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7/08 14:31:00瀏覽10990|回應0|推薦12 | |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與好久不見的好友仲允再碰面,我們都進入婚姻了。本來「結婚怎麼都不通知?」這樣的話,正要脫口而出,但發現自己結婚時,也沒通知對方。 聊起婚後的生活,仲允面有難色。他說: 「我也說不上來哪裡有問題,但就不是很快樂。其實,我太太很體貼,也很獨立,雖然生活習慣與我有些不同,但我們相處起來也都算和睦。只是,我最近一直感覺到在婚姻中有些辛苦……」 我繼續靜靜地聽他說。 「我太太最近會跟我抱怨一些事情,像是,我太忙了,沒太多時間陪她,或者,夫妻倆好久沒有一起出去走一走了,或者,現在的生活都圍繞著孩子,都沒有兩人獨處的悠閒時光……」 「每次聽到太太這樣講,我心裡都會有點火。工作忙碌也不是我願意的,有了孩子本來就會沒自由呀!可是,我又不知道該怎麼把我的想法表達出來……」 -- 「為什麼難以表達?」我想知道他被什麼卡住了。 「唉!我也不知道。應該是說,太太抱怨的也沒有錯,而且,我知道她應該不是針對我,更不是數落我,就是在苦悶的生活中發點牢騷罷了。跟她計較這個,好像顯得我度量不夠。」 「既然是這樣,為什麼還會覺得『心裡有點火」』呢?」我直覺想到,這個「有點火」的感覺,正是好友心中糾結的點。 「我不知道……」 我觀察到,仲允嘴裡雖這麼說,但似乎設法在體會那個「有點火」的感覺。 「到底要我怎麼做,你們才會滿意?」仲允脫口而出這句話,我有些嚇到。他繼續解釋:「我當時腦海裡,就是不斷浮現這句話:『到底要我怎麼做,你們才會滿意?』」 我有些不解:「你覺得太太對你不滿嗎?」 他連忙搖搖頭:「不!沒有,她常說,能夠和我結婚,是她的福氣!」 「那麼,是什麼讓你還會這麼想?」 「我覺得......我已經很努力了,但怎麼做,好像就是不夠?」 「不夠?」 仲允點點頭。他告訴我,結婚後,他盡力扮演一個好老公的角色,除了在事業上奮鬥外,對家庭也盡心盡力;孩子出生後,更是努力撥出時間陪伴孩子。聽他的描述,我知道他對家庭很有責任感,對太太也是相當體貼。 「但我不知道,我都做到這種地步了,為什麼還是無法讓人完全滿意?」 我似乎明白了,仲允很渴望在太太面前,做一個一百分的完美老公——應該是自我要求想到達無懈可擊的程度吧!他是這麼想,也努力實踐,因此,每當太太有些抱怨,也許不是直接針對他,他便會感到一股怒意——或許還摻雜著挫敗、不被理解、委屈,抑或無力。 -- 「除了跟太太相處有這種感覺外,在其他事情上呢?」 仲允想了想,眼睛亮了起來,他說:「你沒說,我沒想到。我發現,在工作上,或者以前唸書的時候,也是會如此。像是,我覺得我已經為我們單位做了很多了,但只要聽到同事稍微抱怨,我就會很生氣,心裡很不平衡。還有一次,在大學時代,我負責辦理班上的旅遊活動,我忙了好一段時間,但仍然會聽到一些不滿的聲音,我氣得很,即使大部分的人,都是肯定我的表現的。」 好像,只要是仲允用心付出的事情,就期待要獲得他人百分之百的認可才行。仲允接著說:「我知道這很荒謬,但我就是希望自己百分之百的完美,就算是百分之九十九,我都會不開心!」 我心想,那麼他的生活一定常常不開心吧!他低下頭,沈思了一會兒後開口:「嗯……大概,從小時候起,就是這樣子了吧!」 「從小,我的課業表現優異,其他方面也樣樣強,總是獲得學校師長或同學的喜愛與讚賞,也因此,我樂在努力成為一個好學生。唯獨,在家裡,我的父母雖然也誇獎我,以我為榮,但總是覺得我還可以更好……」 我十分佩服仲允的覺察能力,他已能連結到自己的童年成長經驗。他還跟我說了很多小時候的事,隨口向我舉了幾個例子,父母常這樣對他說: 「考99分雖然很棒,但如果能考100分就更好了。」 「你的身高雖然不算矮,如果可以長到180公分就更完美了。」 「你的成績雖然很優秀,不過你表哥可是資優班的呢!」 「你參加演講比賽很好,那個誰我聽說他以前是辯論校隊呢!」 就連長大了,也常接到父母的電話: 「你的工作收入都很不錯,就是身材一直在走樣,要好好保養!」 「我知道你存錢的速度很快,不過我聽說你堂哥在某間公司年收入將近200萬。」 -- 仲允的父母,從小常用「我知道你表現得很棒,但如果可以再……就更好了!」這種句型來回應他的任何表現。這讓仲允感覺到自己是值得被肯定的,但卻永遠不夠好。如果父母針對孩子的表現,總是告訴孩子,還有進步的空間;不然就是提醒孩子,還有人比你更好,那麼孩子很容易就會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 仲允無力地說:「我一直想當父母心中那最完美的孩子,但卻永遠做不到!」 難怪,仲允長大後,會如此在意自己的表現是否符合他人期待。換句話說,他是活在他人期待下,渴望自己的表現毫無瑕疵。於是,他容不下任何的批評或指教,他人中性的回饋也很常被解讀成「是我不夠好」。所以,他很容易感覺到別人對他吹毛求疵,事實上,是他對自己吹毛求疵。 我試著把我的觀察,告訴仲允。他聽了之後,嘆了口氣,說:「是呀!小的時候,我總是在證明給我父母看;長大了,我則是在證明給我的太太看。這輩子,我的努力似乎都是為了向我愛的人證明『我已經夠好了』。真不知道,要證明到什麼時候?」 -- 人生的苦,常來自於「想要的得不到」。不論是關係、感情、財富、地位、機會、體驗……等,你若渴求不得,特別是,別人擁有而你卻沒有,你都會痛苦萬分。仲允的成長經驗讓他內化了父母的期待,為自己創造了一個100分完美角色的目標,他與原生家庭父母的互動模式,讓他以為所有的人都期待他能表現完美。 問題是,這個100分的完美角色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境界也根本達不到。他的所有努力,其實都只是想回應父母的要求,想向父母證明自己已經夠好了,若求不得,就會向其他人身上要。 然而,如果他沒能明白,他早就已經夠好了——也就是充分的自我認同,無須向外證明——最終,就只會挫敗收場,繼續在不同的人際關係裡,去尋求認同,以彌補那些父母沒能好好給他的。 -- 他問我怎麼辦?我說我也不知道。伴侶之間的問題百百款,解法也有千萬種,沒有一套簡單的萬用策略能應付所有的問題。 幸好,仲允是個能夠充分自我覺察的人。於是,當這樣的感覺浮現時,他可以更快辨認出問題在哪裡,而不會遷怒到太太身上。當然,他若能與太太真誠地分享與討論自己的發現,讓太太更理解他的困境卡在哪裡,也許會更好。 但最終還是要回歸自己的身上,當有一天,他不再需要向外尋求認同時,就是準備好切斷依賴、走向獨立的時候了。到時候,他就不會為這種事煩惱了。 但這條路頗為漫長,還得慢慢走下去。 (本文撰寫於2019年7月8日;文中案例為真實故事經充分改寫) 作者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 演講/課程/工作坊邀約申請連結:https://goo.gl/FxHc7i E-mail:heng711@hotmail.com FB粉絲專頁:陳志恆諮商心理師(https://www.facebook.com/ALguidance) 著作: 《叛逆有理、獨立無罪:掙脫以愛為名的親情綑綁》(圓神出版,2018)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2017) 《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2016)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