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4 00:11:02瀏覽849|回應7|推薦32 | |
第一次,比家長先哽咽了...... "聯絡簿上面寫的作業都要帶回家,並且準時完成!"我的口氣堅定,因為這是孩子早已承諾的。 孩子沉默不語。 搬出行為表格溝通了十來分鐘,孩子一直顧左右而言他,我開始察覺不對勁:"是不是覺得你很努力了,但是還是做不到?" 孩子點了點頭...... 級任老師是位認真負責的老師,對於這位ADHD的孩子,有著很高的期望,希望能督促他在生活常規和課業方面,能"跟得上"其他人,而孩子總讓老師失望。 作業老是忘記帶回家、座位總是凌亂、字跡永遠潦草到令人無法閱讀,老師和家長撕破臉,認為當初個案會議約定的事項,家長有能力配合卻不願意要求孩子...... 級任老師壓根不想跟我溝通,也許在他眼中,資源班老師站在孩子、家長的角度,給予孩子一個特殊性的免死金牌,只會拉低全班的水準吧! 而就我所了解的,孩子造句、寫作雖然極度困難,字跡總是醜到看不懂,但他自編口述的故事,每個環節、每個用字遣詞,總讓我驚嘆;孩子雖然不懂得整理自己的東西,但畫出來的畫,結構的嚴謹和多變,早已超越該年級所有的能力......這些優點,級任老師從不給予鼓勵,孩子的笑容日漸減少。 長期的親師溝通不良,媽媽說,這幾天一直要求孩子要達成老師的標準,不然要準備轉學,已與附近一所學校連繫。也許這樣的標準遠超過孩子的能力,這幾天晚上孩子回家就是哭,我聽完,也哽咽了...... 信心,是別人給的 當我們在社會上立足,能對一些些事情有些自信,往往是在該領域的能力勝過別人,或是我們從事該領域的活動,是受人肯定的;人能有自信,是靠別人幫我們建立的。 特殊孩子如在普通班,理當要接受班級公約的規範,別人有交的作業,也應當要完成,在幫孩子貼上不努力、幫家長貼上不配合的標籤之前,是不是該先考量,作業的標準是孩子所能負荷的嗎? 每當我們看到孩子進步了,我們的標準也隨之提高了,"不是不能要求的嘛!一要求就進步了!" 自信心不足的孩子,是費了多少苦心,才進步那麼一些些,在資源班建立的那麼一點信心,當他們努力迎戰自己的弱勢,卻換來"還不夠好"的斥責,情何以堪......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