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總統,您的中心思想是甚麼?
2013/08/06 16:34:30瀏覽599|回應13|推薦21

一直以來都認為馬英九總統是位難得的好總統,在我的價值觀裡,「仁愛」與「清廉」超越一切,馬總統的作為我並非全然認同,但相信他可帶領國家進步與發展,因為他是位仁者,清廉,也有能力。

 

吳寶春申請EMBA事件動搖了我對馬總統的信賴,而洪仲丘事件則確定了我對馬總統的失望,這兩件事情證明了馬總統不是好領導者–「為個案火速修改國家制度,只因個案當事人是支持反對黨的」。

 

過去常有人說馬總統總是討好反對他的人,也有人說他總是成全自己,許多真正愛台灣的人都不忍批評馬總統,因為繼李登輝與陳水扁兩位前總統之後,好不容易盼到了一位「好總統」,殷切地期待他帶領台灣步入正途,我也曾為文讚揚(附於本文之後)。

 

與上述兩事件相關的制度其實大致合理完善,依現有制度處理或執行即可,需改進的只是紀律,火速修法令人難以苟同,除了討好反對者與成全自己,找不到其他的理由。

 

再以管理的角度觀之,當客戶抱怨時,總經理不先明瞭事理(客戶抱怨有時是不當使用造成問題,並非公司的錯,有時甚至是無理取鬧)即親自向客戶道歉再三,指責自己的部屬與公司制度,向客戶承諾三天內修改公司制度與還其公道,回公司後要求屬下依其承諾給予客戶交代以及火速修改制度,如此總經理讓部屬情何以堪!

 

總統經常踰越本職處理第一線的事務,組織有效運作的根基–「分層負責」被破壞殆盡,最終將造成「一人管理」的政府,侵官之害甚於寒哪,馬總統!


做為國家領導者,國家發展與社會風氣為首要任務,個人成就其次,前者有所成就,自然名留青史。若一心一意只想著成就自己,國家將無所成就,自己的成就亦將化為烏有!

 

批評馬總統是件悲傷的事,代表好人對所支持好人總統失望,也承認「邪不勝正」終究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評論時政非我所喜,但心中的蒼涼讓我忍不住又寫了)

 

 

以下是我曾經讚揚馬總統的文章,如今讀來情緒複雜:

 

教養、數字、感受 、無能、魄力 - 關於馬英九  2012/01/28

 

教養

馬英九總統順利連任後跟他媽媽說:「我一生最自豪的就是我們的家教」。除了好教養,馬總統一家也做了許多移風易俗之事,如:為其父馬鶴凌先生辦理簡樸的喪事、周美青女士毫無貴氣的身影、一家人利益迴避的作為…。

 

對照其他政治人物的言行:

 

蔡英文–以馬鶴凌先生骨灰罈上的文字攻擊馬總統(侮辱他人的先人)。

陳水扁–在岳母喪禮上發表政治性的言論(侮辱自己的先人)。

李登輝–大年初一批評張榮發、王雪紅只想賺錢,說他們不是挺馬,而是挺共產黨(常年自大地批評、醜化他人,過年也不例外!)

 

無關意識形態,純粹從個人教養觀之,都是極負面的示範,馬總統的教養讓人無法想像他會做類似的事。

 

數字與感受

批評的人說他只會說「冰冷的數字」,不了解人民的感受。但數字是客觀、準確的,感受是主觀、不可靠的。要評斷人或組織的績效,必須檢視各項指標,而非以「感受」為依歸。一位常說數字的領導者必定是位科學且進步的領導者,以煽動性口號治國的總統其實才是無能的,因無政績才不斷以口號掩飾。

 

無能

社會的批評風氣日盛,人們習於恣意批評執政者,最常聽聞的是批評馬總統〝無能〞。說一個人無能是多麼嚴重的評斷,怎能輕易出口?批評者自己又有多少行政經驗、多少能力?掌握了多少事證?有教養的人不會輕易說人無能。

 

魄力

此外,批評者也說馬總統無魄力,所衡量的標準卻只是說話溫和或猖狂,他們認為說話猖狂者有魄力,而說話溫和者則無魄力,這些批評者若非觀念偏差,就是惡意醜化。

 

尊重

台灣實行以選舉為主軸的美式民主之後,執政者的姿態愈低,而人民的姿態愈高,許多所謂的名嘴更習於對政府官員毫不留情的肆意批評。有教養的人應該以尊重的態度提出建言、要求改進,也應肯定、感激戮力為民服務的公僕們。

 

領導人的標準

企管大師柯林斯(Jim Collins)說:「最高級的領導人是宅心仁厚,但意志堅定;謙沖為懷,但勇敢無畏。」(諷刺的是,「宅心仁厚」、「謙沖為懷」卻被許多台灣人視為無魄力的表徵?!)

 

馬總統有教養、擅長數字管理、勤奮、有愛心,是現今政治人物中離企管大師口中「最高級的領導人」最近的一位,人民真該好好珍惜。

 

 

 

涼掉的人心其實比沸騰的群眾更可憂 《「政府失能」系列之四》【聯合報社論】2013.08.10

(聯合報的這篇社論深得我心,轉載於此請朋友們參考。

如果馬總統還在乎自己的「歷史定位」,那麼,在每天的行禮如儀,在迎接如潮水般不斷的抗議之外,他也許該低頭看看自己的腳下,除了留下的一波波泡沫,他立足的沙灘究竟被浪潮捲走了多少。

延燒一個多月的洪仲丘案,對馬政府的衝擊,其實不只是凱道上廿萬白衫軍的聲討,或者一周連易兩位國防部長的難堪;更嚴重的是,冷眼旁觀事件發展而對政府和軍方訥訥失語感到失望或不滿的民眾,他們都是馬總統腳下流失的沙子。在文林苑和大埔抗爭事件也一樣,含糊的正義和似是而非的事理被攪成一團,抗議的群眾熱血沸騰,但對於看不到民主意義的普羅大眾而言,則是心灰意冷。

今天台灣政治的窒悶,與其說是接二連三的抗議事件掀起了社會紛擾,不如說是民眾對政府長期缺乏作為及因應遲緩所積蓄的鬱卒,更令人感到沈重。政府有些該做的事一拖再拖,有些該說的話說不清楚,有些該快刀斬亂麻的問題卻放著發臭;也因此,弄到理直變成理虧,弄到守法和講理的人反而受到懲罰,弄到想要追求進步的人邁不開腳、想要做事的人則被綑縛雙手。

在政府的施政天平上,往往只見對異議者的妥協,卻看不到對守法者的肯定或讚揚;看到政府為特殊案例折腰,而不見官員為沈默多數加加油打氣。以服貿協議為例,政府窮於與反對者作明顯無效的座談溝通,卻吝於對社會大眾提出總體觀點的解說;以核四公投為例,頻頻約見反核團體,接受其羞辱、謾罵或當頭棒喝,卻無意向全民提出綜合性的利弊得失分析;以洪仲丘案為例,一味忙著安撫洪家情緒,卻忽略了更重要的軍隊士氣需要激勵。一個不把「沈默多數」放在心上的政府,如何能說自己掌握得住民意?

對於愛惜羽毛、極度重視民意的馬總統而言,會長期困在十八趴的民意泥淖而無法自拔,連帶導致全台民眾都厭倦於再聽到任何民調數字;這樣的演變,實在是令人唏噓的結局。的確,站在街頭直接發聲的民意,是再真實不過了;然而,那些摸不著或沒現形的民眾心聲,難道就不真實、也不算數?

簡單地說,在「街頭民意」與「選舉民意」之間,由於馬總統的貪心或大意,他常常捨大取小或捨近求遠,結果卻嚴重流失了基本盤而不自知。這並不是說「街頭民意」和「選舉民意」是對立的,事實上兩者時相重疊或互為折射;這也不是說總統應該忽略某些人而集中關注另一些人,但掌握民意的動態因應,畢竟是國家領導人的責任和基本技能。國家元首必須優先照顧的是事理,而不是看對象;而在無法兼顧不同群體之利益時,他的取捨處置必須符合比例原則。遺憾的是,馬總統經常執其一端,且往往是選擇遠離其選民的那端。

這裡並無意重提已經幻滅的「全民總統」的老調,我們想提醒的是:在腳下的沙子被淘空之前,馬總統不能再把自己的「歷史定位」寄託於個別危機或街頭事件的追逐,他必須認真看待使自己當上總統的那股民意,並努力想像自己應如何回應這股支持;如此,他才有可能擺脫「十八趴總統」的魔咒,在更堅實而廣泛的基礎上構築起自己的政績。

要打開台灣的悶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馬總統的思考及行事太過循規蹈矩,常常到了過度形式主義及僵固不化的地步,這也造成他習於照章行事及原地踏步,而難以變化步調。無論如何,馬總統必須體認,其聲望已經跌到無可再跌,再不積極振作,自己的八年任期恐怕將以「白忙一場」作收;而陪葬的,將是台灣的前途和國民黨的機會。要切斷「馬英九」三個字與bumbler 一詞的連結,不論是召開國是會議,或就教社會有識之士,或是誠懇呼喚人民的支持熱情,唯有拿出決心與作為,才能改變「政府失能」的事實。

忠言逆耳,但因為還有一絲寄望,所以我們以這個系列社論向政府提出建言。 (系列完)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nrytang&aid=809546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國家制度
2013/08/12 10:13

如果國家制度可以隨一個人說了算,

那才是大災難,

立法院、各級民代、各級公務員、媒體、名嘴都噤若寒蟬嗎?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11 07:35
溫厚傳家久。

Norm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11 03:22
為個案火速修改國家制度,只因個案當事人是支持反對黨的」-->說得很好,好人有時候是很蠢的,他就是,心中沒是非,也無大志,就靠運氣好當了小總統,我想他自己應該也不知道他自己有甚麼問題吧?連自己的問題在哪都不知道的胡塗人能被期待嗎?這也是為何垃圾黨可以掐著他,下屬不甩他,民間唾棄他的問題,加上他又沒有選到好的幕僚幫他一把,民眾只能自求多福.
湯含夷(henrytang) 於 2013-08-11 16:59 回覆:

批評馬總統是件令人難過的事,他有許多好的特質,我不相信他沒有能力與魄力,但許多作為讓我不解。

不過,與其他政客們比較起來還真是個好人,我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不知如何看待我們的總統。


寄居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08 10:58
這篇不錯。

FrankC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08 07:06
我覺得馬總統有權,但是不願好好利用權。在這個位置如果能夠多些權謀,很多事情會做的更順暢,但這不是馬總統的為人。人非完人,一定會有政策沒做好,但是overall,有誰能補救這個被前面兩個總統將台灣帶往向下沉倫的方向呢?

華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07 21:53

同意小肉球

你們把中間選民及年輕人抹綠的手法,和比民進黨尤過之

既得利益者的黨政軍們,離人民好遠好遠

騙選票能騙多久?人民不是傻子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支持馬總統
2013/08/07 05:03

引用文章以愛為名 - 兼致白衫軍

昨天在飛機上看電影還是電視 - 寒戰 ,我猜台灣人要的總統是電影演員,演出一個看起來有魄力,講話有力量的總統。

但是,演戲歸演戲。演到出來的,偏偏才是沒有能力的。


湯含夷(henrytang) 於 2013-08-11 06:56 回覆:

我想許多白衫軍是父母寵愛下長大的年輕人,在優渥的環境成長,自由慣了,不知軍隊的特殊性,不懂紀律的重要,不知尊重長上,以為現有的一切都是天上掉下來的。

謝謝你的支持。


當下達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06 23:10

現今台灣的民主雖看似混亂

我個人看來

雖不滿意 但仍有可取之處

所以 不同意見不但正常

更應該彼此包容

這點倒是蠻欠缺的

民主制度本來就不是聖君的思想

甚至其基本架構 非但講求分工   根本就有制衡的味道

其實 如果往正面來看  台灣相當有活力與創造力

這也是我們比對岸強的最重要地方

只是現代人通常比較短視及功利

不過恐怕也是比較難改的地方

 

當然 好的領導人  自然會開創出新局

相信我們對政府都有很多的期待 


生滅變異為真空 -- 直觀本然應萬緣

業識佛性衍萬法 -- 虛空窮盡於本心
本心惟中
諸法為界

光復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06 22:37
你還真當得是後,知後覺。不過還好!醒了。

當下達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06 20:18

慌亂或許有之

但是處此機緣改變制度未嘗不是一種契機

相信您我都曾當過兵

這次軍檢的確頗為離譜

我認為其實也很難苛責

因為受限於整體所處環境

但是竟敢提出那種起訴書

與其說是大膽敷衍  不如說是不同的思維模式

甚至是想先提綱挈領 再繼續偵查

這就是問題所在

他們的思想與行為是與現今的社會有所不同

連國防部長及三軍統帥都不認同

真不知這起訴書是怎麼出去的

而雖有類似民粹的操作

但並未偏離太遠

 

不如以此契機  認真思考國防政策 與 軍隊幹部養成教育

甚至未來的國防政策 

軍事只是政治的一環

台灣如何在世界舞台展現國力是值得深思的


生滅變異為真空 -- 直觀本然應萬緣

業識佛性衍萬法 -- 虛空窮盡於本心
本心惟中
諸法為界
湯含夷(henrytang) 於 2013-08-08 07:15 回覆:

我倒覺得軍檢的起訴太重,當兵時退伍前一天都不敢造次,因為知道軍紀與軍法的嚴厲,軍隊訓練、軍紀與軍法以打仗為目的,不能與一般組織相提並論,許多年輕人未思考軍隊的特殊性,自然產生不滿的情緒。

洪案是個意外,須檢討的只有行政疏失與紀律問題。洪仲丘因違紀被關禁閉,在禁閉室與其他人一起操練,未被單獨凌虐,不幸死亡軍方當然有疏失,但並非蓄意行為,因為沒有殺人的動機,現有證據只發現故意要關他,未發現故意加重他的操練。

洪案是許多不幸的意外案件之一,我朋友的女兒遭假釋出獄不久的歹徒殺害,若要追究政府的責任較之洪案更振振有詞,惡性未改的歹徒如何被假釋?法令與評估過程有無疏失?但傷心欲絕的父親未呼天搶地地控訴政府(大悲無言),洪家的行為則完全不同,我理解朋友傷心欲絕的痛苦無言,不理解洪家每一份子都可以面對鏡頭侃侃而談。

我們有見仁見智的看法,我的看法請您參考,您的看法我也會思考,感謝回應!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