂不朽的珍貴禮物,帶給大家是連綿不斷的愛。 「真正的好老師,是學生自己找的,真正的老師,不會告訴你他是你的老師。」結識寶連,讓我更感懷,有幸在樂齡教育服務,是一項難能可貴的福份。在樂齡學習中心,我遇見許多「好老師」。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