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30 18:00:40瀏覽757|回應1|推薦31 | |
某日閱報,一則聳動的標題吸引了我的目光–「學測國文非選擇題 高分靠運氣」。我想,大學入學考試閱卷怎可能如此草率?詳細讀過後不禁掩報嘆息,這記者怎能如此報導! 年少時,老師與長輩們常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鼓勵孩子閱報,以「無冕王」稱呼記者,報紙一直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與知識來源。以前,報紙上寫的就是事實,所評析的就是事件真相,每天讀完報紙都感覺充實。但現在,讀報不再輕鬆愉快,必須謹慎思考、明辨真偽,因為報紙上寫的不見得是事實,許多報導都參雜著記者的個人偏見與報社的預設立場。 這篇報導以「近三年學測國文科非選擇題三閱份數比例過高」為題,輕率批評大考中心的閱卷品質:「評分不夠客觀」、「得高分要靠運氣」、「閱卷品質有問題」、「老師根本是亂改」。其所依據的只是兩位所謂的「專家」與「北一女林同學」、「建中黃同學」的個人看法,他∕她們都與學測有利害關係,甚至是當事人,評論怎會客觀? 我剛好對《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有些認識,該中心為了追求卓越,依據ISO 9001國際標準之要求將原本就十分嚴謹的品質管理系統重新建置與優化,也取得了國際驗證機構BSI(英國標準協會)的驗證合格證書。我曾代表BSI稽核該中心,對於大考中心為了將考試服務辦得盡善盡美、考試技術與時俱進而推行ISO 9001甚為敬佩。該中心是國家唯一的組織,沒有競爭者(註),也無商業利益可圖,推行ISO 9001純粹是自我要求,只為了提供完美又進步的大學入學考試服務。 這篇中國時報記者林志成的報導與事實完全不符,甚至有故入人罪之嫌,我稽核過大考中心,對其閱卷流程有所了解,正好可以為大考中心澄清事實: 中時記者林志成以「近三年學測國文科非選擇題三閱份數比例過高」為題批評大考中心之閱卷品質,完全是外行人說外行話。閱卷流程一、二閱給分差距超出規定範圍必須第三,甚至第四閱,這是保障考生權益的設計,三閱之比例與閱卷品質完全無關。非選擇題由「人」閱卷就要接受「主觀」的必然,三、四閱的設計就是將主觀的影響降至最低。若三閱之比例太低,可能是第一、二位閱卷者過於保守,以中間分數給分所造成;若題目較活,答案範圍就大,會使一、二閱給分差距較大之機率增加,造成三閱之比例提高。大考中心依據三閱之狀況隨時、立即管控閱卷品質,充分保障考生之權益。 以三閱比例過高抨擊閱卷品質既錯誤又膚淺。若非為了保障考生權宜,何需耗費資源將考卷一、二、三、四閱?請問批評者:改為一閱就好(三閱永不發生),如何? 除此之外,大考中心之閱卷流程與管控機制還包含:「評分標準作業」、「閱卷委員資格管制–國文領域之大學老師」、「閱卷評分原則產生作業」、「電腦隨機配卷系統」、「限制每日閱卷份數」、「副召集人與協同主持人即時監控與溝通」…等。試卷三閱只是專業又嚴謹的閱卷系統中之一環而已。 這則報導不僅不符新聞專業的要求,還有違職業道德,嚴重傷害了一個沒有犯錯的組織,以及在該組織中敬業奉獻的成員。這種報導在過去的時代很少發生,因為報人們都懷抱社會責任,有崇高的理想,編輯與總編輯嚴格把關,無中生有、誇大不實的新聞與評論無法上版面。但如今,媒體老闆以獲利為經營目的,記者誇大不實的報導也許正是上級所要求的,利益導向的媒體高層難以感化,在此呼籲良知尚存的記者們,「人在公門好修行」,媒體對公眾的影響不下於公門,莫為了自身利益而草率、偏頗地撰稿。
註:一般以為獨佔事業無法把服務與產品做好,其實自由市場的消費者所獲得的都是次佳產品,商業競爭的贏家獲勝的因素除了產品與服務,公關、行銷與業務往往更關鍵,也耗費了組織的龐大資源。「競爭」是否為促進品質的關鍵因素?我將另文撰述。 附記: ‧該則新聞報導之連結–「學測國文非選擇題 高分靠運氣」 ‧稽核員有保密義務,文中有關大考中心閱卷系統資訊均為該中心所發布新聞稿之內容。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