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書為自己,也別忘了別人—找到兼顧自我與他人的課業學習價值
2017/03/05 20:47:17瀏覽7499|回應0|推薦7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長期以來,我投入課業學習輔導與諮商的實務工作中,最具挑戰性的議題,就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學習動機——更積極地面對課業學習挑戰,並且更為投入與堅持於學習活動中。

對於課業學習成就的來源,我時常與孩子們分享一個簡單的公式:

成就=動機×技能×練習

課業學習表現的好壞,取決於三個要素的加成。首先是「學習動機」,也就是對於課業學習懷抱熱情,認同課業學習的價值,擁有提升或改善課業表現的意願。而「技能」指的是學習策略,也就是是否採用高品質的讀書方法或展現有效率的學習行為,來增進或改善學習成效。最後則是「練習」,也就是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反覆的演算、複誦、思辯、閱讀與表達等。

事實上,這個公式套用到所有追求卓越的技能領域都適用,動機越強、技能升級且練習越多,成就表現就越好。而學習動機是所有學習活動的起點,有著強烈的學習動機,便會願意投入更多時間練習,並思索如何改善學習策略以提升學習成效。

--

在我過去的文章中提到,學習動機一方面來自於孩子對於課業活動本身或結果有著正向的感覺,這很大部分取決於學科本身是否有趣或老師的教學方法,以及孩子是否在學習上有著令其滿意的成就表現經驗。另一方面,則是孩子如何看待課業學習的價值。

我們會為某事投入心神,是因為這件事被我們認定為有價值。我們幾乎可以找到任何行為背後的價值,也就是,我們預期做這件事能為我們帶來好處,或者體現某些意義與目的。

我常問孩子:「讀書學習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情,那麼,為什麼要來學校讀書學習呢?」想探討的就是孩子對於課業學習的價值有什麼想法。

當我進一步探討各階段孩子課業學習的價值時,發現,孩子對於「為什麼來學校讀書學習?」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多元,而且是相當個人化的。也就是說,學生願意投入學習活動的背後,並沒有絕對或單一的理由只要孩子認同這份價值,且對孩子本身有意義,便能夠在孩子的學習動機上扮演關鍵的驅動力量。

因此,我在學習議題上的一個努力方向,正是幫助孩子們找到支持自己讀書學習的「個人化深層動力來源」

--

最近閱讀《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這本探討關於「一個人如何對某些領域有著持久的熱情與堅持到底的毅力」的專書,作者Angela Duckworth從大量對卓越人士的訪談與研究中發現,擁有恆毅力的人,多半深深認同自己正在從事的事情是相當重要的——持久熱情的底下有著一個或多個「目的」(purpose)在支撐著。

作者進一步歸納,這些目的的來源主要有二,一個是只與自己有關連的,稱為「自我導向目的」(self-centered purpose),另一個是「他人導向目的」(other-centered purpose),亦即與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有著連結,如家人、朋友、社群、或者人類全體的福祉等。

從孩子表達出來對於課業學習價值的觀點中,也可以發現這兩種典型。有些是自我導向的,如:

「考試成績優異讓我很有成就感」、

「獲得新知本身令我感到興奮」、

「我喜歡難題被解開的感覺」、

「用功讀書考上好的大學可以幫助我找到好的工作」、

「透過讀書學習可以幫助我實現自己的理想」……等。

還有另一些是他人導向的課業學習價值,包括: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我要好好唸書獲得好成績」、

「只要能夠考上國立大學,在家族裡就能光耀門楣了」、

「如果我的功課變好,我就有勇氣去追求我心儀的對象」、

「如果的成績進步,我能幫助班上整體平均成績提升」、

「為了與更多聰明絕頂的人來往,我要努力考上頂尖大學」、

「為了幫助更多人,我要用功讀書進入某個大學校系學習」……等。

Angela Duckworth發現,同時擁有自我導向與他人導向目的的人,最能對自己熱情的事情堅持下去——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越不容易放棄,也越有使命感。

這項研究結論或許也可以套用到課業學習動機上。一個學習者對於堅持投入課業學習中所秉持的價值、意義或目的,不應該是單一的,可以是多種的,最好是同時兼具自我導向與他人導向性質的,而這兩者可以獨立不互斥。

--

有個孩子曾經與我分享,他之所以努力唸書,是因為想要進到一個可以幫助他人的科系就讀,這是為了經世濟民而奮發向學;同時,他在研讀課業的過程中,屢屢因為獲得新知或解答疑難而體會到無比的喜悅、興奮與成就感,於是有了繼續投入學習的動力。

連結到我自己的經驗,自從我開始規律寫作後,我要求自己每週要能至少產出一篇文章(好吧!我承認我常沒有做到!)。

由於靈感不會每天都找上門,每當對寫作提不起勁,想要偷懶時,我便會同時想到,一旦我開始寫作,常能進入一種忘我的「心流」狀態,我十分享受這種感覺;而若作品能夠觸動讀者內在、引發共鳴,並獲得正向回饋,我知道我的努力對世界是有貢獻的。

於是我又繼續敲起鍵盤了!

或許,課業學習的價值也最好能同時與「個人」,又與這個世界中的「他人」有所連結,驅動個人堅持投入學習的力量才會更足夠。

--

過去,我們總是告訴孩子,唸書不是為了父母,更不是為了老師,而是「要為自己而讀書」,自然有其道理。

然而,在人類的群居生活裡,任何行為不可能與他人無關。去找尋一個能超越自我並與更廣大的他人產生連結的目的或意義(也就是利他動機),或許對於某些行為更具有強大的驅動力量。

下一次,當我準備與孩子們討論課業學習價值這個議題時,我不只會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來學校讀書學習?」,還會進一步與孩子一起探究:「在這些理由中,哪些是與自己個人有關的?哪些是與他人有關的?哪些則是對他人有貢獻的?」

「恆毅力」的研究給了我們一個相當有價值的啟發。在個人與他人雙重價值的驅策下,孩子將更願意積極面對自己的課業讀書任務,更願意檢視與採用有效的讀書學習策略,並且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力氣於研讀課業中。

(本文撰寫於2017年3月5日)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學校輔導教師,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 / 陪孩子走一段學習路(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最新力作《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新書上市中!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ng711&aid=9447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