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是促進連結,還是阻斷連結? ——數位時代父母的3C教養難題
2020/06/08 16:38:31瀏覽4262|回應1|推薦17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zh/photos/censorship-limitations-610101/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以前在學校擔任行政主管時,常需要去各班巡堂。最常見到的,就是學生上課時的百態。有的專注有神,有的無精打彩;有的猛抄筆記,有的意興闌珊。當然,還有交頭接耳、傳紙條的。而當時,最常在教室後排看到學生,在桌面下偷滑手機。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邊盯著小螢幕邊笑,殊不知後面還有一隻銳利的眼睛緊盯著。

我常想,要是我是學生,又坐在教室後排,手機放在身上,真的很難不分神去點個兩下。果然,大人也沒好到哪裡。我到各校的研習場合向老師分享時,上面講得口沫橫飛,下面有人也滑得不亦樂乎,比學生更加明目張膽。

--

教室裡的下課時光

但真正令我憂心的,是孩子們下課的時光。

我時常在週末假日到各校去帶中學生的工作坊,一整天的課程,總有幾次的下課休息時間。大約十年前,孩子們在下課時,不是補眠休息,就是閱讀自己的書籍,更多的人是在打屁聊天。

而最近幾年,下課的光景不一樣了,總是一片靜默,因為人人都在低頭滑手機,連我也不例外。只有在玩連線遊戲的孩子,才會偶而發出比較激動的聲音,不然,教室真的很安靜。

這一點也不像我記憶中下課時光呀!

我向教育現場的老師們求證,他們也有同樣的觀察,為此感到憂心忡忡。有位老師告訴我:「孩子們下課時只顧著滑手機,也不聊天,教室一片寧靜,根本不像下課。」。

這便是3C及網路盛行後,不知不覺帶來的問題——排擠效應,當孩子將下課時間花在滑手機時,便排擠到與同學之間的正常社交互動。

然而,下課時間就該打打鬧鬧、閒聊胡扯呀!別小看這短短十分鐘,群體互動是學校學習中的重要環節,透過打鬧胡扯或有創意的遊戲,正在培養孩子各種應對進退的人際互動技巧。

--

小小螢幕讓邊緣的孩子更加邊緣

當小小螢幕阻隔了你我的真實接觸,下課時社交學習的附加價值便不復存在。這對大多數的孩子,也許影響有限,但對班上本就格格不入的邊緣人,可能就會變得更加邊緣。

試想,當我在班上的人緣不佳,我又不知道如何與同學打成一片時,下課這短短十分鐘,將會是我相當難熬的時刻,可能比上數學課還痛苦。而當一機在手,我如釋重負。我可以不管外面發生什麼事,專心遨遊在網路世界中。

現代人化解社交尷尬的簡單方法,也是低頭滑手機。這幾乎在任何場合都會發生,大家都顯得很忙,也不用耗費心神想話題,手機的發明簡直神助攻。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那位老師說。

「自從,學校執行上學後手機統一保管的政策後,下課時間,又恢復吵吵鬧鬧的光景了。」她說:「這才像下課嘛!」

所以,某種程度,我贊成學校在上學時段統一保管孩子的手機;只有在需要用到手機的學習活動,或者需要與家人做重要聯繫時,才能使用手機。

--

真正的朋友在哪裡?

曾經有兩個青少年孩子,在晤談中告訴我,透過網路,他們找到「真正的朋友」。

這兩個孩子,都就讀高中。一位過去功課很好,上高中之後,便一落千丈。老師和家長都觀察到,是玩了一款名為「英雄聯盟」的網路遊戲所致。

「老師,你不懂英雄聯盟的好!我和我的隊友團隊合作,過關斬將,它讓我們充滿凝聚力。」我沒玩過,我確實不懂,我聽著他興奮地描述:「我們打算以後一起組隊參賽,以後要成為真正的電競選手。」

他告訴我,他的隊友,才是真正在乎他的人。

另一個孩子,剛上高中沒多久,就受到班上同學排擠。起因於,他常會用各種方式騷擾同學,像是講不雅的笑話,惡作劇捉弄同學,或者打電話騷擾女同學。漸漸地,沒人要理他,沒人想跟他同組,他成了班上的邊緣人。後來,也不太想來上學,出席率相當不穩定。

「我才不在乎他們怎麼看我呢!」在一次談話中,他這麼告訴我。

「老師,你知道嗎?我臉書上的網友上千,IG上追蹤我的人,我都數不清了,前幾天,我們還約出來網聚。」

我聽了簡直目瞪口呆!這個在班上人見人厭的高中生,竟然是個網紅?

不過,他說的是事實,我上網搜尋他的帳號,好友人數果然驚人。

「他們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這兩個孩子,都在網路世界中找到自己「真正的朋友」。他們的共同點是,在同儕團體中,是邊緣人物。對他們而言,虛擬世界的友情很真實,真實世界的友情很虛假。

--

搭起一座橋,也築起一道牆

我慢慢可以理解,他們在虛擬世界裡越陷越深,而與真實世界越趨脫節的原因。網路世界幫他們搭起了一座橋,建立起令他們有歸屬感的友誼,但同時也築起了一道牆,阻斷了真實世界中的人際連結。

這也是一種排擠效應。當你花過多心力在經營虛擬世界的人際關係時,便可能忽略了在你身旁,那些與你有真實互動的家人或朋友。於是,你開始在真實世界中顯得形單影隻,而更渴望進入虛擬世界找網友取暖。

這些案例,提供我去思索孩子的3C使用與教養問題。手機或3C網路可能創造連結,也可以阻斷連結;可以幫助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更加緊密,也可能屏蔽了真實世界的社交生活。

--

是促進連結,還是阻斷連結?

數位時代父母的3C教養難題,分別落在「量」與「質」兩大向度上。量的方面,是開放給孩子使用網路的時間、時機、頻率、次數……等,該如何拿捏?質的方面,則是孩子接觸到的網路內容與3C裝置為何?

如果你問我,數位時代父母的3C教養策略是什麼?我必須誠實地說,大家都在試,目前沒有最佳的成功方程式。但是有一個重要的判斷依據,那就是,請去思考:

「當提供孩子使用3C網路的機會時,孩子究竟是透過數位媒介,與真實世界的人事物,創造有意義的連結;還是與身旁的家人朋友,及自身的重要任務漸行漸遠?」

如果是前者,你可以適當開放,甚至鼓勵孩子使用;若是後者,就需要我們及早設限,並予以協助,因為,那可能是走向網路沉迷的警訊。至於為什麼會走到後者的這般田地,這不只是手機網路本身的問題,這又是另一個複雜的話題了。

(本文撰寫於2020年6月8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TG頻道: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t.me/ALguidance)

--

★著作:

從知道到做到:關於那些想做卻又做不到的小事》(謳馨出版,2020)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ng711&aid=138074265

 回應文章

甜水窩蜂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6/13 03:41
手機丶網路遊戲容易令人沈迷,別説小孩,連大人都很難自我控制。

家長的以身作則很重要,帶子女走出戶外丶安排play dates, 桌遊互動,家長也可以接觸子女的電玩,從各方位拆掉那座牆,建立起新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