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16 11:20:36瀏覽791|回應2|推薦34 | |
這個時代被資本主義與美式民主佔領了,人們以為公平的選舉可以「選賢與能」,也以為市場經濟可以促使企業將「產品與服務最佳化」,事實上呢? 如果一人一票、票票等值的選舉可以選賢與能,美國總統就不會是歐巴馬、克林頓、小布希…,美國公民之中比他們賢能的不計其數,但他們不會競選總統–賢能者不會彎腰拱手拜託大家投我一票,更不會故作謙卑地請大家給我一個服務的機會,萬一真有賢能者參選,選民也不會投票給他,因為多數選民喜歡巧言令色的候選人。 如果市場經濟可以促使企業將產品與服務最佳化,商品的品質問題就不會時有所聞,也不會發生功能與品質俱佳的商品,卻因行銷經費與手法不如人而無法搶占市場,或為了價格因素被市場淘汰的情況。 最近拜訪一家知名的日本公司,一位高階經理與我談到許多日本公司都遭遇了經營危機,例如:夏普、新力、松下…。他說:日本人太執著,要推出一個新產品,各項驗證流程嚴謹,例如,安全係數必須達到1.7才可上市,美、韓的產品只要1.2就推出了,所以日本產品總是喪失市場的先機。我說:確認產品穩定又安全之後才上市,日本企業沒有錯啊! 競爭的壓力驅使企業不斷創新,推出具備更多功能,但人們並不需要的新產品,再以行銷手法讓消費者以為不使用新產品就是落伍。為了獲得市場先機,產品研發與製造過程驗證不足;為了獲取利潤,儘量使用較低成本的材料–這兩個因素使得產品永遠不成熟,品質也無法理想。日本企業堅持品質與安全的最高原則,不為了搶佔市場而妥協,哪裡錯了? 一般以為獨佔事業無法把產品與服務做好,其實市場經濟的消費者所獲得的都是次佳產品,商業競爭的贏家獲勝的因素除了產品與服務的品質,「公關」、「行銷」與「業務」往往更為關鍵。產品與服務因競爭而推陳出新,雖然講究品質,卻永遠不會理想,因為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資本主義的「核心」,而「品質」,只是手段之一。 人們都中了資本主義與美式民主的毒,以為競爭可以使得產品與服務最佳化,卻忽略了企業參與競爭的目的是「利潤」。當組織與個人利慾薰心,或遭受壓力時,甚至會以欺騙與違法的方式推出劣質產品(例如福斯公司製造排廢造假之柴油車)。此外,市場競爭使得組織耗費大量資源於公關、行銷與業務,無法傾全力創造最美好的產品。 美好的產品與服務何處尋?在獨佔事業之中或有可能。 獨佔事業若有一位傑出又無私的領導者,就可產生美好的產品與服務,例如:孫運璿先生擔任總經理時期的台灣電力公司以及趙耀東先生擔任總經理與董事長時期的中國鋼鐵公司。 「專業」、「道德」與「良知」是美好產品與服務的先決條件,「競爭」只是推進的力量。對於企業而言,專業從來就不是問題,欠缺的是足以抵擋過度追求利潤的道德與良知。只有在獨佔事業,道德與良知才有可能主導組織的方向,美好的產品與服務才有機會產生。 附記: 寫這篇文章的動機來自於一篇刊載於《小英教育基金會》所經營媒體〝想想〞的文章–「教改潰敗二十年,從未深究檢討大考中心」,亦轉載於另一媒體〝報橘〞,更名為:「教改越改越爛,考題越出越落伍的大考中心都不用負責嗎?」,作者為《謝宇程》。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