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夸父追日不量力
2012/07/18 07:57:31瀏覽484|回應0|推薦12

夸父追日不量力

 

        夸父追日與愚公移山一樣都是在列子篇內被提及的神話故事,說明有些人就是喜歡做些常人所不及的事情,有人會讚嘆他們契而不捨的態度,但有人會輕蔑於他們缺乏自知之明或不自量力,但比較夸父追日與愚公移山故事中不一樣的是愚公移山的功能日積月累終有結果,因為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但太陽在可知的知識是一個遙不可及的距離,知其不可而為之,不是蠢事又是什麼呢?

        人類社會能進步的動力處是有夢最美,那是種對理想目標的憧憬,也是鼓勵自身向前追求的原動力,可以逍遙遊,也可以莊生夢蝶,絕對是種享受,但是如果永遠只會畫餅,不嚴肅面對現實,可能結果就是噩夢連連,一個不上進的人可能永遠只沉溺在自己的自我驕傲中,可能就是不可救藥的自我封閉,想當評論者至少得對被批評的人或事務有相當的深入與觀察,至少要有善盡查證與探索的功夫,否則必然耍嘴皮的結果必然傷人不成反傷己而已。

        日前有個北市議員撰文批評南懷瑾老先生,一段輕率的文字讓人不舒服,這是段怎樣的文字態度呢? 對於南懷瑾此人何以能博得"國學大師"的稱號, 我向來無法理解. 我讀過他的"論語別裁"(號稱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但全書只可用胡說八道來形容, 其他的書也就不用讀了. 光說他對"夷狄之有君, 不如諸夏之亡也"的解釋, 就叫人噴飯. 」。

        而更糟糕的是此君他自己自說自話,卻關閉部落格回應功能,只想批評他人卻深怕被批評似的,所以本人我只好在自己文章裡引來說三道四一番,首先,我認為南懷瑾老先生已常居大陸吳江太湖廟港的大學堂,深居簡出為國學經典與各種人才教育仍盡其心力,想了解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不妨把老古書局裡他的著作先讀上一遍吧,如果不讀過【易經雜說】、【中庸聖唱】、【孟子旁通】、【莊子諵譁】,【老子他說】等書,根本無法了解何謂博古通今的知識到底如何了,想罵人至少得有憑有據,想求真負責至少也下些功夫再說,否則只是輕薄無品之細人而已。

        先說【論語別裁】這上下兩本書,南先生不以老古板的說教方式來談論語,讓人有機會從中體會儒家與孔子的親切性與社會性,也讓儒家思想為何能長久深植中國人的思想中,有更深入的認識,而且隨著自身經驗的累積,更能從中體會讀一本學貫中西、對儒釋道全盤融會貫通的學人所述的書有多麼引人入勝了。而一個書讀得少卻說別人胡說八道,真是低級當有趣,如果想批評一本書,那至少先把整本書完整讀過一遍,只斷章取字隨自己意思胡說一通,代表此人的人格已破產,如同年初在電視節目信誓旦旦說馬英九會見陳盈助事件一般,最後被證實子虛烏有,還被人拆穿被招待到澳門賭場情事,人惡人怕天不怕,這社會縱容惡人,但老天也又怎會讓這種顛倒是非的人繼續攪著他那薄薄的兩片唇呢? 

        列子曰:「天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故天職生覆,地職形載,聖職教化,物職所宜。然則天有所短,地有所長,聖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則?生覆者不能形載,形載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違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故天地之道,非陰則陽;聖人之教,非仁則義;萬物之宜,非柔則剛:此皆隨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簡單說,任何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不夠完美與完整,也沒有人能是完美無缺的聖人,就算是聖人也仍有多所不足處,能虛心才能有進步的空間,能自知不足才能有填充與成長的機會,扮演社會中的每個角色都有其生命的意義,都不該枉自菲薄,今日我為文批評他人,也更希望自己能更自省,別讓自己也落入輕率的行止,也算一種自我期許吧。

        南先生一生累積儒道釋萬般學問,誨人不倦,不管當日在台北,或移居美國、香港及後來到大陸太湖廟港,無不盡其心力於中華文化之傳承大業,隨手捻來他的出版書籍就多不勝數,在佛法方面諸如禪海蠡測、愣嚴大義今釋、圓覺經略說、金剛經說什麼、禪話、定慧初修、觀音菩薩與觀音法門等等幾十本著作,而在中華古經典方面的著作就從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莊子諵譁、老子他說、易經雜說、易經繫傳別講、歷史的經驗、列子臆說等等持續不斷的出版作品,如此豐富的著作可以啟迪教誨多少後學呀!所以我看梁議員的謾罵真是有夠扯的顯現其自身的無知淺薄罷了,細人之言其實不足以撼動巨人的身影,對於南先生的修行,個人只能說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從三十年前的論語別裁開始,直到今日對南老師的各種書籍都還不斷學而時習之呢!如果有人有興趣,想了解南懷瑾先生不妨先從近日此篇報導開始,或至少可以先從他在老古書局的系列著作開始研讀,了解如何從儒釋道下手了解南先生的畢生功力了,對了,中企院陳定國教授曾說過如果把南先生全部的書能完整讀過一遍,可以得到一個博士學位喔!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120703759

(後記:南懷瑾大師已於2012年9月間過世,在此,補充對他一生風範的懷念與尊敬,也希望有更多人願意去讀讀南老師的一生著作,體會聖人之言)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adlink167&aid=6644864