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祈禱是求救的信號
2012/09/01 15:05:23瀏覽460|回應1|推薦10

祈禱是求救的信號

    本標題是南懷瑾論語別裁述而第七」內的一項子標題,先前我以夸父追日不量力」論說一位梁XX的輕率為文批評他人態度,然後有人也看不過去而寄信與他,近日他又更進一步再加力道批評,這一種容不得別人批評的部落格主,半瓶水似的挑半字半語方式的胡亂批評,毫無格調氣度可言,先退一步說,如果想論文也總該把一篇文章的前後都弄清楚,截一段話來論述實在讓人不知該段文字是原作者還是他的主張。進一步更發覺此人無品,只會抄大陸上別人的牙慧,來當自己論述,也真不要臉的傢伙。原文網址如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712/16/4758024_133125580.shtml

先貼一段原來此段文章的原樣內容:

祈禱是求救的信號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禱久矣!
  有一次孔子生病,大概病得很嚴重,以現代情況來說,大概醫生都束手無策了。於是學生們急了,尤其是性情急躁的子路更慌了,主張請一個畫符的、念咒的來拜拜;或者請一個神父、牧師來祈禱;找一個和尚來念經。這就牽涉到宗教,向神祇去求救。「子曰:有諸?」一個問號。孔子說,子路!有這回事嗎?有可能嗎?意思是說,人病重了,在菩薩面前,或上帝面前一跪,說菩薩啊!上帝啊!他給我長命吧!再活兩年吧!我還有些帳沒討,再過兩年就可以討好帳,再慢慢去。這樣可以嗎?小說上寫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師老無功,知道自己快死了,拜北斗星。(這是小說上寫的,歷史上實際沒有這回事,如果真有這回事,諸葛亮就不叫諸葛亮,要改名諸葛暗了。但道家有此說法:北斗,統稱北極星。北極星和南極星,掌管人的生死。後來民間傳說的南極仙翁,他的形像成為慶賀長壽的象征。而道家的說法,南極仙翁是管壽的、管生的;北斗星君,是管死的;所以欲求不死,要用道家的方法拜北斗。是另有一套的,包括畫符、念咒、點燈等等。)結果還是死了。這是小說寫的,不去管它。但這一節《論語》告訴了我們,孔子對於鬼神之事,形而上的東西,並不是反對。前面說過「子不語:怪、力、亂、神。」鬼神有沒有存在,他沒有討論。因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談到超現實世界,有沒有另一世界存在,這是東西文化五千年來,到現在為止,哲學、宗教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不能說這些不科學,科學並不是萬能,現在科學正要找這個問題的答案而還沒有找到。不要以為科學解決了問題,事實上問題還沒有解決。像愛因斯坦這樣一位偉大的人,可惜死得太快了一點。他想把生命升華,變成為四度空間(Four Dimensional Space 或稱四次空間,或四個因次空間)。那時人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而可以有神通,可以不靠機器而在空中飛行。他有這個理想,沒完成就死了。他到快要死的時候,感覺宇宙的生命後面還有一個東西。什麼東西呢?當然不是唯物思想的。他是搞物理的,科學家都是朝唯物方面的路子去探討。結果他認為不是屬於唯物方面的,而是另外的東西,可是不知道是什麼。所以他沒辦法,只好去信上帝。因為這一個力量他沒有研究出來,是個東西但不可知,還不如信上帝,精神先得到保障,先得到安慰。形而上是不是有個東西?生命是否在一個軀體裏死了以後可以再生、再來?這都是人類沒有解決的大問題。  所以人類文化不要自吹了,站在哲學立場看人類文化是非常幼稚的,連自己的問題都沒有解決。

    人從兒童到少年,幻想最多。對一個茶杯可以看上幾個小時;對一堆泥士、一塊破瓦片會覺得很好玩,大感興趣;堆城築池,可以玩一整天。後來加上知識的教育,到了二十歲前後,又進入另一個階段,作學問、作事業的理想基礎,就在這個時候打的。看歷史上的大政治家、英雄、文學家等等,一切成功的人,基礎都在這時候奠定的。如果在這個時候還沒有打好基礎而後來能夠成功的,不是絕對沒有,但例子太少。三十歲到四十歲,並沒有什麼創見,只是將十幾到二十幾歲之間的理想付諸實施,化成事實。歷史上成功的人物,幾乎三十幾歲就成功了,尤其是領導或統治方面的人物,更少例外。漢高祖年紀是大一點,但也只四十幾歲,沒有超過五十歲就成功了。他統一天下只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其他的人作學問也都是如此。當然年老才成功的,不是沒有,但少得很。到了五十六十不過空留回憶。所以遇到老年人,要準備一番心情去光聽他講過去:「我當年如何如何」,今天講了,明天見到還是這樣講,可以講幾千百次。但告訴他現在的事情,他會馬上忘記。所以人的學問,一切的見解,都不超離年輕時的模型,尤其以科學為然。現在的科學家,超過三十五歲以後,就很少有科學上新的發現了。有新發現的都是年輕人。而學問思想到五六十歲成熟的時候,人就凋謝了。我前面也說過,人類古今中外的文化,都是二十幾歲的文化。就是繼往開來,永遠是年輕的,永遠是沒有成熟的。

       所以中西文化,宗教也好、哲學也好、科學也好,對最後的結論,都未曾獲得。生命究竟從那裏來?生命的價值究竟在那裏?都沒有結論。像前天和年輕同學談到,我最近看了丁中江先生的北洋軍閥史,把近代幾十年來的事故,引用第一手資料記述。我對每一文獻都沒放過,但看了以後就有一個感想:「人究竟為了什麼?」這又是還沒有答案的哲學老問題。當然我們可以假定很多答案,但這些答案只是人為的、主觀的,並不是哲學的正確答案。所以有無鬼神,我們不知道,這個問題暫時保留。

       但是我們看孔子的態度,他對這個問題是明白的。當他病了,藥物無效的時候,子路說,求神吧!去禱告一下吧!孔子聽了問子路,真有這回事嗎?孔子這話說得很妙。他當然懂得,不過他是問子路「有這回事嗎?」而不是說「你相信嗎?」子路經孔子一問,表示學問很有根據,於是搬出考古學,他說,有啊!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祇。」這「誄」是中國文化中的祭文,歷代帝王的誄文就是。子路說,古代的誄文說了,人應該去禱告天地、上下各種神祇。孔子說,如果是這樣,那我天天都在禱告,而且禱告了很久,還照樣生病。這節文字,作進一步研究,就可以看出來,孔子的意思,所謂禱告是一種誠敬的心情,所謂天人合一,出於誠與敬的精神,作學問修養,隨時隨地都應該誠敬。《大學》所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誠敬修養要做到我們中國文化所說的「不虧暗室」。孔子就是說自己天天做到這樣,等於與鬼神相通,就是這個道理,這是第一點。

  第二,普通的人,到了急難的時候,就去求神、拜佛、向上帝禱告。所謂:「垂老投僧,臨時抱佛。」這就說人平日自以為很偉大,但一遇到大困難,或極度危險,就感覺到自己非常渺小無助,完全喪失自信心——「天呀!神呀!你要救我呀!」倘使這時仍能保持一分自信心,就需要高度的修養。這裏我們說到歷史上一個人,大家都知道的朱舜水,明亡以後,他流亡到日本去,本想向日本求救兵企圖復國的。船航行太平洋中,遇到大颱風,全船的人都喊救命,朱舜水端坐船中不動。據說當時船上的人都看到海上有兩盞紅燈,對著船來。古代的迷信,說這是海神來接的訊號,全船的人都將會死亡,所有的船員都跪下了。朱舜水就問:「真有這回事嗎?有沒有其他挽救的辦法?」船員說除非是有道的人跪下來求,或者還有希望。朱舜水說,他們拿紙筆來,我燒一張符下去,大概就可以退掉。朱舜水是道地的儒家,那裏會畫符搞道家的東西,這不奇怪嗎?結果他在紙上寫了一個「敬」字。燒了以後,臺風停了,船也穩了,風氣浪靜就到了日本。你說朱舜水這一套有本事吧!簡直比諸葛亮更厲害,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豈不應該帶兵打仗,將明朝復國了?這件事絕對有,但若深入研究,那就成為另外一門學問了。現在的科學叫做精神學,又叫靈魂學。精神與靈魂的解析,人的精神力量與宇宙是否相通,這是另一個問題。

       第三,中國民間的諺語:「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一般人都是這樣,像許多人交朋友,平時不去探訪,有患難,或要借錢的時候才去,所以孔子對子路說,算了吧!老弟,如果這樣,我天天都在禱告中。換言之,鬼神的事,和生命的道理,都不是這樣簡單的。

    論語別裁」是南懷瑾對於論語的一套完整看法與解釋,在所貼文章段落中,其實是描述孔子對於生命渺小無助時的態度,話說人在天地間確實有許多無助之時,當旁人無法伸手幫忙時,不就是透過各種儀式的祈禱來給予信念、信心與力量嗎? 所謂禱告是一種誠敬的心情,所謂天人合一,出於誠與敬的精神,作學問修養,隨時隨地都應該誠敬。誠敬修養要做到我們中國文化所說的「不虧暗室」,孔子就是說自己天天做到這樣,等於與鬼神相通,就是這個道理。至於段落中對於愛因斯坦的論述是指連搞科學的愛因斯坦都仍虔誠信奉上帝,就是指科學仍有極限,透過信仰來平衡人世間無法改變的現象,也期待人類文明中有科學突破的一天,能讓普通人有能享受如神仙般有神通自由無拘。這是南氏有感而發的觀點,但在梁XX的眼中竟然看不得他人論述的感想,看看他輕薄的文字在南懷瑾的眼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簡直就是教人如何“得道成仙”的理論,和《黃帝內經》、《黃庭經》差不多了。

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總有那麼些人想把科學和人文對立起來,把科學歸給西方,把人文歸給中國,然後就說西方的科學文明如何敗壞,如何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總要由中國的儒釋道來加以拯救才行。梁啟超、梁潄溟、徐復觀和南懷瑾都是這一流的人物。只是前三者的學術都還有可觀之處,他們的中學素養深厚,對西方文明的理解也都不離譜。唯有南懷瑾此人,不僅中學不通,對西方文明更不通,居然就敢曲解愛因斯坦起來,實在可笑!」,不讀書的人如果連文章本義都弄不清楚,或只敢斷章取義,歪曲文字,有何資格為文評論他人文字呢?在南氏文字中是種對人類生命能力有限的喟嘆,所以孔子也得讚嘆上天也得祈禱求助,愛氏也臣服信奉上帝,如同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真是有以證之,現成的實例現前,誠然不假!

     至於最扯的是梁XX的論述邏輯,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總有那麼些人想把科學和人文對立起來,把科學歸給西方,把人文歸給中國,然後就說西方的科學文明如何敗壞,如何不能解決人生的問題,總要由中國的儒釋道來加以拯救才行。」飛來一段無頭無腦的文字或許指能說明他的淺薄罷了!他的主觀與隨性胡扯又豈是一個爛字了得?中國近代史,只有聽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何曾有科學歸西方,人文歸中國之說呢?該不是梁XX的囈語吧?科學與人文本就是由不同背景與學養的人群所分別掌握的主題與研究,誠然,如果有學者願意設法去統合科學與人文間的鴻溝,讓兩者都能為開創人類福祉所用,讓科文間互有融通學理,也會對人類文明做一進步的貢獻,怕的只是學科學的這群人人文素養不足以論述古代經典的價值與對科學的提醒功能,而學人文的卻又無法一窺科學的研究所累積對人文的衝擊或因應,科學與人文本就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互行不悖的主要發展支持,又怎有科學歸西方,人文歸中國之說呢?

       再說「黃帝內經」,幾千年前的文字,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相傳是黃帝與岐伯、雷宮、伯高、俞跗、少師、鬼臾區、少俞等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雖實乃後人托名黃帝之作,有史家推斷【黃帝內經】應是在漢朝由劉向劉歆父子搜集以往醫書編纂而成。內容廣泛,如:陰陽、五行、哲學、天文、六令、醫理、藥論、經絡、針刺、解剖、病因、經方、治法等一系列醫藥學的根本問題,歷經二千年,依然成為中醫理論的基石至今仍然是中醫學理所奉行不悖,其中與易經關聯道理或天地五行

相生相剋所主張理論,仍是科學與人文研究上的重要依據與發展根據,又怎容梁XX視之如無物?

       最後,梁XX說了「唯有南懷瑾此人,不僅中學不通,對西方文明更不通,居然就敢曲解愛因斯坦起來,實在可笑!」,更讓人啼笑皆非,更覺可悲,首先,論語別裁首版至今將近四十年(1976),別的不說,就有能力的話,請梁XX也翻譯一下論語來瞧瞧,搞不好連基本的詞意都不通呢?我在此計時等著看,他有何能耐出點像樣的書來瞧瞧?

       向上探本源,向前展事務,談到作人,莊子把有道者稱為真人,生活是生命的書本,都是我們教育的源頭,觀過而知仁,每個人每天活動的點滴當能做個真人,別當個無一是處的假人,或是不假思索只以漫罵為樂的廢人,人類是渺小的,面對天地,尤其是當前天災地變頻繁之際,謙卑是種最好的態度,鬼神的事,和生命的道理,都不是這樣簡單的。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adlink167&aid=6798840

 回應文章

老書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聖人之言
2012/11/04 09:50
後記:南懷瑾大師已於2012年9月間過世,在此,補充對他一生風範的懷念與尊敬,也希望有更多人願意去讀讀南老師的一生著作,體會聖人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