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影欣賞心得-善意的背叛
2007/12/13 23:48:59瀏覽1114|回應1|推薦20

片中描述一位婦人因為外在和內在及精神上的壓力造成某些方面的緊張及強迫症,並試圖在這些影響之下忘掉某些不想回憶起來的事情,對於電影片中的時代並沒有表現得非常經楚,因此這會讓人想到佛洛伊得的精神分析及其中的探究。

    佛洛伊得對於心理層面的建構是從小嬰兒而出生開始,對於母親的眷戀父親的權威產生所演變岀的伊底帕斯情節接下來還會受外在世界環境教育或是所吸收到的事物形成腦中的某些概念及影像成為潛意識裡的某些基礎概念。片中的女主角生活在冬天時就下雪到無法外出只能整個冬天都呆在家中過無聊的地方,而且父親生意失敗的打擊、姐姐和母親感情不好感天都是僵局及最喜歡的朋友無法沒有表達出對自己的真實情感,造成他在某些思考上就被一層觀念包覆住,也影響了他在人生之後的階段所表現的行為、語言及思考模式。

    拉剛將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和佛洛伊得的精神分析學結合起來,建構岀他自己的結構主義精神精神分析學體系並提出了《鏡像作用》

鏡像與自我的形成

鏡像階段發展

1.          嬰兒在母親懷中見到了自己的影像,卻將他當作一個現實的事物,自己可以與之遊玩的對象,此時還不能區分自己與外界其他對象區分開來。

2.          能區分母親與母親的影像。嬰兒可以把影像從他人中,從他人的現實中區分開來,但還不能區分自己與自己的鏡像,無法認識自己。

3.          嬰兒終於發現鏡像就是自己的影像,並對此鏡像產生了自戀的認同。

由此而知,兒童透過潛在性的東西(光學影像)認識自己的同一性,而不是透過自己自身的身體獲得自身的同一性。對於在鏡中認識的想像自己產生誤認,自我永遠是主體一個「異化」和「疏離」之部分。就像一條無限接近零但永遠達不到零的關係,兒童的自我概念永遠不會與他的存在切合。因此主體對任何對象的理想認同,都是一種『想像的』關係。

並從精神分析中探討語言的作用,語言使每個人將自己是為獨立存在的條件,同時使我們和客觀事物之間造成分裂,語言粉碎了我們在鏡像階段對自我的認識。

    語言造成兩種「我」的分裂,一是作為說話主體的我,一是在句中作為語主的「我」這兩種我永遠無法統合一體。

    當主體和言語活動有困難時,語言的出現帶原始的壓制,導致了潛意識的產生。在語言中建立一個理想我,主體將自己從語言中分離出來。

    影片中的女主角開始無法認識自己,他不知道自己的某些他試圖遺忘不想回憶起的事情,而協助他的醫生則幫他找出這個答案,藉由對語言反應的小遊戲、聊天的對談、互動等等來找尋答案,也從影片中得知,雖然她一直試圖遺忘,但是在她心底深層的潛意識對於相關的問題仍然是有反應的。

    總而言之,這部影片探討了一個案例及醫生試圖嘗試以一種新的觀念,經過研究和病人的互動已達成他對於精神分析上的新發現,也讓人們對於這類的知識有另一層新的理解。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len2004tw&aid=1452567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好像
2007/12/16 14:41

好像很好看呢=ˇ=

感覺富有很多知識,

能讓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