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14 18:18:40瀏覽450|回應1|推薦19 | |
為什麼不能 「小孩子為何不能公投?」日前簽署由民間發起「終結核四催票大聯盟」的「終結核四,守護家園」誓詞的國內知名導演魏德聖,在父親節前夕首度公開他對核四的看法。他強調,連他的十歲小孩都知道核四不安全,為什麼沒有權利投票?為什麼不能要求自己有個安全的未來? 撇開核四公投爭議,單從魏導演提出的問題,他強調,連他的十歲小孩都知道核四不安全,為什麼沒有權利投票?為什麼不能要求自己有個安全的未來?小孩子為何不能公投?其實「為什麼不能」算是一個很有趣的思考,以邏輯來看此命題其實是很有趣的,類似的問題就可以如同「在學校考50分為何得重修?」,「學測18分為何不能進建中?」,「大學指考底標成績為何不能進台大?」或是「沒有大學學歷為何不能在台大任教?」,更誇張的為什麼就如「小孩為什麼不能騎車或開車?」,「小孩為什麼不能娶媳婦?」這種某些有社會標準的問題了,許多為什麼其實不問自明,許多人都曾受限於某些成績規定而扼腕無法進入某些門檻窄門,或無法享受某些法定權利,譬如未達法定年齡是無法在各項選舉享有選舉權投票,就算差一天都不行,不禁大家都要問為什麼不能? 從上古有人類開始,相信以前當人類一定比較快樂,因為少了許多現在當一個百姓公民所有被要求的各種限制條件,譬如得繳稅、取得一定的學歷文憑,或服兵役,<擊壤歌> 中道: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如此無拘無束的日子是多少現代人夢寐以求而不可得呢?不需政府,天地四方,任人遨遊,那像現代環境處處框框限制讓人動彈不得?因此現代人遇到不可多得的假日不都安排逃向偏僻無人的郊外或荒島渡假,以求得心靈的一份寧靜?面對社會的不能其實就是社會給的限制條件,面對自己的不能就是能力與期望的差距了。 能不能通常代表所決定的人事物有主觀、客觀的審查標準,譬如想任職某些職務可能得受限身高體重體格標準,或通過某些專業技能檢定要求,或取得體檢與良民證等等,這些都是客觀的限制條件,而自己是否有意願及自覺是否具備條件來擔任就是主觀條件,綜合主客觀條件才能顯示「為什麼不能」的被否定理由與原因了,很多的不能只能靠當事人或牽涉其中的人事物創造條件來改變不能的條件,配合客觀要件才能讓不能變成能,但,最近在政治語言上,更多霸氣的言論出現了,到處否定各種客觀要件,他們認為社會就該無條件接受他們主觀期望的需要,更多都用具威脅的語氣,希望一舉摧毀各種框架,透過不信任的態度,除了政客鬥爭之外,台灣街頭也幾乎天天上演鬥爭戲碼;社會運動是少數人希望用少數的力量改變多數的議題,透過團體式,個案式夾雜專業的、業餘的、游離的、熱中的民眾屢屢為了自己關注的公共議題交相支援,例如核電、土地徵收、稅制、居住正義、性別、動保、環保、迫遷、健保醫療、勞工、媒體壟斷等等,頻頻召開記者會,甚或不惜以肉身相博,只為媒體能多加報導他們的主張,只要能產生風波大浪最好還能震盪執政高層,只要他們沒回應或慢回應超過媒體的期待期限,轟炸式的名嘴天天爆料似的批判,怎不令在意媒體的政治人物快快以記者會來回應呢? 但冷靜回歸現實就發現,生活在現實社會是無法隨便任性說為什麼不能的話語,隨便說是會遭人白眼的,譬如沒規矩的人在到處貼著禁止飲食、飲料或吸煙的捷運裡還大剌剌的吃起嗆鼻的食物,或若無旁人似的喝著飲料,不都是白目或是自大目中無人的表現嗎?若旁人阻止,還大力回擊「為什麼不能」呢!社會規範是社會進步的標線,讓人知道分寸所在,也找出共同社會的依循基準,規矩要的是大家能共同遵守,但社會進步有時反而卻需要有能打破成規的限制。因此,只要不傷人害己,「為什麼不能」反而是社會改善進步的動力,由「為什麼不能」起步,想滿足各種不足或不滿足的社會種種不都是從「為什麼不能」開發思考起而得到的改變,它也是一句好話,鼓勵我們從無法得到的預期中,設法打破各種主客觀條件,創造一個原先不可能的條件。無論任何人都值得從「為什麼不能」來思考,政治的改善,庶民的生活,社會的進步不也是透過「為什麼不能」的反覆突破與擴大而有各種法制的建立,而達成現有進步社會的條件。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