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2/18 23:36:06瀏覽1127|回應0|推薦8 | |||||||||||||||||||||||||||||||||||||
客觀的知識立場?---從演化論談起 (一)、從知識論談演化論 認識論(epistemology )強調的是對於認識知識的真理有其一定的模式和方法,對於方法而言,所謂的認識,是在對外在事物的一種了解的反省。反省的基礎在於邏輯規則的正確,但是對於知識而言,什麼才叫做「真」,相比於認識論的理論而言,仍然模糊不清,因此如何從知識談到知識論,再由知識論的方法,也就是認識的理論,進一步提到演化論。 因此,本文試著將由經驗主義的立場,去觀察知識的立場客觀性。由十九世紀生物學家達爾文(C. Darwin) 開始,論及生物的生命以及演化,在科學史上,我們是否能夠定義,他所觀察的是否以經驗的歸納,而得出生物演化的規則? 所以本文以演化論為例子,觀察知識立場的客觀性。 (二)客觀的認識? 經驗主義(empiricism)由英國哲學家洛克(J. Locke)開始,提出認識事物的一套經驗法則。經驗主義的基本立場就是一切知識皆由感官經驗而來,也就是說,經驗就是知識的基礎、知識的開始。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是由感官經驗而來,而我們的感官經驗會形成什麼樣的知識,則必須由外在世界所給予感官刺激、反應而獲得的。例如:當我看見一朵花是藍色的時候,我看見的是「藍色的」、「花朵」這樣的實際感官所經驗到的經驗。 不過,對於經驗所認識的事物,我們所知道的是這個東西的本質,或者是說我們所知道的只是東西表面的現象而已?這都是我們從外在現象認識得來的。經驗主義也談到客觀真理,但我們不可能追求到客觀真理,如果以經驗主義的立場的話。假如現在A處有一棵樹,任何人看到都知道那是樹,如果經驗主義為真的話,我們一切知識都源自於我們的經驗,因此A處有一棵樹的這件事情,我們認為A處有一顆樹的這件事情源自於我們的經驗,我們經驗的認識就是感官經驗。 因此,對於所謂的認識外在現象,如果真的由現象來去認識一個物質,那麼,經驗主義的立場與唯物論是否有所相同?本文以為,對於客觀知識來說,經驗主義所認識到的,可能是感官經驗所認知道的「客觀」。如此,就經驗主義而言,生物世界的變化,也是否由外在表象的顯現,而經由人類感官所認知?相較於經驗主義,比較能夠觀察到的例子是以「生物演化」最為明顯,因此,接下來試著對演化論提出是否有客觀性的探討。 (三)演化論的立場 生物在地球上經歷長久的時間,由少數構造簡單的原始生物,緩慢的演變和繁衍為多種構造複雜的生物之過程,稱為「生物演化」。由於外在改變是物質所影響的,這影響所造成的是物體或物值的內在改變。例如:樹越長越高,長頸鹿為了吃樹上的葉子,改脖子的長頸鹿難以生存,長脖子的長頸鹿吃的到食物得以繼續生存。這是由於外在環境所造成的,為物質改變演化。同樣的,物質演化影響生命或生你結構改變。所以可推論出,只有物質可以影響生物的發展發現。 演化是怎麼來的(達爾文的立場) 1. 物種隨環境的變動而改變。 2. 生物是以長期連續性的進行演化。 3. 生物個體間會有遺傳性「變異」產生。 所以演化是隨機的,我們的感官經驗會變成什麼樣子(例如感覺酸味或是甜味),這些都為了適應環境,而環境變化是隨機的。因此,為了表示我們的感官經驗是如何造成的,環境的影響就非常的重要。而變化會有隨機的問題,因此,生物演化的環境變化不是因為心靈或精神的影響所改變。是因為精神和心靈是內在的行為,而不是內在行為改變,也就是說是外在行為造成改變。而外在行為,就是環境的變化,其隨機的意義,也就成為一種所謂生物演化中爭議性的客觀問題。客觀真理是;真的在那個地方也確實有這樣的性質,演化是來自於適應環境以及突變,突變是隨機的,環境的變化也是隨機的,因此追回到最根本處,我們這些知識的起源都是隨機所造成的,也因為如此,我們怎麼可以依照這樣的隨機因素來斷定某一東西是真實真理的。 比方說A點(遠古時代)因氣候環境變化演化成B、C兩條路徑,這兩條人類演化路徑演化出兩種不同類型的感官知覺,當在同一時間時,B及C都在看同一棵樹時因為在世界認識的不同,對於樹的認知也會有所不同,當他們同時表達這棵樹時,所用的解釋一定是不一樣的,但是他們看到的同一個東西在外在世界是一樣的,但是他們得到的感官經驗是不一樣的。 這個命題假如是客觀真理的話,又不能說這兩句都是客觀真理,因為這兩句如果都是客觀真理的話,表示不客觀,因為這兩個點顯然是不一樣的。 (四)從經驗主義談演化論 由於經驗主義主張知識都是由外在的感官經驗而來的,外在事物是會改變的,改變的方向是隨機的,因此,生物存在於隨機的環境中進行演化,因不同的外在事物形成不同的變化,所以隨機的變化可能造成不同的認知體系。 舉一例子:人類為了適應不同環境而演化出不同的膚色及外觀,因此有如下的特點:現代人區分為蒙古人種、高加索人種、黑人種,均屬於同種(Homo sapiens),彼此間都能通婚,並生育子女。因為在外表上的顯著差異,而區分為不同的種族。 例如:(1)膚色棕黑是為了防護赤道太陽光的紫外線傷害而演化出來的保護色。 (2)膚色淺白可使生活在陽光不足區域的人能多吸收日光以製造維生素D。 (3)澳洲土著與非洲人的膚色都是棕黑色,但澳洲土著的基因與亞洲人相近,與非洲人則較為疏遠。 如下圖所示:
(五)結論 感官經驗不是騙人的,而已感官經驗所認識的外在事物,是能夠以感官所認識的基礎而去認知,所以由外在事物的認識上,可以了解到由感官經驗的變化,隨機是必然的。而演化論,透過經驗主義的這一個方式,觀察到生物的演化也可能是無法按照規則演化,而生物演化的發展方向,則可視為隨機的。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