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21 20:54:50瀏覽10322|回應0|推薦0 | |
最近常應邀到各國高中擔任親職教育的講師,講題多半是「如何與孩子一同面對課業學習」之類的。 這樣的題目往往很吸睛,許多學校都告訴我,往常辦理親職教育時,前來參加的家長總是三三兩兩,會場冷冷清清,遇到這個主題卻是大爆滿狀態。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最關心的議題還是課業學習。 然而,在我的演講中,從不告訴家長可以教孩子哪些有效的讀書學習策略。我的主軸永遠只有一個,就是「信任孩子,別管太多」。
當貴人還是當鬼人? 一次演講會後,曾有一位母親前來回饋。她告訴我,以前,人家都告訴她要如何對孩子嚴厲、干涉、如何扮演一位虎媽,現在聽了我的說法,反而鬆了口氣。 為什麼鬆了口氣?身為一位有責任感的家長,無不關心自己孩子的課業學習。然而,許多家長沒有察覺的是,當自己為了孩子的課業煩惱不已、給予很多所謂的協助時,究竟是在關心孩子的課業,還是在處理自己的焦慮? 當家長對孩子的課業學習,有著永無止境的要求與擔心時,所做出的一切,往往不是真的在為子女好,而是想要降低或減緩自己內心的焦慮感而已。 當孩子的功課吊車尾,家長便擔心不已,連忙請家教、安排補習;孩子的成績在班上處於前段,則總是看哪一科比較差,要求他設法加強;孩子的課業成就已經夠水準了,則還要說服孩子花更多時間唸書,追求頂尖,好還要更好! 這樣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課業表現,似乎沒有滿意的一天,有著無窮無盡的期待與要求;他們的內心常是惶恐、慌亂與不安的。他們無法放心地信任孩子,其實是不夠信任自己有能力或有資格擔任一位稱職的家長。 父母想透過左右孩子的課業表現來安頓自己身為父母的焦慮,孩子感受到的便是一種情緒壓力。對進入青少年以後的孩子而言,這不但達不到影響孩子追求課業成就的效果,反而被當作妖魔鬼怪,避之唯恐不及。 孩子看到父母,就好像看到鬼一樣!於是,想當孩子的「貴人」,卻變成了「鬼人」。
關於孩子的課業學習,現代父母應有的體認 看到這些焦慮的父母,我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安撫他們內心的慌亂。回想我的成長過程,父母也對我的課業擔心、煩惱過,也為我做了很多我認為並不需要的安排。不只在課業上是如此,在成長過程中的各個層面都可以是父母擔心的焦點。 就是因為天下父母心,父母便更應該學習用正確的觀念以及有效的方法,來與孩子一起面對課業學習。堅持用過時或錯誤的方法,只會持續帶來錯誤的結果。我認為關於孩子的課業學習,現代父母應有以下的體認: (一)課業學習常是親子關係破裂的導火線:許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學校唸書後,與孩子的話題開口閉口都是課業。現在的孩子有著許多壓力與煩惱,而課業學習永遠居生活壓力之首。當孩子在學校面對課業挑戰已經夠煩躁了,回到家想放鬆心情,卻又得面對父母在課業學習上的關切、要求或嘮叨。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安慰、支持與讚賞,卻是貶抑、指責與批評;逐漸地,孩子開始不想與父母說話,或者面對父母便湧上一股無名火,親子關係逐漸走向破裂之路。 (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逐漸減弱中:孩子的成長歷程,就是一段由依賴到獨立的過程。青春期的孩子,便明顯處於依賴與獨立之間來回拉扯的時期。此時,孩子渴望自己做決定,也期待父母成為那最有安全感的情感後盾。於是,父母會發現,那個過去凡事聽話的孩子變了,有了自己的主見,甚至會違逆與反抗父母。許多父母不習慣、也不能忍受這樣的改變,想把孩子抓得更緊。事實上,孩子大概從進入國小高年級起,父母對他們的影響力便持續在減弱中。由依賴到獨立自主,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要走向的道路,這是一種自然發展的過程,父母只能順應、接受,然後在教養方式上做出調整。 (三)父母不可能代替孩子讀書學習:許多家長見到自己的孩子讀書學習不講究方法,便急著去學習各種讀書策略回來教導孩子;或者把孩子的課本或講義拿起來好好鑽研一番,以能夠在孩子放學後,幫孩子溫習一番。事實上,結果往往都是事倍功半。我從不告訴家長有什麼好的讀書學習策略,因為,讀書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非得孩子自己主動投入精神與時間才行,父母是無法代替孩子上課、溫習功課與考試的。過度地幫孩子做任何介入或安排,只會讓孩子無法為自己的讀書學習負起責任而已。 (四)課業學習是個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整體展現:應付課業學習的挑戰,需要的不只是認知能力,理解、歸納、分析、記憶與邏輯推理能力是基本的;除此之外,還需要在動機/情感、學習任務、時間管理、學習環境與求助資源等方面下功夫才行。當孩子感到課業挫折時,他得想辦法提振自己的士氣;當孩子有太多的生活瑣事時,他得思考如何妥善安排時間;當孩子遇到課業疑難,他得去請教同學或老師,這考驗著他的人際技巧。所以,課業學習的表現關乎著整體自我管理功力的展現,早就超出父母所能干涉或教導的範圍了,父母只能給出空間,讓孩子自行去摸索與發展出這些能力。
別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身長在一個極度重視課業學習表現的家庭中,父母從小便為我的課業學習做了許多安排。有一些對我有幫助,也有一些現在想來根本不需要,但我仍然感謝父母對我做的一切。 在那個還有高中聯考的時代,國三畢業後緊接著是高中聯考。還記得聯考前的一個月,一向用功且成績優異的我,突然間變得莫名地不想念書。當時的我鬱鬱寡歡,整天像個遊魂似地在家裡晃來晃去混時間。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只知道心中焦躁得很,說什麼也無法讓自己重拾書本。 父母見我這樣,從沒唸過我一句,甚至沒問過我到底怎麼了。每天晚餐過後,我的父親便帶我去看電影,看完電影後就是吃宵夜。 就這樣,父子倆看了整整兩個禮拜的電影。有一天早上,吃過早餐後,我便拿起書本來開始唸書了。我擬定了一份讀書計畫表,徹頭徹尾地投入課業複習中。經過最後兩個禮拜的衝刺,我考進了第一志願。 至今,我仍然不知道當時的我怎麼了?但是,我卻永遠感謝我的父母,在那段期間給了我無限的時間與空間去調整自己,不過問也不干涉。我知道他們心裡也很焦慮,但他們用完全信任的態度,陪伴著我面對那段心情低落的時光。正是那份信任與支持,成了我最終再度振作起來繼續衝刺的力量。 親愛的家長,面對孩子的課業困境,有時候不做什麼比多做什麼來得有力量。沒做什麼並非代表自己是不盡責的家長,而是一種對孩子的信任,相信孩子可以用自己的能力因應課業挑戰,也將課業學習的責任完全地交還給孩子。 相反地,在課業困境中的孩子,要面對沈重的課業負擔已經夠惱人了,若回家還要面對父母的期待與要求,每天聽著那些他早已明瞭的道理,那壓力肯定會是加倍的,直到他無力招架。父母的關切與干涉,常常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成為Google無法取代的父母 過去,親族長輩是授與孩子生活必備知識與技能的來源,尤以父母為主要傳授者。近代學校教育的興起,逐漸取代父母的角色,成為訓練孩子具備謀生知能的主要管道。這幾年,拜網際網路與雲端智慧科技所賜,所有的知識、學問與技能,幾乎都可以由網路中獲得。因此,現代與未來的學校教育,學習「如何學」比「學會什麼」來得更重要,這也是學習輔導與諮商強調的精神。 當網際網路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知識與學問的主要獲取管道,打破了時間、空間甚至語言的隔閡,知識的取得是如此簡單、快速;那麼,父母在孩子的讀書學習上,究竟還能提供給孩子什麼?有什麼是只能由父母給予,且是任何搜尋引擎都無法取代的? 答案很清楚,就是態度、價值、愛與勇氣等抽象的成分,而這些看不見也不容易說清楚的,卻是滋養孩子邁向成長與獨立的養分,也是孩子面對課業學習挑戰,追求課業成就必備的能量來源。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一些原則性的做法,一點一滴地為孩子注入這些成長的養分,包括:
事實上,當孩子越長越大時,面對讀書學習這檔事,根本不需要父母為他們做些什麼、幫些什麼;他們要的,只是父母的信任與全力支持,如此而已。 (本文撰寫於2014年12月16日)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