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1/21 08:04:54瀏覽6121|回應0|推薦14 |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photos/school-study-learn-books-read-2051712/)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我遇過許多家長,都有著擔心孩子不肯唸書的煩惱。 他們常問我:「孩子不喜歡唸書,好說歹說都不聽。到底要怎麼做,孩子才會想通,願意用功向學呢?」 這讓我想起,有許多在學習上欲振乏力的孩子與我分享,自己其實也很想好好唸書,但就是坐不住、靜不下來、讀不下去,也感到很氣餒。但父母往往認為他們放棄學業、消極懶散。 而每當父母對他們說教時,只會讓他們對學習感到更厭倦。孩子們說:「他們越是碎碎念,我越是不想唸書!」 -- 放棄吧!別再說教了! 對家長而言,最頭痛的就是孩子對讀書學習興趣缺缺,總要三催四請,甚至祭出河東獅子吼,才願意進書房,而且還很不甘願。而同樣的場景,每天都要出現。所以,他們多期待,孩子有一天會「想通」。 如果你想對孩子曉以大義,通常,失敗的機率很高;而且,如果這麼做會有效,早就不需要再做了。 所以,別再說教了!你越念,孩子只會更厭惡學習! 「可是……」我知道你想說什麼。如果不說教,又不知道該怎麼做好;如果什麼都不做,又凸顯自己是個失格的家長。到頭來,拼命講道理、碎碎念,只不過是大人自己在安慰自己罷了。 -- 學習動力低落,因為不相信自己學得好 一個人對讀書學習缺乏意願、意興闌珊的原因很多。絕大部分與過去在讀書學習上累積的挫敗經驗有關,也就是,對學習這件事有著負面的情感連結,包括:
當然不只上述這些。想一想,如果你本來很想去完成一件事,但過去的經驗告訴你,執行的過程會困難重重、鳥事不斷,甚至努力了也沒好結果,你當然會遲疑退縮、一拖再拖。 那麼,再想一想,對一個本就厭倦學習的孩子,家長的勸說,到底是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正面情感還是負面情感呢?答案很明顯,孩子只會更加痛恨學習。於是,你好說歹說、說破了嘴也沒用。 不是孩子不能理解你說的,而是,當我們對孩子講道理時,裡頭總是隱藏著許多否定、批評、指責與怪罪,而讓孩子不斷感受到「我不夠好」、「我很糟」、「我做不到」或「我不被喜愛」等。為了逃避這些痛苦,當然會與讀書學習保持距離,以免再次受傷。 你會說:「孩子真傻!他只要用功努力,獲得好成績,大人就不會指責他了呀!」 對許多學習低動力的孩子而言,他們已經不相信自己能夠學得會、考得好,或者有好的學習表現。內心深處的無力感讓他們知道,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現況。因此,遠離痛苦唯一的方式就是不要去接觸;顯現在外,就是家長常看到的,對學習總是抱持消極與擺爛的態度。 -- 引燃孩子學習動力的兩大回饋重點 如果要有效引動孩子的學習動力,必須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可以「做得到」、「學得會」、「達到預設目標」而有成就感,連帶著覺得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而感覺到自己是重要與有價值的。特別是,自己的努力能夠被看到,被讚賞,而感覺到被支持與被接納。那麼,即使學習的過程再辛苦,孩子也會願意堅持下去。 身為家長,我們很難左右孩子在學校裡求學時會發生什麼事,但是,我們可以透過給予孩子適切的回饋,幫助孩子引燃對學習的內在動機,包括了兩大重點——表達關懷以及肯定欣賞。 你是否曾經聽孩子訴說過,他在學習上的痛苦、瓶頸與煩惱,以及對學習的厭惡、無力與痛苦?大概很少,因為,大人總是不想聽,於是,久了,孩子也不想講。 所以,你需要主動去關心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困難,以及對學習的感受。找個時間,坐下來,問問孩子:「讀書學習的哪個部分讓你感到困擾呢?」、「對課業學習感到最痛苦的地方是什麼呢?」、「是什麼卡住你了呢?」,同時,聽聽孩子怎麼說。就只是聽,絕不否定,更不需要講任何道理。 這麼做便會讓孩子感覺到有人願意理解他,在讀書學習上,自己不再是孤軍奮戰的,而是被接納與受到關懷的——這正是一份正向的情緒感受。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找機會肯定孩子,特別是聚焦在那些「有做到」與「做得到」的時刻。比方說,孩子不會每天都消極擺爛,如果有主動溫習功課的時候,那怕時間很短,都要立即予以肯定;又像是,孩子不會每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若偶有一次比平常出色,也要立即予以肯定。 這樣的回應方式,稱為「自比式回應」,也就是將比較的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自己和自己比,而是不是和別人比。最終,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表現與進步,是有被父母看見的,於是孩子也會願意欣賞自己,願意相信自己是有可能做得更好,而願意繼續花心力在課業學習上。 -- 幫助孩子創造對學習的正向情感體驗 如果孩子願意勤奮向學,肯定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正向的情緒感受。而講道理與不斷地催促,只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痛苦與壓力。 不是每個孩子在學習上都能一帆風順,更不可能每個孩子都是全班第一名,因此,父母的回饋就相形重要,特別是在孩子的學習遇到困頓,並感到挫敗時,適時給予關懷,並看見孩子的難得與不簡單之處,總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重視與被支持,這會是孩子能夠再度站起來,繼續投入學習的動力來源。 也許,孩子的課業表現仍不理想,但孩子只要不放棄學習,離開了校園,孩子仍然能夠因為對學習保持熱情,而透過學習為自己打造美好的人生。 (本文撰寫於2019年11月21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 ★著作: 《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圓神出版,2019)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